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交互式学习探讨

2011-02-19汪志平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汪志平

(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实训中心,重庆408100)

网络环境下交互式学习探讨

汪志平

(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实训中心,重庆408100)

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学习,是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和传统教育相比,它消解了教师“知识权威”地位,是对传统教学秩序的反叛。它注重对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环境;交互式学习;教学方式

在网络技术盛行的今天,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学习,正在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新时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掌控了教学话语权,学生在固化的教育模式下学习选择受限,师生之间教学缺乏开放、民主的互动氛围,教学主体间很难做到真诚的对话和交流。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时空观。在教育领域,它正以一种开放的、民主的、个性化的、多元的特质引领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基础教育领域,这种变革对传统教学秩序具有一定的反叛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成规。因此,我们应抱以积极的心态,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交互式学习的特性,让这种学习方式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者,而不是成为消解或反叛现有教学秩序的绊脚石,这对新课标指导下的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交互式学习再认识

信息论者认为:交互是一个信息环路,即信息从原实体出发、经目标实体、最终回到原实体的过程。这里的实体既可以指教师、学习者又可以指计算机或其它媒体。交互性常见的表现形式,一方面是学习者与信息内容的交互,即对以一定媒体形式呈现的信息,根据已有的认知对当前信息的理解,内化后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另一方面,交互性还表现为学习者与信源(信息发出者,譬如教师等)之间的社会性互动,这种交互是与人的互动。这两种交互形式都是学习过程的重要侧面。学习者与信息内容的交互导致了个体性知识的建构;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导致了社会性知识的建构。

交互式教学是一种以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思想为基础、以师生对话为背景构建的互动教学方式。(注: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因此,对学习者而言,教学即学习,交互式教学即交互式学习。)交互式教学的目的是构建一个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学习氛围,通过对话和倾听实现师生之间和学习者之间的双向沟通,在合作学习中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网络环境下交互式学习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人—机—人”的交互。

网络环境下交互式学习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教师与学习者同时参与在线教学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远程网络终端,如视频会议、聊天室等方式和教师以及其他学习伙伴讨论交流,是一种实时交互;二是指学习者通过网络通讯手段,如电子邮件、新闻组、BBS、留言板、博客等网络工具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对话交流,是一种非实时交互。

二、网络环境下交互式学习的特性

1.形成对教师“知识权威”的消解

专业教师的出现,是人类教育史的一次重要革命。在漫长的人类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知识权威”的地位在传统教育文化中不断得到加强,传道、授业、解惑成为教师的天职。这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知识文化的传承主要依赖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而且还掌握着知识技术的判断和解释权,社会没能出现新的力量来消解教师的这一权威地位。然而,当互联网这一新媒体升腾于地平线时,几乎全世界的人们都惊赞它会给人类带来的诸多便利与好处。时隔不久,教育界人士也开始意识到网络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对现存教学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和颠覆。不论是否接受这样的事实,网络对学习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学习,顺应了人们对学习个性化的需求。一方面,这种个性化的需求,隐藏了学习者对单一知识传授的反叛,渴求对知识平等、自由的交流。这客观上促成了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网络丰富的资源、便捷的通讯,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或探索提供了理想的平台。教师的知识权威在新技术媒体面前开始消解。面对新型学习方式下教师角色地位的变更,现代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要迅速地从网络冲击下的矛盾困惑中调适自己,从现代教育理念视角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

2.实现对传统教学秩序的反叛

网络环境下交互式学习,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需求来组织自己的学习进程,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这一反传统课堂教学“整齐划一”的学习方式,也促进了学习者角色的变化。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者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学习者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得到加强。教学时空也突破传统时空的限制,师生学习交互实现了同步或异步的双向交流。交互可以发生在师生间,也可以发生在学习者之间;交互可以是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是一对多的或多对多的“人—人”交互。学习内容既可以是课程也可以是相关的学习材料,呈现出一种开放性。

在传统教学视野中,学习交互是教师个体与学习者群体之间一种面对面的对话和交流。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受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师生的对话交流难有内容上的深入和突破。在网络化空间,交互双方可超越心理障碍,实现对等交流。对学习效果的认定或评价,可以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关注学习者的学习动态,把握和了解学习者真实的学习情况。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参与学习过程,利用网络手段,给学习者更大的自由空间,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完全是在自我管理和制约下进行,自己探讨,自己决策。

3.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后,认知主义学派进一步发展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包括结构性知识和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

建构主义提倡的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式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学的发生取决于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因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其中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终极目标。

网络环境下交互式学习强调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强调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创设学习情境,承载学习内容,强调通过人与人、人与情境、人与媒体、人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交互来进行学习,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致的。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习者获得社会化的真实情境已成为可能。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时空环境将会得到很大改善,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学习必将在建构主义观点的指引下不断深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将在基于网络化环境的交互学习中找到实证。

三、网络环境下进行交互式学习的策略

面对教育信息化浪潮,教育者不可能置身事外。作为新的文化特质,网络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教育。在一个多媒体化、超文本、非线性的网络时代,融入、参与和改变也许是教师施教的一个新起点。

1.应积极尝试进行学习方式变革

网络化的现实力量,集中表现于对现代文化的消解、颠覆和秩序的重构,由此对全球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复杂的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学习,重构了我们固化的学习方式,适应了网络时代学习的发展。因此,积极尝试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和应用,借此可以有效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在实践中,学习交互的维持是靠交往主体思想的磨合和对主题的认同感,而网络学习社区中学习者通常是异质的,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实施前教师要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选择一个有价值、有意义、能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比较开放的学习主题。

2.交互式学习内容应进行情境化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意义建构是以情境为支撑的,强调知识的表征,与多样性的情境相关。因此,在利用媒体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问题时,情境是吸引学习者参与交互的重要因素。创设情境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吸引学习者,激发他们进行交互学习的兴趣。网络在形式上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但人的心理却越来越疏远。长时间面对现代媒体,会严重增加人的孤独感、忧郁感,因此,在交互信息中必须体现重视情感的交互。

对交互内容的处理,要善于运用展示情感、发掘情感、诱发情感和赋予情感的策略。对于显性情感因素内容,应采用展示情感的策略;对于隐性情感因素内容,应采用发掘情感的策略;对于悟性情感因素内容,应采用诱发情感的策略;对于中性情感因素内容,宜采用赋予情感的策略。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恰当的情境,以学习游戏、问题解决、解决反馈等形式让学习者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勇敢、自信、自尊、自强、同情、仁爱、正直、刻苦、责任感、荣誉感等积极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

3.引导学习者合理分组,鼓励小组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协作是意义构建的重要方式。在网络学习中,小组协作是进行交互学习的一种特别重要的方式;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分工,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不仅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也使他们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同协作小组间的相互学习竞争和比较,既能激发组内交互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还能增强小组的荣誉感。教师在引导学习者分组时,应考虑到学习者个体的差异、小组的差异以及交往技能的差异,进行合理分组,减小反馈延时。学习交互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环路,如果学习者提出问题后教师不给学习者一个反馈信息,则交互环路只发生了一半,如此信息无法传递,交互自然就会中断。在网络非实时的学习交互中,反馈信息通常要滞后一段时间,即反馈延时,这会造成学习者心理上的不安,使学习者不知所措,影响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增加学习过程状态记录。

[1]王基一.论远程教育中的交互[J].中国远程教育,2001,(4).

[2]张亚斌.远程学习者与终身的网络学习支持[J].中国电化教育,2003,(7).

[3]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秦志希,葛丰,吴洪霞.网络传播的“后现代”特性[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1).

(编辑:王天鹏)

G424.1

A

1673-8454(2011)02-0013-03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建构游戏玩不够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