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平和的克拉克瓷历史文化探讨

2011-02-20何小青李贵荣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平和县克拉克漳州

何小青, 李贵荣



漳州平和的克拉克瓷历史文化探讨

何小青, 李贵荣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克拉克瓷,这一中国古代瓷器,主要来自于明清时期漳州的平和县。我们从克拉克瓷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和历史文化来看,具有一些特点:一、克拉克瓷的产生与平和县的设立和治理有关,其中王阳明起了重要作用;二、克拉克瓷的生产曾经很兴旺和出口贸易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三、克拉克瓷的文化技术承上启下并在海外广为传播。

东方文明;克拉克瓷;历史特点;现实意义

克拉克瓷(Karrack),这是一种曾经风行国外的中国外销瓷,国内罕见收藏,知之者甚少。明嘉靖、万历年间至清初海禁期间(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克拉克瓷于平和县的大山深处出世,“坐船”顺九龙江西溪支流花山溪向东直抵月港,漂洋过海,将东方大国的古代文明播撒至世界各地。笔者认为,克拉克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展现了其历史文化的一些特点,并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克拉克瓷的产生与平和县设立、治理的关系及王阳明的重要作用

首先,从当时克拉克瓷的产生来看,无论是在产地、人员技术上,还是从地方官员出于治理社会的需要上,都涉及到一个关键人物——王阳明。可以说王阳明对克拉克瓷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字伯安,因曾在故乡余姚越城南二十里处筑阳明洞,自号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最重要的大师。他的一生,有着独特的经历,兼有立德、立功、立言的特点,被后世学者称为封建时代的完人。他不仅在当时,而且在后世;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各地,特别是日本,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克拉克瓷的产生与王阳明对平和县的设立和治理有关。首先,王阳明在平和县的设立上起了重要作用,而初期平和县的设立在客观上为克拉克瓷的生产提供了能够在政权辖区进行组织管理的条件。据有关历史记载,[1]明正德十三年,即公元1518年,王阳明平定平和农民起义之后,平和正式建县。关于平和县的创建,缘于一次农民起义。1507年,漳州南靖与广东、龙岩交界处的农民在詹师傅与温火烧的率领下举行起义,不久就被官府镇压下去。1513年,起义烽火再度燃起,而且声势比前次更为浩大,起义军转战闽粤赣三省边区,致使“三省震动”。1516年冬,朝廷任命王阳明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巡抚,作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率三省军队进入这一地区“剿抚”,至翌年春平息了起义烽火。这次农民战争的原因,一是明朝正德年间从朝廷到地方官府的政治腐败,苛捐杂税逼得民不聊生,致使贫苦农民揭竿而起;二是漳州南靖县地域过于宽广。发生起义的地点河头(今平和九峰一带)远离县城有四五百里远,该处南边就是广东省,西边与龙岩接壤,漳州南靖官府鞭长莫及,广东、龙岩又管不到,形成一个政府管理的空白地带和“化外之区”。因此,时任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的王阳明深感这里“两省民居,相距所属县治,各有五日之程,名虽分设都图,实则不闻政教”;“臣观河头形势,实系两省贼寨咽喉,今象湖、可塘、大伞、箭灌诸巢虽已破荡,而遗孽残党亦宁无有逃匿山谷者?征剿之后,复归据旧巢,乱乱相承,皆源于此”。战乱平息后,苦于几年兵灾匪息的当地老百姓纷纷向他陈言,要使这片土地得到治理,根本办法是在这里“添设一县,以控制贼巢;建立学校,以移风易俗,庶得久安长治。”于是,时为都察院右都御史的他采纳了当地耆老乡贤的建议,以政治家的眼光向朝廷提出了“于河头添设一县治,外足以控制广东饶平邻境,内足以压服卢溪诸巢,又且民皆乐从,不烦官府普责,诚亦一劳永逸之事”的建县奏疏。朝廷批准了王阳明的请求。正德十三年,划出南靖县的清宁、新安二里共十二图建县,取“寇平民和”之意,定名平和县。并且王阳明对平和县城的兴建十分用心,他不仅亲自踏勘了河头建县地点,选定了这里地势开阔的大洋坡(今九峰镇镇区),认为这里“背山面水,地势宽平,周围量度可六百余丈,西接广东饶平,北连三团芦溪,堪以建设县治”。这是漳州从唐垂拱二年建州之后对州境西边出现政权真空的第一次填补,也是漳州的又一次深度开发,它使得这片地处闽粤赣三省边界的漳州“三不管”地区经济社会开始走上有地方政权规范管理的发展轨道。

其次,王阳明对平和县的治理过程中为克拉克瓷的生产带来了人员和技术。平和县设立后,如何保护地方安定和发展经济?据《平和县志》记载,1513年,平和芦溪等处农民起义声势浩大,提督军门王阳明发二省兵众,平定平和寇乱,后为安定地方,选留随军兵众与当地百姓共建平和。王阳明所部大多来自江西,其中不乏陶瓷方面的能工巧匠,或者说他们具有生产瓷器的一技之长。我们可以推测,王阳明当时这种对选留兵众的安排,应该也是有所考虑到往后以陶瓷生产为切入点或载体,把政治、军事和经济相结合,作为实行对平和县治的一项内容。这充分体现了王阳明治理地方社会的才能与智慧。此外,从公元1519年至公元1633年,共有13个江西籍县令主政平和。这些县令沿袭王阳明的治理措施,在当地推行瓷器生产,这其中更是为平和带来了江西景德镇的陶瓷技术和众多工匠。并且,据史料记载,17世纪,仅东印度公司就从中国运出1600万件瓷器。那么当时这样大量的等级不一的瓷器从何而来?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明万历(1573—1620)年中,景德镇制瓷业出现原料危机,窑工反对陶监的斗争发展为火烧御窑厂的暴力斗争,加之明末清初朝代更替中出现的政治动乱,造成景德镇外销瓷生产的减产甚至停歇。因此,仅靠处于困境中的景德镇窑那是难以承受的。东印度公司的经营者们一方面手持景德镇瓷器样品和西方人喜爱的图样四处寻找供货,另一方面寄希望于具有一定实力的地方民窑,当然更希望在口岸附近开辟窑场就地生产,以减少运输之苦和搬运过程中的大量损坏。正是在这种市场大背景下,时任平和知县重视瓷业,赋予优惠的税收政策加以扶持,并大力组织民间烧制瓷器,这样就使得平和南胜、五寨等地的民窑应运而生,成为大量制作景德镇瓷器替代品的生产基地。

第三,克拉克瓷的产生还与王阳明的江西情结有关。正如在前面文中提到的,生产克拉克瓷的技术人员大多来自于江西人,有的是在平和就地解甲归田的江西籍兵众,有的是平和县令带来的江西籍能工巧匠。他们之所以会在平和生产克拉克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王阳明的缘故。王阳明与江西有着诸多情结:早在17岁时就不远千里到江西南昌迎娶诸氏,其岳父诸介庵还曾任官江西布政司参议,与父亲王华是“金石相嵌”的至交;一生的事业奠基在赣南,如主政赣南三载,即明正德十二年(1517)起,任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巡抚南赣漳泞,坐镇赣南,对后来产生影响数百年。此外其理学体系是在赣南时期建立的。王阳明的这种江西情结,无疑会对江西籍人员产生一种亲近或信任度,这是合乎人之常情、常理的事。加上时任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和领兵平乱的条件,使他在平定平和农民起义、设立平和县之时,为了为官一方的社会能够长久稳定,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才选留下那些江西籍的兵众。并且,在平和县设立之初,上任的江西籍平和县令,无论从江西渊源还是从管辖地域及权力的上下隶属来看,也与王阳明有关,至少可以认为是受到王阳明的影响。正是这些江西籍人来到平和,才带来了克拉克瓷的生产技术。

总之,克拉克瓷的产生,始于平和县的设立,而王阳明是设立平和县的关键人物;克拉克瓷的生产技术和人员,主要来自王阳明出于治理地方社会需要所安排留下的江西籍兵众等;克拉克瓷的大量生产,是受有王阳明影响的江西籍平和县令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国外陶瓷市场需求,而采取的重要经济措施所产生的结果。

二、克拉克瓷的生产和出口贸易曾经有过一段兴旺、辉煌的历史

我们说克拉克瓷产生于平和县,这是一个代表性的提法。换句话说,无论是在四百多年前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上发现的中国的青花瓷器,还是以后在海上打捞起来的“南海一号”等一些古沉船中许多中国瓷器,它们大多数的原产地是在漳州,尤其是漳州的平和窑。其实,明代漳州的制瓷业很发达,平和南胜乡、五寨乡,长泰东溪村,华安下东溪头等,皆有窑址,[2]月港东溪窑是明清时期漳州地区以盛产“江东瓷”著称的名窑场,该窑位于龙溪县东乡东溪村,所产瓷又称“月港瓷、石码瓷、漳瓷”。华安县发现的明清时期窑址有垅窑、口头窑、官畲窑、内宁窑、东溪窑等5处,其中以县境西南端的高安镇三洋村东溪林场一带的窑址规模也很大。这是一处以生产青花为主的民间窑场,兼烧青釉、青白釉、白釉、色釉和少量三彩、五彩瓷器。产品类型繁多,有炉、瓶、洗、壶、罐、盘、碗、杯、勺、盒、瓷塑、鼻烟壶、象生瓷和文房用具等。而平和的南胜、五寨的陶瓷业在当时尤为兴旺,且主要是对外贸易。对于何等兴旺的程度,根据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平和县博物馆馆长、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平和一带古窑址研究的朱高健先生介绍,目前在平和境内发现的以南胜、五寨一带为主的古民窑数以百计,它们建造于临溪的山坡上,形成“十里长窑”。可以设想,这些窑口同时开足马力,日夜生产,火光映红花山溪,该是多么壮观。平和的陶瓷业及其对外贸易兴旺的原因:一是南胜、五寨境内蕴藏丰富的优质高岭土,因地制宜生产瓷器所利用的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二是地理位置上水运极为便利。以平和南胜、五寨窑址为代表的数以百计的民窑,地处九龙江支流上游,临溪依山而建,从平和花山溪顺流而下,可直达明代著名的海外交通贸易中心——漳州月港。花山溪流经之地,皆为丘陵盆地,河面展宽,水流平缓,非常适宜水路运输,从南胜、五寨至月港,仅需一天航程;三是平和外销瓷业的迅速崛起与漳州月港的兴起是息息相关的。入明,素有“东方大港”美誉的泉州港已衰败,取而代之的是月港,尤其是明正德以后,月港的海外贸易不但远远超过福州港,而且超过广东港。到了明万历年间,月港的对外进出口发展到最高峰,平和盛产的瓷器正是此时源源不断地通过商船远销世界各国;四是据有关专家指出,东南沿海贸易陶瓷的生产是在景德镇窑的兴衰起伏中和海外对中国陶瓷需求的夹缝中寻求生存的,兴起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平和瓷业就是典型之例。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西方对中国瓷器的需求日益增加。例如,从1621至1632年间,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曾三次在漳州收购瓷器,数量动辄上万,同时,日本人也从漳州购买瓷器,其中不乏数目可观的南胜、五寨窑产品,考古资料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五是受江西陶瓷业的影响,包括为平和带来江西陶瓷技术的人员以及江西籍的平和县官重视陶瓷业生产等。上述这些因素,促使南胜五寨成为陶瓷的主要产地,促使当地陶瓷对外贸易的繁荣兴旺,而所产瓷器被西方人称为“克拉克瓷”。到了清初,由于清政府实行“海禁”,月港衰落了,平和制瓷业因销路受阻而停止,克拉克瓷的生产和外销历史从此便画上句号,带给今天的人们是一连串遥远而美丽的遐想。

三、克拉克瓷的技术文化承上启下和在海外的广泛传播

产生于漳州平和的克拉克瓷,它的文化技术承上启下,传承于国内外,并名扬海外。在瓷艺生产技术上,克拉克瓷的渊源是江西景德镇瓷。克拉克瓷大部分是青花瓷器。这些青花瓷器有着共同点,就是大都碗底粘沙明显,纹装饰流畅随意,而且清花花色偏黑,但与明末清初同时期的景德镇瓷器相比,总体没其精致。如在漳州平和采集到的瓷器标本,尽管其胎釉有别于其他窑口,但其模印或刻划技法、构图与景德镇窑产品如出一辙,这也是其有时被混淆为景德镇瓷的原因。克拉克瓷的瓷艺生产技术还传承到国外,特别是一些东南亚国家如日本等。在平和县博物馆的“古陶瓷展览馆”,琳琅满目的古陶瓷标本中,以青花瓷器和“交趾香合”(素三彩香合)最为引人注目,青花瓷器装饰图案各异,大的有脸盆一般,“交趾香合”则小巧玲珑,可赏玩于手掌之中,据说此物与日本茶道联系紧密,一般用于盛放调料,由于制作精美,造型多样,也作为工艺品,为王公贵族所争先收藏。从日本淡水出版社出版的《形物香合》一书图录中可以看到,日本收藏的许多瓷器与平和田坑窑的形状一致,尺寸大小相近,如龟形、鸭形、鸟形、南瓜形、蛙形香盒等。此外,至今日本的有田陶业公司仍保留了许多的田坑窑制瓷技术和传统工艺。1998年10月至1999年2月,由福建省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茶道资料馆、朝日新闻社联合举办,题为“福建省平和出土的和日本收藏的交趾香合”特别展,在日本京都、热海两地先后举行,参观者络绎不绝,引起强烈反响。有关专家学者认为,从传承关系上,平和明清时期的制瓷技术应该是第二代,景德镇的是第一代,日本有田陶业公司的是第三代。

从目前发现的克拉克瓷上,可看到郁金香、骑士、城堡等异域风格图案,由此可判断它们是针对国外市场生产的。克拉克瓷销往世界各地,遍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北非国家、中东国家和欧美国家等。在菲律宾、泰国、日本、朝鲜印度支那半岛、伊朗、肯尼亚、土耳其、丹麦、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等,都有发现以克拉克青花瓷为主,同时夹有部分的克拉克红绿彩器物,如菲律宾国立博物馆藏有平和窑克拉克青花大盘和红绿彩大盘,就是克拉克瓷销往东南亚的实物例证。在克拉克瓷的对外贸易上,我们需要指出的是,明清时期尤其是荷兰据台期间,在克拉克瓷销往世界各地的过程中,漳台经贸以转口贸易为主,台湾是大陆对外贸易的一个转接地,这时大量的克拉克瓷也输往台湾,然后由此输向国外。

克拉克瓷在世界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一方面,克拉克瓷的输出,促进了中国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同时其作为文化使者,传播了中国文化,并进一步影响了欧洲的艺术从巴洛克风格转变成洛可可风格。另一方面,欧洲人对克拉克瓷的喜爱以及贩运克拉克瓷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导致葡萄牙、荷兰、德国、英国、波斯等国纷纷对克拉克瓷进行仿制,这种大规模的仿制促进了欧洲陶瓷产业的发展,最终生产出真正的瓷器。克拉克瓷的文化技术上,它们的造型均为薄胎(包括盘、碗、瓶、盒、军持等器型,盘为常见器),特点是折沿、开光、锦地纹,盘底多为简笔变形人物、动物、花鸟,器底多有粘沙、塌底现象。纹饰一般分三组:一组为底心绘主体纹饰,会有些异域风格和中国传统风格相融汇;异域风格的图案有郁金香、骑士、城堡等;中国传统图案有婴戏图、高士图、刘海戏金蟾图、立凤图、鹿鹤图、犀牛望月图、鱼藻图、张骞乘槎图。主体外围是连弧纹,有六连弧、七连弧、八连弧等,连弧内一般有绘榴实纹、万字纹、忍冬纹。此为第二组纹饰。第三组纹饰是指连弧以外到盘沿之间即板沿部分,多以开光为特色,因盘之大小有八开光和二十开光不等,开光有扇形、菱花形、椭圆形等,开光之间的间隙铺绘锦地纹,开光内多折枝花和扁菊纹、榴实纹等。克拉克瓷画风率意,了无拘谨,绘者心态从容闲适,纹饰繁简得当,满而不乱,疏可走马,继承了明末民窑瓷器中大写意的画风。这种画风曾被世界写意大师毕加索称为“抽象画派的先行者”。总之,伴随着克拉克瓷的大量对外输出,将中国的东方文明的瓷器文化技术传播到了世界各国。

四、克拉克瓷历史文化研究的启示及现实意义

研究克拉克瓷的产生、对外贸易和文化技术传播等方面,对我们今天具有深刻的启示和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要建立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生产克拉克瓷在当时作为一种瓷器生产的手工业,是王阳明及十三位江西籍的平和县令,有效实行平和县治的一种办法。经济是基础,对于任何一个地方的社会管理而言,只有把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并且,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尤其是要因地制宜,去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这样才能把经济或产业发展起来。关于这一点,从当时平和生产克拉克瓷的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人员技术和克拉克瓷的市场等方面情况,就足以说明。二是发展地方经济必须对外开放,不论是哪个地方关起门来搞经济建设都注定是不行的。克拉克瓷的大量生产是由于当时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它在夹缝中生存发展虽然得益于曾一度漳州的月港兴起,但也消停在清政府“海禁”这一闭关锁国政策之下造成的月港衰落,因为这实际上使克拉克瓷后来的外销路子被堵死了。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三是发展地方特色的对外经济有利于传播东方文明,让世界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克拉克瓷的大量销往世界各国,其产品及文化技术受到各地人们的极大欢迎和青睐,曾轰动国际上瓷器市场,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是来自于中国的东方文明对整个人类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同时也为中国陶瓷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前景。

[1] 何池.王阳明与平和九峰城隍庙[J].福建宗教,2007(5):32-33.

[2] 张国靖.月港东溪窑兴衰简述[J].福建史志,1992(6):52.

Zhangzhou Karrack history and culture of peace county are discussed

HE Xiao-qing, LI Gui-rong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zhou,Fujian,363000,China)

Karrack,ancient Chinese porcelain, mainly from the period of peace county shapes Zhangzhou. We Karrack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process an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 has some characteristics: firstly, Karrack gener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peace county, including about WANG Yang—ming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Second, Karrack production have been very prosperous and export trade had a glorious history; Third, Karrack culture technology is widely spread in transitional and overseas.

Oriental civilization; Karrack;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Realistic significance

2011-06-28

何小青(1959—),男,江西樟树人,副教授,副院长,从事闽南文化研究。

李贵荣(1957—),男,福建上杭人,教授,系主任,从事历史文化研究。

G127

A

1673-1417(2011)03-0095-05

(责任编辑:马圳炜)

猜你喜欢

平和县克拉克漳州
魔法小女巫
魔法小女巫
魔法小女巫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平和县森林经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守护老区乡亲的健康——记平和县漳汀村医生陈亚任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
平和县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