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CIO管理的现实之路
——整合校内信息部门并发挥其作用

2011-02-19方习国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期
关键词:统一部门信息化

方习国

(蚌埠医学院 图文信息中心,安徽 蚌埠233030)

我国高校CIO管理的现实之路
——整合校内信息部门并发挥其作用

方习国

(蚌埠医学院 图文信息中心,安徽 蚌埠233030)

从信息技术对高校的影响来看,当前我国高校迫切需要实现CIO管理;但从我国企业引进CIO的实际状况以及我国现行体制和文化传统角度来看,我国高校CIO管理很难一步到位。理顺校内的各类各级纷繁复杂的信息管理部门,形成校内统一权威的综合信息管理部门,并发挥该部门在高校信息化中的技术与管理双重职能,是当前我国高校实现CIO管理的现实之路。

高校信息化;CIO机制;信息机构

一、概述

CIO的英文全称是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中文是首席信息官或信息主管。1981年,美国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经理William R.Synnott和坎布里奇研究与规划公司经理William H.Grube二人在其著作 《信息资源管理:80年代的机会和战略》中首先给CIO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CIO是负责制定公司的信息政策、标准、程序的方法,并对全公司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在美国的高校中设立CIO的占42.3%。[1]目前我国的高校内没有明确设置CIO职务,但是出现了类似的组织来部分实现CIO的功能。信息技术对高校的作用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信息技术推进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高校内实现CIO管理是大势所趋,但是如何在高校中实现CIO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没有CIO就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在一所高校内常常多个信息部门并存,没有形成合力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多个信息管理部门有两层含义。其一,一所高校有多个专门管理信息的部门,名称不一、功能各异、职责不清。例如,图书馆主要管理学校教学与科研中需要使用的书刊资源 (包括数字与印刷类型);电教中心主要管理学校有关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和课件的制作,教学素材的管理等;网络信息中心主要管理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计算中心管理计算机资源等。有的网络中心和电教中心还不是二级机构,是其他二级部门的下属机构。其二,高校的各个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本部门工作效率,各自购买硬件、信息系统软件和制作网页等。各个部门不能协调一致,不能从学校战略的高度,从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完成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而只从本部门的角度出发,做本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只有引进CIO机制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一所高校内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的作用和价值就会被严重降低。在一所高校内信息孤岛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数据不一致、更新不同步。例如在图书馆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校园消费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系统中,学生和教职工的最基本数据不能同步更新,格式也不统一。二是各类系统各自为阵,缺少统一界面与集成管理,使用不便。例如读者要分别进入邮件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教学系统和科研系统等,就需要分别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十分繁琐。三是各系统内的信息不能够共享,不能发挥信息为决策服务的作用。四是安全隐患多。多个系统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软件,本身就存在多种安全隐患。此外,不同维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水平存在差异,系统不安全情况时有发生,结果是在一所高校内很多人去维护各种各样的系统,浪费了人力和物力,没有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缺少CIO的统一领导。

三、理想的高校CIO不能在中国一步到位

CIO在我国不能一步到位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国情与体制同西方实现CIO管理的国家不同。我国的CIO强调信息化的技术层次,西方国家强调CIO的管理职能。国内具代表性的CIO职责定位为:建立组织信息化远景规划;以最有效的方式管理基本的信息化应用与服务;领导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协调各部门信息化的建设;阐述组织全局范围的信息化策略,如安全等;领导与其他关联机构的信息化合作。[2]这些职责没有提出CIO的管理决策职责。William R.Synnott和William H.Grube定位的CIO是:他是高级行政管理团队的一员;技术和其他信息资源的管理者;IT计划的负责人;新系统发展的负责人;政策发展制定的负责人;机构整体战略计划程序制订的参与人。[3]特别强调了CIO的行政管理职能。

目前我国的高校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IO。同样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在短期内,理想的高校CIO管理不可能实现。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必须寻找替代CIO的组织和负责人。

四、实践中我国高校CIO管理的有效尝试

校园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是目前替代实现CIO角色的常见模式,也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模式。一般由分管信息化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校内的办公室、图书馆、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小组进行校园信息化事务的讨论和决策,然后由网络信息中心和有关信息使用部门去执行。实践中,该类组织往往会流于形式,很难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主要原因是该组织的成员通常是有关部门负责人,而部门负责人会经常变动,导致该组织过于松散,时间一长就出现瘫痪状态。此外,该类组织是集体负责制,容易出现人浮于事、无人负责的状况。

网络信息中心扩展其功能。这是高校信息建设实践中逐步被逼出来的常见做法。高校信息应用的发展中出现的浪费、混乱和无奈的现象已经渐渐被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校领导和部分教职工所认识。在没有合适的部门和负责人去解决这些问题时,自然想到的是网络信息中心及其主任。网络信息中心从单纯的业务辅助部门,变成了具备部分管理功能的部门。有的高校专门发文扩展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规定由网络信息中心统一负责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为减少硬件管理上的混乱,规定各部门所需服务器由网络信息中心统一购置,服务器由网络信息中心统一托管;为减少信息管理上的无序状况,由网络信息中心统一门户网站、统一基础数据库、集成应用系统进行单点登录等。这种方式能够替代CIO的技术职能,但是无法完成其管理与参与决策的职能。在校级的决策中,不能把信息技术同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中,往往力不从心,有的部门各行其是,不买网络信息中心的账。

校内信息部门合并。该做法从技术管理层面上最大限度地统一管理校内信息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和浪费的现象,在校内形成一个权威的信息中心。浙江大学在2009年初整合了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信息中心,成立了统一的“图信中心”;笔者所在的高校于2007年底,将图书馆、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统一管理,成立了“图文信息中心”;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把有关信息部门合并,统一管理。

五、我国高校CIO管理的现实之路——整合高校内信息部门并发挥其作用

在一所高校内,把各类信息机构集中起来形成合力。将网络信息中心、图书馆和电教中心等二级部门或者三级有关信息部门合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中心。首先,从学校的战略高度和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校内综合信息平台,集成校内应用系统,进行一站式登录,统一后台基础数据,提供全校信息技术服务。该中心除了提供网络基本服务外,还提供数字型书刊服务,为教学提供技术支持等。其次,该中心要加强技术研究,成为学校的信息技术研究权威部门。这一方面是信息技术渗透到高校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复杂性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是高校具备科研任务的特殊性决定的,该中心如果科研不力,将会影响其在学校里的地位。第三,增强该中心的管理功能,通过学校下发相关文件,将该中心从单纯的技术服务转变成为技术与管理并重的机构。这样该中心应当也有能力实现我国典型的CIO职责。即前文提到的:建立组织信息化远景规划;以最有效的方式管理基本的信息化应用与服务;领导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协调各部门信息化的信息化建设;阐述组织全局范围的信息化策略,如安全等;领导与其他关联机构的信息化合作。

同国外的CIO相比,我国有其名的CIO也不能参加决策。我国的CIO往往定位在信息技术层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大学要CIO参加决策同样是很困难的。严格意义上说,我国没有真正的CIO。[4]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要从技术方面着手,落实高校的CIO工作。

六、结束语

从信息技术不断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角度看,我国的高校应当实行CIO机制,但从我国的管理体制和CIO在我国企业等部门的实践来看,我国高校在短期内不可能形成和实现真正的CIO管理机制。变通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合并校内有关信息技术部门,做大做强信息中心,解决技术上的统一问题,强化其管理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CIO的职能。

[1]李雅琴.CIO:高校信息化建设亟待管理机制创新[J].现代教育科学,2010(2):128-131.

[2]蒋东兴.全球化时代大学交流与协作——构建东亚研究型大学间的数字通道研讨会上的报告[R].2008-12-10.

[3]李逢庆,桑新民.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CIO角色研究与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9(1):25-29.

[4]陈俊良.中国有CIO吗[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1):4-5.

(编辑:隗爽)

G647

A

1673-8454(2011)01-0016-02

猜你喜欢

统一部门信息化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月“睹”教育信息化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