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利用物流信息技术

2011-02-19

中国流通经济 2011年11期
关键词:供应链韩国物流

〔韩〕申 仁 光

(韩国中央大学东北亚物流流通研究所,首尔市156-756)

一、全球物流环境的变化和物流信息技术理论

1.全球物流环境的变化

为了有效进行供应链管理,企业把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企业,使得第三方物流的使用逐渐普遍化。在这样的趋势下,现有的物流企业为提供差别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不仅努力扩大全球网络,而且整合物流信息服务体制,强化信息系统。

(1)物流管理的全球化。因信息技术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商品市场的整合越来越深化,国际资本移动也在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产业的国际化在加速,韩国企业随着向国外的进军,其物流管理范围也在国际化。尤其是像韩国这样对外贸依赖性比较大的国家,国际物流就显得更为重要。根据企业的国际化形态和程度,物流管理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2)物流信息网络系统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物流管理不断信息化、整合化,信息技术作为提高物流服务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一是电子商务的扩散。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物流需求,个人消费者的增加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如当天配送、多次少量配送等。二是供应链管理的扩散。企业的物流活动趋向于从采购到最终配送的整体物流服务,货主企业越来越多地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企业,从而提高了对物流企业服务效率和效果的要求。

(3)物流产业的大型化。企业为了调配资源,增加了物流领域的外包业务,加上全球经济的越来越一体化趋势,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虽然出现了巨头企业,但世界物流市场仍具有竞争力。全球第三方物流企业10强的英运公司(Exel Plc)的市场份额也只占了全球市场的3.13%。

2.物流信息技术的理论考察

为选择极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既经济又有效率地消除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的地点和时间上的间隔,需要进行大量的与物流相关的信息传递和处理工作。物流领域的信息具有从生产到消费的物流活动中(即在输送、包装、装卸、保管过程中),使各项活动有机结合,使全部物流管理活动顺利完成的功能。因而,这样的物流信息是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核心要素。能保证企业准确无误地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系统就是物流系统,而支持这一系统成功运作的即是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技术是指通过物流信息化的计划、实行、控制,为物流管理者提供可相互作用的与信息利用有关的人力、设备、程序等构造。系统管理物流信息的时候,才能支持物流活动的有效管理。因此,物流信息的系统化对于物流管理非常重要。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LIS)是指通过物流信息的电子化实现的系统化。从企业管理角度看,物流信息系统是指支持有效的物流活动,提供物流信息,以削减物流费用,提高服务质量,使企业在核心领域的竞争中占据相对优势的系统。信息技术的运营能力代表的是为满足客户需要有效利用物流信息系统的能力,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成功实行第三方物流的前提。物流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有确认并传达购买信息,确认并传达货物的移动信息,给顾客提供合理的物流信息,制定企业的物流管理战略并进行控制等。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的导入及应用战略

1.全球性物流企业的物流战略

(1)敦豪航空货运公司(Dalsey、Hillblom and Lynn,DHL)。作为世界国际快递、海上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领军企业,敦豪在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及地区为客户提供服务,在12万个城市有6500个办事处、450个货物集合分流中心、420架货机、76200台运输车辆。每天约有50万件的货物通过敦豪运输网络发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其全球数字化通信网(Global Digital Network,DHL net)连接各个办事处,实时提供货物的状态。

(2)联邦快递(FedEx)。联邦快递拥有分布在220个国家13万座城市的50000个办事处的庞大物流网络,还有671架航空货机,43000台车辆,每天处理300多万件货物。联邦快递从1970年以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达到了15亿美元,客户不仅能从网页上查询到货物的位置,而且可直接估算费用及配送时间,编写发货单和商业发票,订购发送物的包装,申请网上提货,并得到关税及税金估算服务及自动结算服务。其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整合服务过程是通过订单来指示生产计划和库存更新的,能够从全世界各地查到相关数据。通过在网上跟踪物流状况,适当地分配工厂、仓库库存,从而减少物流费用(20%~30%),并能达到在较短时间内把物品提供给客户,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竞争力的效果。

2.韩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战略

(1)大韩通运公司。大韩通运的Terminal以大田为中心,包括釜谷—首都圈(SUB-Terminal)、梁山领南(SUB-Terminal)、广州湖南(SUBTerminal)、南阳州(Terminal)等 4 个辅助 Terminal,即以一个HUB和4个SUB的方式进行运营。大韩通运通过HUB&SPOKE系统,以大田HUB为中心提供迅速高效的分类运输服务,在春节、中秋等特殊时期通过增加点对点系统进行高弹性的市场运营和服务。与此同时,还构建了从快递的接收、货物跟踪、运单纪录到Terminal运营管理的全职能实时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了包括首尔本部和大田Terminal以及全国各个支店相互连接的互联网络,实时提供货物信息,提高了服务效率。

(2)韩进船公司。韩进的物流方案,包括使用最新的掌上电脑(PDA)、个人通信服务(PCS)机器,将物流数据实时输入快递电子系统e-HANEX。除了仓库物流系统、数码物流系统以外,将经过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等管理运营系统处理的物流数据转换成便于提供信息的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电子数据交换(EDI)形式提供给必要的客户。韩进运营各地域的据点化物流Terminal与各个HUB Terminal之间由大型卡车在一定时间内负责干线运输,同时以地域为单位的Terminal在其所在地域内灵活使用地域内物流配送系统。韩进通过全国50个物流Terminal、400多个营业厅、3000多个取货点确保其全国性的物流网络,而2500多台车辆月平均要处理300万箱货物。其GLOVAN是为了通过物流业务和通信技术应用相结合达到提高物流处理能力,为了通过提供与海外物流网络连接的服务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而进行的项目,大体上分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商务服务。物流信息服务是指与物流相关的国内外信息数据及信息通信关联数据的处理服务以及提供网络等服务;物流商务服务是将货主和物流业者连接起来,从而在充分考虑物流资源需要者和供给者之间的最佳物流需求的同时,实现物流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标。

(3)现代快递公司。现代快递在韩国有550多个营业点,并且在180多个国家提供海运和航运服务,有很高的物流基础设施应用能力,注重网络的尖端化和信息技术设备升级等运营系统的先进化,并逐渐扩大海外市场。2003年成为韩国第一家获得由中国政府颁发的海运航空运输一级代理许可证的物流企业,在上海设立了现代牙轮;2005年和中国最大的物流企业中外运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北京开设了办事处,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大连等城市提供中韩国际快递服务和五大都市间的内陆快递服务,并计划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全中国。

(4)希杰物流公司(CJ GLS)物流服务现状。1998年3月,希杰物流公司成立时正式展开以企业物流为中心的商家对商家(B2B)业务,如今为100多家客户企业提供在全韩30000个零售店的配送业务,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5个物流中心和2000余辆配送车,一年处理多达160多万箱的货物。最近又收购了三星物产的快递子公司HTH,具备了一流物流企业的规模,并且成功与日本最大的两家快递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始了韩日间的国际快递业务。希杰物流公司从2000年开始每年投入100亿韩元用于信息技术建设,构筑了自身的配送系统软件“整合配送系统”,2003年成为在韩国快递物流业第一家开发并销售NELSSERIES软件的物流公司。

3.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导入及应用战略

(1)企业概况:企业规模及基础设施。第一,全球性企业。世界三大物流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地雇用了数十万人,销售额2006年达到870万亿美元,装备有飞机671架、大型货车93000台(辆)。为了连接海上物流服务体系,它们或是通过业务合作或是通过并购(M&A)方式进行战略协作,拥有船队,具备了为世界各地区提供最佳物流服务的营业点、仓库、集装箱/货柜(CY)等。为了构建整体的全球物流体系,以全球企业已有的基础设施为基础扩展营业网,增加基础设施,为未来潜在的巨大利益作了一系列的准备。全球三大物流企业敦豪、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占据了80%的国际市场,并针对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等新市场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占领更大的市场。第二,韩国企业。决定全球物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全球性的物量确保能力、全球信息系统和运输手段的先进性。但韩国企业相对于全球企业来说,仅拥有其最多1/50的工作人员,占据1/80的销售额,而且物流设备不足、投资规模小,成为全球企业的概率很小。

(2)全球化(Globalization):地区范围(提供服务地域)。第一,全球性企业。2003年,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服务公司主要针对美国、大西洋地区、太平洋地区提供服务,敦豪主要针对美国、欧洲和中东地区提供服务。它们在除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提供特色化服务,联邦快递主要将重心放在太平洋地区、南美、亚洲等地区;联合包裹服务公司将重心放在大西洋地区、太平洋地区和欧洲;敦豪将重点放在欧洲、中东等地区,在世界化的企业发展战略中,备受瞩目的是最近几年来全球物流企业脱离了单纯的运输配送市场,开始提供综合服务。第二,韩国企业。韩国狭小的物流市场导致物流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因为无法实现专业化,导致韩国的第三方物流比不上货主企业的第二方物流,即使实行了第三方物流,也无法满足货主企业的需求,企业规模无法扩大。从服务地区来看,基本上是在三大全球性企业相对薄弱的国家和城市开展服务,而且只有单一的物流,很难满足客户需要。

(3)供应链管理:物流过程层面。第一,全球性企业。全世界所有物流企业的服务已经从单纯的运送服务发展到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特别是最近基本上都有综合服务供应链管理,还提供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附加物流服务。全球性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构建中最受瞩目的部分是金融支持。以敦豪为例,它们提供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不仅是进出口物流、仓库运营,也可以提供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负担仓库管理费用的综合物流服务。与一般物流企业追求的综合物流不同,敦豪公司通过银行业务来追求负担货主费用的金融和物流的综合服务,并且将着力点放在针对世界任何产业的物流现场都能提供同样的、均等的服务水平。敦豪在韩国为惠普、东芝等企业提供零部件物流服务,同时还利用敦豪的全球网络为其提供一体化的服务。第二,韩国企业。大韩通运使用的连接包括韩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第三方物流系统 GLOPS(Global Logistics of Providing System),具有包括税务管理、社内外结算、国内外运送、国内外仓库出入库、库存管理、海运—航空进出口货物跟踪、货物查询等多种功能的系统,可以实时掌握货物状态。希杰物流公司通过全球信息网络技术(Global Information Advanced Network Technology,GIANT)提供国内外物流服务,支持系统是针对韩国和10个国家17个法人的物流系统,能够给客户准确提供世界任何地区的货物进出口状况、港口集装箱管理、当地物流操作现状和预报信息。现代快递从2002年开始,应用了先进的仓库管理系统(WMS),通过最先进的预定入库信息(Advanced Ship Notice,ASN)管理、入库管理、保管管理、出库管理、提货管理、库存管理、交叉转运管理,提供最佳的物流服务。除此之外,还提供运输管理系统(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TMS)、订单管理系统(Order Management System,OMS)、多元化信息分析系统(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以先进的管理模式为基础,构建了可以整合采购物流、保管物流、销售物流和国际物流的物流整合控制系统(Logistics Integrated Control System,LICS),为韩国200多家企业提供专项物流服务。韩国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看似拥有了完善的管理系统,但实际上还只停留在韩国市场,还没有达到像全球性企业那样实现全世界网络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水平。

(4)信息技术:可视性、迅速性方面。第一,全球性企业。联邦快递从1970年以来对信息技术的投资费用达到了15亿美元,不只是单纯从网站上可以查询货物的行踪,还可以让客户在网上准备国际贸易所需要的货运单、商业发票,享受企业以存货可视化(EC-Inventory Visibility)、生产可视化(EC-Manufacturing Visibility),仓库管理(ECWarehouse Management),退货管理(EC-Return Management)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的好处,适当分配公司自己的工厂、仓库库存或者联邦快递提供的仓库库存来减少物流费用(20%~30%)。特别是生产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的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联邦快递的可视化管理系统掌握其在全世界各个工厂和仓库的存货情况,进行快速配送。另外,一些全球性的跨国企业也拥有自己研发的信息技术,在利用供应链管理整合物流服务时,促使采购和执行部门按照订单导出生产日程更新库存,通过网站跟踪物流状况,提高为客户服务的水平。第二,韩国企业。韩国企业虽然在国内外已经普遍拥有信息技术工具(IT Tools),但是在e-SCM和射频识别(RFID)方面还不完善。例如,货主把物流部分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之后,还要了解货物在每个阶段的信息,即货主企业重视自己公司已有系统和数据的联动,要求达到相同或类似于自己公司管理物流的效果。但是韩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与货主企业相应的联动平台。韩国国内市场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巨额投入比较困难,阻碍了其向全球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进程。

为了构建先进的信息技术环境,提高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加紧努力。首先实现在韩国国内的标准化物流系统体系,然后逐步发展成国际领域的系统体系。

三、韩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提高方案

1.韩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1)在海外市场经验不足。虽然韩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标榜自己做的是全球性第三方物流业务,但营业场所较少是不可否认的。而缺少基础设施和第三方物流经验不足,使韩国企业很难得到货主企业的物流委托。现在韩国出口制造企业的大部分物流业务都委托给外国物流企业,而只在一部分地区设立了海外法人和营业场所,因而无法向全世界发展海外网络。

(2)缺乏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的供应链体系。从全球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可能使用的部分来看,所有的部分(估价、包装、发票、提货、关税、追踪、通关、配送、自动结算)都适用,而韩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配送的这几个部分还不适用。就海外部分来说,除了住宅配送、国际快递部分适用外,其他部分几乎不适用。全球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构建更为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持续在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巨额投资,但是韩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却以最小的投资维持着现状,这将会导致韩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因为供应链管理的不完善在竞争中越来越落后。货主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减少物流费用和创造利润,不具备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形态的韩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实现覆盖全世界的网络化,需要更加努力地开发信息技术,寻找解决方法。

(3)不完全的一体化整合服务。只有大韩航空和韩进海运拥有整个物流服务(航空、海上、陆地,保管、装卸、通关)的基础设施,其余企业除了主要的服务以外,提供有效率服务的能力明显不足。其共同特点是:没有一家企业为了减少货主企业的负担而使用第三方物流的金融支持,对于非主要业务,大部分企业都委托其他公司,对于投资和业务扩张态度消极。

2.韩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提高方案

(1)构建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供应链管理体系。全球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世界各地为提供标准化的物流服务作出了努力,其供应链管理并不只是针对一个企业,而是能够连接多产业、多种企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这种背景下,韩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对寻求所有企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加大投资,力求提供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2)积极应用最尖端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在世界市场上,不管在哪里,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如果不利用信息技术,任何事都无法有效率地完成。为了构建e-SCM系统,需要应用各种操作,如现存系统和地区间通信网的统合等,还要有多样的信息技术。为了构建这样的信息技术系统,政府应该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加大投资,开发差别化优势。

(3)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扩充是韩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虽然韩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努力构建HUB,但在最近是不可能实现的。韩国政府应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最佳投资地区进行选择和分析,在世界市场上逐渐培养竞争力。

(4)扩大规模。韩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海外的时间非常晚,特别是与通过收购合并和战略合作成长的全球性第三方物流企业相比,韩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大规模,以未开发地区的新兴市场为中心,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以扩大规模。

为了实施全球化,韩国企业需要通过合并和战略合作实现有竞争领域的全球化,通过构筑信息技术及供应链管理实现系统全球化,避免无差别投资,实现以竞争力为基础的特色全球化。同时,韩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全球化、尖端化、体系化,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应该与企业通过对投资地区的分析确保其在世界新市场中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供应链韩国物流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