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构建策略

2011-02-19高玉珠戴心来宫云凤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期
关键词:预设信息技术课堂

高玉珠,戴心来,宫云凤

(辽宁师范大学西山校区,辽宁大连116081)

探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构建策略

高玉珠,戴心来,宫云凤

(辽宁师范大学西山校区,辽宁大连116081)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理念之一。生成性教学是在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教学行为和过程依据具体情境及其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和创造的教学,是基础教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生成性教学的内涵,指出了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的设计原则,探讨了基于生成性教学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期能改善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生成性教学;互动

“生成”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只有进行生成性教学,才能构建出一个和谐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雅斯贝尔斯曾指出“生成来源于历史的积聚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1]我们认为,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的,强调教学的生成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师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生成性教学倡导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适应当前环境,更要引导学生获得适应这不断变化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以能够在未来不断创造知识,成就自身。笔者尝试从理解生成性教学的含义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生成性教学进行探讨,分析构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策略。

1.生成性教学的含义

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会涌现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信息和问题,教师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方案来组织教学,而是应凭借自身的素质,根据教学场境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把教学中的诸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之灵活地调控,积极引导教学活动不断更新,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2]另有学者将生成性教学解释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心理与学生就相关课题进行平等对话,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与感受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思路做出机智性调整,以使教学对话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教学过程”。目前,在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对生成性教学尚无统一的定义。纵观国内外关于生成性教学的理论成果,可以对生成性教学做出如下理解: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在教学目标的弹性预设下,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使教师与学生间灵活地对话与建构,最终达到一个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个性获得发展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说生成性教学注重的是发展的教学目标、弹性化的教学内容、动态化的教学过程、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2.生成性教学的特征

生成性教学本着一种在教学过程中焕发师生生命活力、关注生命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活动不应该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方案,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把教学中人、物、精神的诸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生成鲜活的教学资源、灵活的教学流程及教学附加值的过程。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生成性教学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坚持以师生生命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强调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教学内容;倡导师生对话与建构的教学过程;重视挖掘与利用鲜活的教学资源;凸显处理“突发事件”的教学智慧。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的设计原则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它自己的个性特征,它是一门以技术操作为重点的综合性学科。针对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既定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灵活地设计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新的课程标准呼唤信息技术教师要确立全新理念,更新教育目标,而生成性教学正能恰如其分地满足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因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生成性教学的应用和教育价值,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关注学生需求。笔者认为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成性教学的构建要遵循以下原则:

1.开放性原则

由于生成性课程是在弹性预设的教学目标下进行的,所以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也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它并不会按照人的主观预设计划进行,而需要随着意料之外的教学事件的发生去灵活应对。坚持开放性原则是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不仅要关注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更要把思维拓宽,延伸到其他领域,同时也要整合其他学科的优势,也可以参考日常生活、社会动态等。把课堂教学与外部有机开放地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2.价值性原则

教学的价值包括预设的价值和附加价值两个方面,本文的价值性原则主要是针对教学的附加价值而言的。信息技术的生成性教学实践将教学意外当做必然,教学的附加价值主要是指教学偶发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发展价值,是预设价值之外的价值。在信息技术的生成性教学中,对意外事件的价值的利用是理所当然的。虽然我们不敢说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也不能否认正确地处理这类事件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很多调皮学生的成长转向都是教师正确处理意外事件导致的结果。

3.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是指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并不是去盲目追求生成而迷失教学方向,而是要判断生成的问题对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有些学生的回答、行为偏离教学主题,有悖于教学内容,观点荒谬;有些生成的时间不合适,提前生成教学目标等,对这类生成教师则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机智来捕捉判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视预设,有效生成。

4.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是指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原则;二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原则。在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成性教学中,有效的互动不管是对学生的发展还是教师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互动也恰恰是生成性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在生成性教学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中的“互动”。生成性教学中的互动既是生成性教学的表现,也是生成性教学的原因,同时也促进了师生间的教学相长,因为互动中的教师与学生不是以制度性的方式相遇,而是“以一种相互交融的方式相聚”。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构建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构建原则为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构建策略指明了方向,下面分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构建策略。

1.弹性预设教学情境

弹性预设教学情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常规教学中易出现的师生、生生及学生与环境之间缺乏互动的弊端,并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供可能,因此,它往往能促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构建。例如《制作宣传栏》一课,教学目标是掌握艺术字、图片和文本框的插入与编排方法。教材提供了制作的步骤,但若教学中如此照做,那么全班学生的作业会大同小异,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如果让学生随意操作,多数学生不会仔细阅读教材,难以掌握操作要领。为此,可首先确定制作宣传栏的主题,如环保,前半节课让学生分小组上网搜索出本组的宣传栏,然后大家欣赏,让学生领会版面布局、图片修饰、文字美化、色彩搭配等在作品设计中的角色地位。课堂后半节课,让学生做自己的宣传栏,在结合上半节课讲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构图与搭配在设计中的核心地位。同时,适时地讲解环保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增加环保意识,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情感目标顺利达成。

2.关注偶发性教学事件

所谓偶发性教学事件,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事前没有预料到并能对教学产生一定影响的生成性事件。在生成性教学中,偶发性事件被视为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可能具有破坏性,但绝大多数只要处理得当就有教育性,并能充分发挥它的教育教学价值,即所说的附加价值。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决定了他们要不断地留意学生的变化与反应,捕捉偶发的教育契机与智慧火花,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积极的回应。对初中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来说,偶发事件的产生更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机智,灵活调控课堂。以下笔者简要分析一下解决偶发事件的两种方法:

(1)以变应变法

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以变应变的方式。如在Word排版的实践课堂中突然停电,学生未向教师提交作品,此时,学生可能会对自己未完成的作品感到惋惜,教师应该借着停电事故对课堂内容做出巧妙调整,引出新内容,如如何进行Word文档的保存等。

(2)因势利导法

所谓“势”是指事情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趋向。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然后或顺势把学生引向正路,或逆势把学生拉向正轨。在讲演示文稿的制作时,有的学生认为该堂课对自身没用,然后不听课而偷偷地看照片,这时,教师可以借着他看照片的“势”,给他布置个利用PPT制作一个漂亮相册的任务。

3.灵活设计教学流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技术操作为重点的综合性学科,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存在差别,所以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过程、知识储备等因素,并且要关注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不同思考方法及解决方式,以帮助他们生成新经验。因此只有灵活设计教学流程,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得出多种创新的想法,使课堂变成“生成性”的课堂。

例如在《音频的获取与音频格式的转换》一课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音频下载、播放及音频格式转换的方法。如果生搬教材,只能获得相对简单的材料,而且教学内容相对于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也显得滞后很多,所以,我们应结合当代中学生对网络音频应用的熟练程度和使用经验,设计出灵活的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如下:一是通过与同学讨论生活中mp3的功能导入教学,继而与同学交流大家经常光顾的音频网站。二是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下载一首歌曲。三是下载特定格式的歌曲和对音频的格式进行转换,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先让学生互相分享他们获得的歌曲。由于有些mp3只支持特定格式的音乐播放,所以,该环节中,学生会无意中发现某些格式的音乐mp3并不能播放,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找出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自由选择网站,通过交流、搜索、与教师合作等方式,完成不同格式的音频下载及对音频进行格式转换,然后进行成果反馈和交流,师生共同认识并掌握音频的多种格式、下载的不同方法及音频格式转换的方法。在该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完成了知识的建构,并生成了新需求,如如何转换音频的格式等。

4.开展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初中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较少,在其课堂的生成性教学中,多元评价具有导向与激励的功能,能够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从而促进教学的深入开展。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关注过程的开放式教学,其评价最终指向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特长的培育以及完美人格的建构。因此,必须将传统的只评价结果改为评价过程,如在学生课堂发言、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情况、合作学习情况、完成课堂练习等环节中渗入测评,将评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同时,在评价中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应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以及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等等。其中,学生自评是一个重点环节,不仅体现在知识获得上,而且要反思和评价个体获取知识的过程、经验、方法及情感态度等,培养学生的多元思考能力。

[1]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8.

[2]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戴心来,周萃,程秀丽.基于生成性目标观的职前教师生成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6).

[4]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8).

[5]李祎,涂荣豹.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J].教育研究,2007,(1).

[6]胡国华.生成性教学,彰显信息技术课堂生命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5).

(编辑:王天鹏)

G424.1

A

1673-8454(2011)02-0016-03

猜你喜欢

预设信息技术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美在课堂花开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