APP下载

关于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

2011-02-20

职教通讯 2011年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院校院校

匡 瑛

(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62)

关于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

匡 瑛

(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62)

内涵建设的主要抓手是专业建设,在开展专业点建设之前,我们有必要调整专业布局,使之更为优化,确保各专业点在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专业布局框架内成长、成熟。因为,布局调整能促使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与对接;会推动职业院校转变办学定位;有利于促使职业院校资源重组,最优利用,激发新的生长点。在开展调整和优化工作时,有三种可选的战略思路,笔者更推崇第三种。同时,我们必须遵循有序调整的原则:“扶强”、“扶特”、“扶需”;紧扣合理优化的关键:从专业点走向专业群建设。

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

专题论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

本期学术主持人:匡 瑛

主持人按语:我国职业教育正从外延式发展逐步走向内涵发展,而专业建设则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中的抓手和切入点。本期三篇论文从理论上反思了“课程热”的危害与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从价值上探讨了专业建设的取向,从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分析了其有效实施的路径,仅供商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而增强吸引力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提升内涵。内涵建设的主要抓手是专业建设。在沉入微观领域开展专业建设之前,我们还面临着调整专业布局,使之更为优化,确保各专业点在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专业布局框架内成长、成熟。本文提出在开展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过程中的几点想法。

一、内涵建设中的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中存在着一些瓶颈性的问题有待突破。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提出了功能定位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能级提升等新要求。为了应对这些新形势,解决已有的老问题,寻找一个有利的专业建设的突破口,创造一个良好的专业建设平台,中国某些省市开展了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的尝试。这种尝试符合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例如,美国在1996年开展了职业生涯群集(CareerClusters Initiative)的改革[1];中国台湾在建立区域产学合作中心的过程中,也对全岛职业院校的专业进行重新布局与优化调整[2]。那么为什么在专业建设时要开展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呢?本文结合2010年上海市中职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的实践案例来阐述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布局调整能促使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与对接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应当服务经济发展。当它落实到专业建设层面,必然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相匹配,否则这只能是一句空话,停留在口号层面。而促使两者的无缝对接,靠的就是在宏观层面进行某区域内专业布局的调整,使之与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以上海为例,近期的经济发展方向是“四个中心”建设,基于此,还提出了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整个区域经济正在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或称为信息化)阶段过渡。在此期间,传统的工业要朝着“两化融合”(即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方向转变。为了应对这一发展趋势,上海开展了全市层面的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目的是在宏观上构建与新需求相对应的专业结构和专业体系。

(二)布局调整会推动职业院校转变办学定位

专业建设的载体是院校。院校本身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定位直接影响到专业建设的水平与质量。从院校层面来看,由于专业设置的随意性和不规范导致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雷同化”现象严重。近年来,为了争夺职业教育的生源,各院校都纷纷开出吸引学生报考的专业门类,而这些门类大都趋同,由此造成了各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门类多而不强,犹如“万能超市”,但没有“主打产品”。这一现象对于各院校打造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非常不利。因此,进行专业布局调整,对于梳理并认清各院校自身的发展优势,有重点地打造特色,集聚资源开办“精品专卖店”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从世界范围来看,办学质量高、影响力大的院校未必都是综合性、有多元学科(专业)的院校,不乏像麻省理工学院(MIT)那样科目较为单一但特色卓著、举世闻名的院校。对职业院校而言也是如此,特色发展之路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三)布局调整有利于促使职业院校资源重组优化

通过梳理、回顾、反思、规划,帮助各职业院校认清自身的优势、不足、机遇与挑战,有利于开发各职业院校潜能,重组资源,特别是专业群的建设(下文将重点谈及)将帮助院校挖掘新的生长点,激发新的生命力。例如,传统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由于上海地区计算机的普及而变得逐渐失去招生吸引力和存在价值,但当它与媒体专业归为同一专业群时,有如古木逢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萌发出数字媒体类的课程,既发挥了传统专业的优势,又迎合了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二、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的三种战略思路

一般说来,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可以借鉴管理学的三种战略思路:

(一)直线性战略模式(LinearStrategy)

这种战略是指“自上而下”的目标设定与控制性实施,即整个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是行政指令式的实施模式,实现的是一种封闭式、被动的发展。该战略的问题在于一旦出现行政部门的意志与院校一线的意志相冲突的情况,就不利于指令的执行,会出现应付的现象。

(二)适应性战略模式(Adaptive Strategy)

这种战略是指在不断分析评价外部环境的同时做出应对,即在专业布局调整时以市场的变化为主要参照依据的实施模式。这种思路对于单个专业而言是容易实现的,因为把握与专业对应的行业发展动向是可行的。但从学校或区域层面来开展就具有难度,也就是单个专业无法把握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也就难以做出准确的应对,因此这是一种开放但被动的发展方式。

(三)解释性战略模式(Interpretive Strategy)

这种战略关注组织成员的自由意志,引导其做出合理决策,即在调整和优化过程中,首先尊重职业院校的意志,通过院校、政府和专家的多次磋商,通过内外部的互动与对话,实现认同、达成一致,这是一种开放且主动的发展方式。

从目前我国已经推行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的省市来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宁波市为代表的模式[3],即由市政府引导、统筹,区县政府推进,学校执行的模式。总体来看,它更接近与第一种战略模式,其优点是目标明确、易于控制;另一种是以上海市为代表的模式[4],即由市政府引领、学校自主调整、专家团队审定的模式。其好处在于采用的战略模式是第三种,即“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稳固了布局调整的基础,形成了行政管理部门与基层实践部门之间的协商、对话的局面,有利于达成继续发展的基本共识。从有效性角度来看,上海模式可能更有利于实现专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后的自觉执行和自主监督。

三、遵循“三扶”原则,实现从专业点建设走向专业群建设

在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过程中,有两个关键问题有待解决:一是以什么为标准来调整专业;二是如何有效整合学校资源。在实践经历与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对此提出如下观点。

(一)有序调整的原则——“扶强”、“扶特”、“扶需”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要“关、停、并、转”任何一个专业都不是一件小事。如果没有一个可行、有效的标准,一味地自上而下地推行,就很难说服各专业,也很难实现合理化。那么,如何确定这一标准呢?一方面,任何一所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资源所长、特色所在,专业调整在学校层面必然而且必须考虑资源优势这一重要因素,并聚集优势资源打造重点专业,兼顾其它专业。以此为前提进行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对任何院校都适用,即“扶强、扶特、扶需”原则,“扶强”是指扶持职业院校中具有明显优势和竞争力的专业;“扶特”是指扶持错位竞争的特色专业;“扶需”是指扶持社会紧缺人才的专业,审慎地决定专业是否要设置,是否要调整以及如何定位。根据这一原则,筛选符合条件的专业,进一步明确定位,找准发展方向。除这三类专业外,其它专业都要考虑如何调整,或兼并、或停招、或转型。

(二)合理优化的关键——关注专业群建设

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受经济、技术发展的影响更大。这种影响直接作用于专业的调整,包括专业设置的更新、专业内涵的转变与提升等。以往的专业建设常常从点上入手,花上几年时间搞强了一个专业,突然发现市场对该专业的需求发生变更。举个最简单的案例,市场营销专业对应的岗位从商场营业员的岗位转为特定产品的营销,如汽车营销、珠宝营销等,过了一段时间又盛行网络营销。那么学校的专业名称和内涵是否要常换常新呢?笔者以为大可不必。专业建设中既要考虑市场的针对性又要考虑专业的稳定性,稳定性对学校的专业建设而言非常重要,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在于进行专业群的建设,即把一类互相关联,且教学资源可以共享的专业结合起来进行框架性、立体化的建设,既能节约开发成本,又可增加弹性。还以上述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可以设计一些通用的营销课程作为平台,然后根据不同时期特定产品营销人才的需求状况,加开一些产品知识的课程,以模块化的形式供学生选择;同时在营销专业群中,把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等也纳入其中,不同专业间课程学分实现互认即可。因此,从专业点上的建设换位到专业群上的框架性、立体性的建设思路是当前职业院校必须实现的一种转换。这也是一种国际趋势,例如美国1996年开始的职业生涯群集改革(CareerClusters Initiative),其目标是在州的教育行政机构、中学和中等后教育机构、雇主、行业团体、其它利益相关者以及联邦行政机构之间建立起联系,以广泛的课程群集来开发课程框架。美国教育署界定了16个职业生涯群。每个职业生涯群中又设置了2-7个职业生涯途径,形成了一个纵向的体现知识和技能层级的职业生涯群结构层级,即职业生涯群基础、职业生涯群途径和职业学生详细指导,它对应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三个等级:基础水平、必要水平和专业水平。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个广泛的职业生涯群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从而摆脱狭隘的职业训练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弊端。[1]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不仅仅需要点上开花——搞好各专业点建设,更需要培育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工作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关键步骤。

[1]全美生涯技术教育联盟[EB/OL].http://www.acteonline.org/

[2]教育部.办理技专校院“技术研发中心”申请及补助原则[EB/OL].2004http://oc-enter.management.org.tw,2004.

[3]甬教职成.关于调整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的意见[Z].[2007]53号.

[4]沪教委职.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Z].[2009]30号.

Several Views upon Adjusting the Layout of Majors and Making the Majors’Structure Better in TVET

KUANG Yi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62,China)

Majorconstruction is the keyin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in TVET.We have to adjust the layout of majors and make the majors’structure betterbefore we begin to construct each major.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the adjustingcan connect the layout of TVETmajors with the layout of industries;can change the goal position of VET schools and colleges from“supermarkets”to“boutiques”;can reorganized the resources and make themmore effectivelyused.Duringthe adjusting,there are 3 strategies andsome principals we mayfollow.

TVET;adjustingthe layoutofmajors andmakingthe majors’structure better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专项“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德育模式研究”(基金编号:CJ A08240);上海市重点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建设项目课题“多层次高职战略研究”资助项目。

匡瑛,女,副研究员,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高等职业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1)01-0028-03

[责任编辑 金莲顺]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职业院校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幼儿师范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初步探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