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现状及途径

2011-02-19唐华茂冯玉成

中国流通经济 2011年11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北京人才

唐华茂,冯玉成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 101149)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开发不仅是北京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推动世界城市建设的关键,而且关系到全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局。青年①人才是北京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人才兴则首都兴,青年人才强则北京强。一支兴盛和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将是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贯彻人才强国战略,以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以青年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发北京青年人才资源,不仅是促进北京青年成长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北京城市竞争力,推进首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关于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

1.关于青年人才特点问题。房红琳认为,当代青年知识分子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知识结构系统、全面、先进,既能广泛地接触世界各国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又有独立分析判断能力,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重视自身的民主权利。[1]汪斌认为,青年人才的可开发潜力是其区别于一般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2]王宣瑛认为,具有主动的学习意识、持续的创新意识、敏锐的信息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是青年人才的突出特点。[3]

2.关于青年人才资源开发途径和方法问题。如何有效开发青年人才资源是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他们认为,要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应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教育培训,[4]构架现代化的教育培训体系;[5]、[6]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要建立合理的青年人才评价机制;[7]、[8]青年人才的成长要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要搭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实践平台;[9]、[10]将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改善青年人才的成长环境,将有利于提高青年人才开发工作成效。[11]、[12]、[13]

3.关于不同类型青年人才培养问题。刘瑞鑫认为创新型青年人才具有思维独创性、个性鲜明性、能力优异性、人格独立性等特征;[14]李伟等人认为共青团干部的核心胜任力主要包括心理层面的政治素质、群众意识和工作态度,能力层面的认知能力、管理服务能力、领导影响能力;[15]曹满云研究了公共部门青年领导的成长机制,分析了影响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探讨了公共部门青年领导的成长轨迹;[16]周四根认为,帮助青年科技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对于开发青年科技人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17]

4.关于区域青年人才资源开发问题。开发区域人才资源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共青团上海市委课题组在分析上海人才资源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上海在青年人才资源开发方面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追求高素质、高层次优秀人才上,必须抓紧调整人才资源结构,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急需的高素质、高层次青年人才;加快上海青年人才资源开发要在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改造企业环境和完善政策环境上下功夫。[18]陈艳利用现代培训理论,针对湖北省青年人才资源状况,研究了湖北青年人才培训问题,并提出了湖北省青年人才培训工作实施的具体途径和发展方向。[19]陈松等以人才开发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了重庆青年人才资源开发问题,在分析重庆青年人才开发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青年人才资源开发思路和对策。[20]汪斌通过分析北京市朝阳区人才政策对青年人才发展的影响、区域内政府和社团组织在青年人才发展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区域青年人才的流动特点,结合区域青年人才的特征和区域基础设施及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从区域青年人才汇聚、区域青年人才配置、区域青年人才退出以及区域青年人才开发与利用等几个方面对北京市朝阳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21]单晓娅则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特征研究了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开发策略和方法问题。[22]

5.关于共青团组织在青年人才资源开发方面的作用问题。上海青年人才开发研究课题组认为,共青团组织应将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重点放在举荐和凝聚高层次优秀青年人才上,应该从“示范群体建设”的总体思路出发,全面推进优秀青年人才的举荐工作,通过“造就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达到“提高一代青年整体素质”的最终目标。[23]杨宝东认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积极构建青年人才培养的育人思想体系、创新创业服务机制以及社会认同的人才评价标准。[24]

二、北京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现状

北京人才资源趋于年轻化,全市人才队伍中35岁以下青年人才的比例逐年增长,约占北京人才总量的40%左右。②历年来,北京投入了大量资源,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青年人才资源开发政策,优化青年人才成长环境,开展相关青年人才资源开发计划和项目,有效地促进了首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1.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青年人才。北京投入了大量公共财政资源发展教育,开发青年人才资源。2008年,北京市地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383.31亿元,占全市GDP的3.65%,比上年增加0.15个百分点。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351.84亿元,同比增长19.87%,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9.46%,比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③相关研究显示,北京市人才发展财政综合竞争力和人才财政投入综合竞争力均位居全国第一位,尤其是后者,分值比居第二位的上海高出1倍。[25]北京公共财政在教育方面的大量投入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青年人才,提升了首都青年人才资源开发水平。2008年,北京市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高考录取率为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北京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加快首都实现现代化,提高北京城市竞争力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优化青年人才发展环境,为青年人才成长创造必要条件。青年人才的成长依赖于适宜的外部环境,人才发展环境对于青年人才成长和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具有决定性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市的各类人才政策超过300项,涉及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与使用、人才市场与流动、人才激励与保障等多方面,人才政策整体性、系统性日趋明显,已初步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基本适应和满足首都人才发展要求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较好地发挥了指导引导和调控规范人才发展的积极作用。[26]北京将青年人才发展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统一起来综合考虑,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人才服务意识,提高人才服务效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北京市先后颁布实施了《北京市引进人才和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暂行办法》、《北京市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青年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助于各类青年人才引进和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政策,并着手建立青年人才数据库,开展了“北京青年榜样”、“北京优秀青年创业带头人”、“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五四奖章”、“青年突击队”、“青年岗位能手”等多种形式的青年人才评优表彰活动,为青年人才成长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激励青年人才成长。

3.实施多形式、多层次青年人才资源开发计划和项目,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青年人才培训与发展。包括共青团北京市委在内的北京市相关组织和机构在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坚持以人才为本,以青年人才能力培养和开发为核心,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针对首都青年人才的素质特点,结合其成才发展的要求,探索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实施了诸如北京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北京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青年新世纪成才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强校深化计划)、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以及“三个北京”青年行动计划、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京市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促进京郊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等多种形式的青年人才资源开发计划和项目,举办了“挑战者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科技节等青年创新活动,组织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各类北京青年人才开发项目和活动对于加强首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首都各类青年人才成长取得了较好效果。

目前来看,北京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首都青年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持续优化,青年人才资源开发日益制度化、规范化,青年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青年人才在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北京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现状与“三个北京”和首都世界城市建设对于青年人才资源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青年人才规模和结构还不能完全满足首都城市功能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青年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还有待加强,相关政策措施的系统性、配套性和针对性还有所欠缺,政策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政策的执行效果还有待改善,首都青年人才市场化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三、北京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现实路径

1.提高前瞻性和预见性,做好北京青年人才资源规划工作。开发北京青年人才资源,必须做好前期规划工作。(1)投入资源,组织相关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北京各类青年人才的成长规律。探索青年人才成长的规律性是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和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深刻认识和把握北京各类青年人才资源的特点及各类青年人才成长规律,才能为系统开展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从而有助于增强青年人才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可行性,提高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效能。(2)抓紧落实对于北京各类青年人才资源状况的搜集和分析工作。目前,我们还缺乏关于北京各类青年人才资源状况权威而全面的数据资料,相关资料信息由不同部门掌握,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数据信息的动态性、时效性较差。缺乏对现状全面而准确的把握将导致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产生盲目性,直接影响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有效性。现阶段,应该抓紧落实北京青年人才资源统计和摸底工作,建立统一、全面、动态且涵盖中央和地方各类青年人才资源状况的北京青年人才数据信息库,搜集青年人才的个人信息,反映其专业水平和能力、取得的相关成就(果)、接受的相关培训及其未来发展规划和希望得到的培训与发展机会,为开展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提供基本数据支撑;(3)根据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北京青年人才资源现状,遵循青年人才成长规律,采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和方法,对各类青年人才需求进行合理、可靠的预测,以提高青年人才资源规划水平。北京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目标就是使青年人才队伍的规模和结构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各类青年人才资源的需求。

2.确立统筹、开放的人才资源开发观念,吸引各方面青年人才,整合青年人才资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统筹、开放的人才资源开发观念。要解决北京青年人才资源在规模和结构方面的矛盾,重要措施之一是积极吸引各方面人才。应该根据首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各类青年人才的需求情况,对首都青年人才引进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应对北京现有人才引进政策进行梳理和评估,分析青年人才引进政策的效能,并对相关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现阶段,北京青年人才引进政策取向应该是有选择性地引进首都急需的紧缺人才,要鼓励和引导高层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来京创业和就业,将吸引海外青年人才和留学人员为北京服务作为青年人才引进工作的重点之一,重视智力引进工作,鼓励“柔性引进”。对于引进的紧缺青年人才,应在户籍、社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相应保证,降低其生活成本,有效改善青年人才的生活环境。各中央在京单位青年人才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体制障碍,北京市目前对于中央单位所属的青年人才资源还未能有效进行整合利用。应该主动与中央相关部门和单位沟通协调,争取实现青年人才资源信息共享,鼓励北京市有关单位与中央单位建立广泛交流和合作机制,通过兼职、挂职、任职、项目合作、创办企业等多种形式吸引中央单位的青年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服务于北京,实现北京属地青年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目标。

3.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青年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1)应该加强青年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北京在青年人才学历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下一步应该增加对于各类青年人才学历后教育方面的投入,制定各类青年人才继续教育规划(计划)。可以针对不同青年人才类型及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和培训模式,利用现代培训手段和方法,以传授和培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及补充、扩展、深化、完善、更新知识为主,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大规模青年人才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教育培训应该注重提高青年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理解力,开发青年人才的潜力和创造力,强调系统性、规范性、层次性、适用性、前沿性和时效性。(2)鉴于北京现有人才培养计划和项目中专门针对青年人才的培养计划和项目相对较少且分散于不同部门管理的现状,为提高培养计划的针对性,改善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效果,实现青年人才能力的提升,可以将现有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和项目进行整合,统一由共青团北京市委牵头组织实施,并充分动员专业化的社会资源参与青年人才培训,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培训效率。(3)为加快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针对急需的高层次青年人才和高潜质青年人才设立专门的、高投入强度的培养计划和项目,使其能够获得更有效的培养机会,尽快成为领军人才。(4)要重视对于青年高技能人才、农村青年实用人才及青年社会工作人才的学历后教育和培训工作,制定系统、可行、与其成长需求相适应且实用有效的培养计划和项目,以加强这三类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4.建立完善青年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各类青年人才成长。(1)要基于首都发展形势,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青年人才岗位要求和素质特征,建立分类的青年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不同类别青年人才,运用多种人才评价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2)坚持科学人才观,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北京青年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以青年人才评价和考核结果为依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拘一格,重点培养和使用实绩突出、有潜质的创新型青年后备人才。(3)在对现有青年人才奖励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对相关青年人才奖励项目进行整合,设立专门针对各类青年人才的政府人才奖励项目,提高奖励层次,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创新型和创业型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激励高层次优秀青年人才尽快成长为引领“三个北京”和首都世界城市建设的骨干与带头人。

5.提升为青年人才发展的服务水平,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有效保障。(1)要创新北京青年人才管理体制,以制度化方式明确各部门在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政府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确立以人为本的人才服务思想,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政府人才服务工作思路,规范政府服务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部门及其成员为青年人才发展的服务水平,为首都青年人才成长发展、就业创业提供高效公共服务。(2)要推进北京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增强人才市场价格调节功能,通过市场化的薪酬机制提高市场对青年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完善北京青年人才市场信息网络,促进青年人才的合理流动,以有效缓解首都青年人才供需矛盾。(3)要进一步完善首都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首都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劳动保护,严格执行相关劳动法规,保障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4)北京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发挥优势,为青年人才提供必要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帮助青年人才尽快确立职业发展目标。要密切关注北京各类青年人才的思想状态及其变化,采取积极措施,帮助青年人才纾解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压力,维持其健康的职业心理状态,促进北京青年人才健康成长、持续进步、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注释:

①本文将完成基础义务教育,达到初始就业年龄的16~34岁人口界定为青年。

②目前,尚无公开资料披露北京市35岁以下青年人才总量和各类青年人才数量。本文是根据有关信息对北京市青年人才的比例和数量进行粗略估计。

③数据来源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

[1]房宏琳.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特征及历史使命[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20-24.

[2]、[21]汪斌.区域青年人才开发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11-12.

[3]、[4]、[9]、[11]王宣瑛.青年人才特点与成长途径[J].中国青年研究,2005(2):34-36.

[5]、[19]陈艳.湖北省青年人才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1-4.

[6]、[7]、[12]潘逸阳.青年人才政策论[J].青年研究,1995(1):6-10.

[8]、[10]靳云全,晏先华.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现实路径[J].中国青年研究,2007(4):26-28.

[13]张桂兰,梁晓辉.青年人才资源开发问题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4):112-115.

[14]刘瑞鑫.论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J].中国公务员,2003(5):39.

[15]李伟,等.基层青年女领导胜任力实证研究——从团干的视角分析[J].领导科学,2010(5):57-58.

[16]曹满云.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机制实证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51-54.

[17]周四根.青年科技人才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4-5.

[18]共青团上海市委课题组.上海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0(5):16-19.

[20]陈松,等.重庆青年人才开发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0.

[22]单晓娅.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经济学内涵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7):112-114.

[23]上海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组.试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与共青团组织的作为[J].中国青年研究,1999(1):21-23.

[24]杨东宝.共青团在青年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7):119-120.

[25]马蔡琛,等.中国人才发展的财政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C].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91-92.

[26]辛铁樑,刘江平.2006年北京人才发展蓝皮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83-231.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北京人才
人才云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北京,北京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层女干部人才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一个县级市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