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方法应该上升为教学艺术

2011-02-19李爱玲江苏省淮州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教法语文课学科

■ 李爱玲(江苏省淮州中学)

长期以来,语文性质的“两性之争”,教学目的的“文道之争”似乎成了语文界解不出的“钱学森之问”。语文教学效益的“少、慢、差、费”让语文备受诟病。一方面是语文教改的异彩纷呈,一方面众多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迷途中摸索前行。本文试图从语文教法的角度探求这种现象的成因。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关系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科学方法。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和谐统一。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科学方法,强调传授知识之“真”,注重理性;教学艺术则运用艺术手段,强调传授策略之“巧”,注重情感。教学方法是教学艺术的基础和依据,教学艺术是教学方法的发展和升华。

二、为什么语文教法应该上升为教学艺术

1.语文教法应该上升成为教学艺术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语文不是科学,这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差异。语文是中学各学科中葆有我们民族本色的唯一科目。语文学科是植根于生活、生命的学科,它的任务是提高语言和文字能力,锤炼思想和思维。语言、文字、思想、思维、生活、生命是语文学科的六个关键词。语文还涉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多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

非科学的语文学科不能生搬硬套科学方法。教学方法属于科学方法,讲究分纲分目,非科学的语文不宜这样条分缕析。语文学习更多地强调感悟和品析,当然更需要多样化的教学艺术手段。

2.语文教法应该上升成为教学艺术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

现在是信息化、全球化和个性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学生的生活与接受信息的渠道与以前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作为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语文学科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当然更应该“春江水暖鸭先知”。实际上,教学方法本身就具有依存性和变化性,在我们熟悉的方法中,有的正在消亡,例如死记硬背的方法;有的正在产生,如多媒体视听教学;有的正在变革,如变注入式为启发式等。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学生主体等理念的引入与确立,使教学方法上升为教学艺术成为必然。原有的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研究法、观察法、练习法、欣赏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3.语文教法应该上升成为教学艺术是语文学科教学发展的现实选择

经过这些年的课改,我们的课堂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好的方面,一是师生关系已经得到改善。课标中强调的“人文素养”“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跨领域学习”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贯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明显提高了,课内外结合已成了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但当前语文课堂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太”:

(1)太陈。有的课理念落后,方法陈旧,效益低下。(2)太新。有的课引进新形式,采用新方法,重形式而轻内容,盲目拓展,随意延伸。(3)太花。有的课花样太多,音频视频一起上,媒体一个不能少,唱歌、表演样样来,方法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可实际效果并不好。(4)太板。有些老师,无论什么课型,方法千古不变。其实,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不同的体裁要有不同的教学,即使是同一体裁也要有不同的教学。(5)太乱。有的课没有主线,东一榔头西一棒,脚踩西瓜皮,教师跟着学生跑,结果方向跑偏,因为强调学生主体而失去了教师主导作用。当然也有的课太偏,以教师的个性化解读代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标新立异过度,走向另一极端。(6)太全。有的课看似面面俱到,其实面面俱不到。这类课平时听课中十分常见,有时甚至还获得较高的评价。事实上这类课不够深入,没能将文本读细、读精、读深。(6)太假。作秀课大多,家常课太少。有的课语文课不深入阅读文本,阅读课不立足于阅读实践;有的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多年的今天,仍然有不少老师感慨不知道如何教书。究其原因是一些老师在语文教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对语文教学缺少认识,没能将教学方法提升为教学艺术。前人说得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就是最好的方法。教无定法的阶段,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教学艺术的阶段。事实上,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下工夫,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艺术之路。语文教学界的几大巨擘——钱梦龙、于漪、魏书生老师都不是学语文出身,是不是发人深省?因为语文本身就是需要积累、熏陶、感悟的学科。

三、教学方法怎样才能上升为教学艺术

1.语文教法必须符合语文教学之“理”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按照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而进行,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效益低下。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是其基本特点。人文性要求我们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实践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生活化要求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大量实践中接触语文材料,丰富语文积累;这些都是不能违背的基本原则。语文界不少人士大声疾呼语文课要姓“语”,语文课要有“语文味”也是这个原因。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体系巨大,每一项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和掌握。不同的课型和内容都要有不同的教法。比如有人按课型分为精读课、略读课,以前还分为教读课、自读课、扶读课;新课程中又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这些不同的课型教学方法当然是各不相同的。再如不同的文体教学方法当然也有所不同。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体裁都有其自身规律和不同教学重点和方法。还有根据课文中文本的不同功能进行分类的——王荣生教授根据教材中文本的不同功能,将文本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类。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诵读欣赏”“专题”“语文实践活动”也是如此。这些板块其实就是用教学方法命名的。而在教学中不少老师对此认识不足,致使教学中存在不少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对于“诵读欣赏”,有的老师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试问,学生对内容都没有理解,哪里来的感情呢?这样的例子太多。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只是形式,它必须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进行,这就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否则就不是语文课或者优秀的语文课。

2.语文教法必须能激发学生学习之“趣”

“趣”,即设法使学生语文课堂学习饶有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中有35%的中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兴趣是影响他们语文成绩的最大因素。这表明非智力因素已经越来越大地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怎样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调动课堂学习情趣、以期形成语文学习的志趣等都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这其中包括与学习交往、沟通的艺术、课堂组织管理的艺术、教学启发引导的艺术、教师语言及非语言艺术、教学提问艺术、教学内容呈现艺术、幽默艺术、激励评价艺术等。教学艺术要常变常新,始终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另外还必须强调的是,学生是活生生的成长中的“人”,有其独有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教师必须要知道这一点。现实教学中,不顾学生实际的情况到处可见。例如,初中文言文大讲文言虚词,特殊句式,学生能对课堂感兴趣吗?

3.语文教法必须结合教者本人之“才”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每位老师的学识、个性都不相同,学习教学艺术时必须结合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这样才能进一步走向教学艺术。为什么同一教案不同的老师实施起来效果却完成不同,为什么名师的教案普通老师拿来却并不适用,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语文教学特别需要千千万万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

4.语文教法必须激起共鸣之“情”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要用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继而产生对语文的情感。语文课是教者、读者和作者三者的对话,只有产生共鸣,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因为语文与生活联系是如引的紧密,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的情境,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2.王世堪、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顾黄初《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江苏教育出版社。

4.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教法语文课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超学科”来啦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