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发展趋势分析

2011-02-19郭艳红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郭艳红,杨 宝

(1.湖南大学图书馆,湖南长沙 410079;2.湖南大学经贸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

后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发展趋势分析

郭艳红1,杨 宝2

(1.湖南大学图书馆,湖南长沙 410079;2.湖南大学经贸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

本文分析了在信息化时代下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将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

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服务的“三网融合”目前已经在相关一线城市实行了试点,此外,“物物相连”的物联网发展也将是国家未来发展中的重点战略。“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的建立将是“互联网革命”后新的重大科技创新,社会发展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

在三网融合及物联网革命等科技创新环境下,图书馆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本文拟在目前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分析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图书馆发展现状

我国图书馆发展现状主要是以传统图书馆为主体,数字图书馆为补充的形式。传统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主要的作用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等。图书馆的类型主要有文化系统类公共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等;教育系统类学校图书馆,如高等学校、中小学图书馆等;此外,还有科学院系统类图书馆及科研机构图书馆等。由于社会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及知识经济对人的发展要求,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已经与时代脱节,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现阶段出现了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的机构。数字图书馆以提供电子书文本、图像、影视等教育电子产品为主。用户通过计算机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入数字图书馆按其所需取其所用。数字图书馆严格地说是在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储存空间小、资料不易损坏、资源可多人同时共享、信息查阅检索方便且可快速传递等优势,再加上网络的广泛普及、网民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电子阅读器行业的发展及电子书阅读越来越普遍,数字图书馆大有取代传统图书馆的趋势。甚至有人预言传统图书馆将会消亡。

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数字图书馆”最早见于1993年开始的美国数字图书馆创新工程(DLI)。1999年中国才开始启动“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此后,先后建立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上海数字图书馆、辽宁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

二、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对图书馆发展的要求,遇到了许多瓶颈。

1.对未来发展定位认识不清,缺乏相应的长期规划及有效的制度供给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存在着竞争关系并且相互排斥。一些相关人士担忧传统图书馆的消亡,另一些相关人士提倡图书馆的全面数字化。在国家制度层面上,缺乏明确的发展规划及法律保障,如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问题等相关法律问题还有待解决。

2.图书馆分布及结构不尽合理,不同等级间的图书馆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存在着差距

国家级、省级、市级图书馆的相应规模及分布状况有待完善。县级、乡级图书馆发展相对滞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差距在持续扩大。图书馆内部资源、管理组织等相关要素存在着重复的现象,书籍资源重复浪费,图书馆一些硬件设备多余或闲置无用现象严重。

3.经费缺乏,数字化信息资源更新速度滞后于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的进步速度

国家级、省级等大型图书馆有国家财政及省级财政的资金支持。而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资金相对匮乏,图书馆的资金来源单一。经费的不足制约了图书馆硬件信息设备的更新及数字资源的开发及建设,数字化服务产品数量及种类十分有限。图书馆的信息化设备的配置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有些图书馆读者极少,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图书馆座落位置不合理,远离读者群,需要按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城市人口结构及分布特点进行系统的规划。

4.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滞后,图书馆专用的信息数字化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还处在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上,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存在问题,需要精简人员及机构。各行业的信息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图书馆专门信息技术有待开发及应用,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大规模现代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

5.各个图书馆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数字图书馆的建立需要网络的普及,落后地区网络普及程度较低,网络的全面普及及网速的改进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各个图书馆的联合共建或联盟需要进一步地加强。区域内的图书馆需要进行有效地整合。

此外,图书馆用户群体的多元化,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社会发展的多变化迫切需要图书馆进行革命性的转变。如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学生群体不再是图书馆主要的用户群体,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对图书馆服务需求将会增强,用户不单单要借阅图书馆的相关书籍文献,而且对非文本信息如声和像的需求越来越大。图书馆将面对与社会经济、文化同步发展要求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节奏的加快等社会环境的改变也会对图书馆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分析

图书馆的发展正处在从传统图书馆转变到新型图书馆的转型期。未来图书馆与网络间的关系将从现在的半竞争半合作的状态转变成全面的合作关系。三网融合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将会促使图书馆未来发展过程中服务产品内容及种类发生重大变化。未来图书馆将摆脱单一的文献书籍资料的纸质文本服务形式,实现纸质书籍、电子书、影视资料、音像电子产品、电子报刊期刊、电纸书等服务产品内容多元化、种类多样化的运营方式。人们不仅仅可以通过互联网,也可以通过电信网和电视网进入图书馆服务系统。此外,人们也可以通过未来图书馆的服务系统进入电信网及电视网实现信息资源的获取。结合互联网技术和传感技术的物联网将帮助图书馆实现物品与互联网的连接、信息的交换和通信。在智能化识别、定位技术、跟踪技术、监控技术等管理技术的条件下,未来的图书馆系统会实现全面的对外开放,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以多种方式进入未来的图书馆服务系统。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有如下几种趋势:

1.以文献资料馆藏书籍为主要服务产品的传统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模式与数字化图书馆模式创新融合的新兴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为核心结合三网融合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的综合技术型新式图书馆三者并存

由于纸质阅读的方便性、书写的方便性及人们对纸本的偏好性,提供“纸本服务”的传统图书馆将不会消亡,只是管理方式会实现数字化。

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在线及电子形式出版的资料比例会越来越大,点、多点、面、多面双向式、交互式的信息传播会大大提高信息搜索及获取速度。网络个性服务平台及用户个人信息系统的建立,新兴数字化图书馆未来将会获得快速发展。随着数字化管理手段及方式的改进和数字化图书馆低成本高收益运营模式的不断更新,新兴数字化图书馆将是最近未来十几年内图书馆的主体。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随着未来不同领域系统的网络化,图书馆的发展会突破互联网的限制,诞生有别于数字图书馆的新式图书馆。如三网全面融合及物联网建立后,将来的书籍将是以电纸书为主,图书馆内部电子服务产品和实物服务产品可实现联合感应。图书馆传感系统通过红外线传感技术、其他生物信息传感技术及个人信息系统知晓用户需要的相关信息从而传送给用户。总之新式图书馆就像一个高智能的大型机器人。可主动为个人、企业等相关组织提供服务及相关服务建议。

2.以世界性、国家级特大型图书馆为主,以区域性、地区性大中型图书馆为辅,以专业性、个性化小微型图书馆为补充

在全球化环境下,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可实现跨地域区域、网络区域的联盟,消除知识转移的障碍,实现资源更为有效地配置,主要由政府主导的特大型公益性图书馆为主体。此外,区域性大中型图书馆将由于区域发展模式、资源禀赋状况、人才结构及特点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区域性图书馆。而由于行业及学科的分门别类及个人需求的个性化偏好,专业性、个性化图书馆也将会是图书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商业化、半商业化、非商业化图书馆经营模式共存

现在的图书馆主要以非商业化联盟图书馆为主,也存在一些半商业化的形式。虽然图书馆具有公益的特性,但图书馆行业市场化调节对资源的配置最为有效益,图书馆商业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许多图书馆都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因此,引进民营资金实现图书馆的商业化经营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随着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及社会对知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业将产生新的服务形式,图书馆的高科技化是必然趋势。而高科技的研发需要大量经费,图书馆的公益性模式是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服务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也是公益图书馆难以实现的。谷歌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都是典型的商业化图书馆。国内图书馆商业经营中的版权问题可以借鉴清华模式、超星模式、方正模式来解决。

4.社区多功能综合化、文化机构融合化图书馆

社区多功能化图书馆将会配备教育培训、餐厅、音乐会等服务性娱乐机构。目前国外图书馆已经出现此种现象。随着学科的交叉化、学习工具的交叉化,图书馆将与其他的文化服务机构实现交叉化融合,形成复合式的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电影院、音乐厅等文化机构可与图书馆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娱乐产品、文化资料等知识供应链的系统化。图书馆将是未来的城市社区文化中心。

5.智库或研究机构将依托图书馆建立,与图书馆组成研究型图书馆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新时代的研究对知识积累及专业化有了更高的要求,未来课题的研究水平要求必定更具专业化及创新性,势必需要更庞大的研究经费,对资料的实用性及有效性要求必定越来越高,而图书馆资源也存在利用率的问题,研究机构依托图书馆而建立既可以解决资源的有效互补,又能通过结合产业化的商业化模式解决资金问题。因此,研究机构依托图书馆建立,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研究的顺利推进,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6.民族化、行业化、专业化单式图书馆

全球化会导致一些民族边缘化或趋于消亡,个别民族成为过去时可以建立相关的民族图书馆。行业的纵向发展将催生行业图书馆的产生,行业图书馆也是专业图书馆的形式。创意图书馆、绿色图书馆等类似专业化单式图书馆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亮点。

7.个人化、个性化、街头自主化微型图书馆

手机具备贮存电子图书及在线阅读的功能,手机不仅会成为办理图书馆相关业务的工具,也将是一个个人化的图书馆。现代个性化、特色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有声有色有形”图书馆可改变读书与读网的单一形式,屏幕图书馆、电纸书图书馆将是图书馆的新形式。此外,城市中的书刊、报刊街亭将成为历史,城市各个区域将普遍出现具备书店功能售卖电子书等电子产品的自助式图书馆。☉

[1]王丽华.三网融合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7).

[2]徐扬.网络时代图书馆发展与创新[J].林业科技情报, 2009(4).

[3]周欣平.全球化环境下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

[4]孙雪峰.试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0(7).

(编辑:金冉)

G25

A

1673-8454(2011)01-0030-03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