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高考语文信息的根本途径——以江苏省近八年高考“古代诗文阅读”试题为例

2011-02-19沈郁菁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名篇名句李白

■ 沈郁菁(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

高考语文试题是最好的模拟试题。认真梳理高考试题,可以廓清复习思路。再对照不断修订的《考试说明》,我们就能明晰高考题型设计、难度设计和试卷设计的真正信息,并且掌握高考已有的基本考点及其考查形式的真正信息。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推知今后高考可能采用的新考点或基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笔者以近八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中“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和“古诗词鉴赏”两大考点为例,试作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考查对浅易古代诗文的“识记”能力。江苏省从2007年起,初高中“名篇”篇目得以确定;“名句”则始终不限于教材内容。对近八年的试题进行整理后,笔者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高中名篇出现并无规律,同一篇文章有的连续几年出现,有的则间隔几年出现,但默写内容并无重复。荀子《劝学》连续出现2次,分别是2009年“吾尝跂而望矣”与2010年“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庄子·逍遥游》间隔出现2次,分别是2008年“辩乎荣辱之境”与2011年“泠然善也”;杜牧《阿房宫赋》间隔出现2次,分别是2004年“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与2007年“长桥卧波,不霁何虹”;苏轼《赤壁赋》出现3次,其中2次连续,分别是2006年“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2008年“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与2009年“凌万顷之茫然”;《诗经·卫风·氓》未见于教材,首次出现于2010年;屈原《离骚》间隔出现3次,分别是2006年“恐美人之迟暮”、2009年“又重之以修能”与2011年“乘骐骥以驰骋兮”;李白《蜀道难》2010年首次出现“剑阁峥嵘而崔嵬”;白居易《琵琶行》间隔出现3次,分别是2005年“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2008年“江州司马青衫湿”与2011年“去来江口守空船”;李商隐《锦瑟》出现在2009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出现在2007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出现2次,间隔7年,分别是2004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与2011年“佛狸祠下”。

2.高中规定篇目韩愈《师说》、杜甫《登高》与李煜《虞美人》至今轮空。

3.已经推出五年的初中课内名篇共有25篇,至今涉及7篇,篇目没有出现重复;2分分值,有时1篇设置2空,有时推出2篇,每篇1空。2007年考查龚自珍《己亥杂诗》;2008年分别考查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诸葛亮《出师表》;2009年考查晏殊《浣溪沙》;2010年考查苏轼《水调歌头》;2011年分别考查曹操《观沧海》与陶渊明《桃花源记》。

4.课外前期多为先秦诸子百家经典名言,2009年起则几无先秦名句,甚至出现今人或近人名言。课外名句先后考查的有:2004年《诗经·小雅·小曼》;2005年《论语·子罕》;2006年《论语·雍也》;2007年《管子·牧民》;2008年《老子·第六十四章》;2009年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2010年《战国策·秦策》与陶渊明《移居》;2010年吴兢《贞观政要·任贤》与陈寅恪《王国维先生纪念碑》。

通过以上全面梳理,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初中重点应在未曾涉考的17篇;高中《师说》《登高》和《虞美人》可多加关注;课外名句则可遇而不可求,但加强阅读并记忆一些真正经典的名句则是应当的。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D级能力则是“鉴赏评价”,试卷中以“古诗词鉴赏”形式呈现。其考查重点是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近八年古诗词鉴赏可谓“一个情字能了得”。2004年七绝《征人怨》(唐·柳中庸)之征人怨情;2005年五律《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唐·李益)之故友深情;2006年《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之团圆欢情;2007年词《鹧鸪天·送人》(宋·辛弃疾)之离别思情;2008年七律《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之思古幽情;2009年词《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宋·岳飞)之报国激情;2010年七绝《送魏二》(唐·王昌龄)之惜别深情;2011年七律《春日忆李白》之诗友浓情(唐·杜甫)。

江苏省古诗词鉴赏的考查点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诗句说明

例如2004-16(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005-14(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二、诗意概括

例如2008-10(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2009-9(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2010-9(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橘柚香。)

三、诗境赏析

例如2004-16(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2006-12(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的强烈共鸣。)2007-12(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不应把离别或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或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四、诗情揣摩

例如2005-14(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清冷、幽静;孤单、寂寞。)2006-12(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2007-12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2008-10(1):说说这首诗颔联和颈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008-10(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2.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2009-9(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2010-9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2011-9(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五、诗艺分析

例如2006-12(1):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2006-12(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反衬手法。)2007-12(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008-10(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比喻)2009-9(1):“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借代,应该还有夸张。)2010-9(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2011-9(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六、拓展欣赏

例如2005-14(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为拂绿琴埃”。)2010-9(1):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发:从具体景象入手、作结于情感思想的命题思路清晰而坚定;选材不避唐宋名家名篇;体裁以唐人律诗为主;命题素材脱胎上海古籍版《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

猜你喜欢

名篇名句李白
千古名篇有矛盾?
重点:名句名篇默写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
《论语》中的名句(三)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