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舞剧产业经济研究*——论舞剧产业构建的背景和战略方向

2011-02-19陈雪飞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舞剧文化产业文化

陈雪飞

中国舞剧产业经济研究*
——论舞剧产业构建的背景和战略方向

陈雪飞

中国舞剧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属于后工业化的产物,因为观念、体制、机制、政策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舞剧生产还没走上真正的产业化道路。在“十二五”规划的初始年,在文化产业发展蓬勃兴起的历史大背景下,本文总结了我国舞剧生产的现状,提出了当下舞剧产业经济构建的战略方向,力求在文化创意、产业和经济的关系中寻求舞剧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舞剧生产现状;文化产业;背景;产业构建;战略方向

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文化为灵魂、科技为支撑的产业形态,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当今世界,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创意为核心的舞剧产业无疑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分支。当下提出发展和研究舞剧产业,也是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中所为。

一、舞剧产业发展大环境

从事舞剧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行业化运作的舞剧产业,是艺术、商业、关联性、创新驱动和新商业模式的交叉融合的经济形式。从2010年起,文化产业统计已纳入统计部门的经常性工作,意味着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统计部门的数据即将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产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2010创意经济报告》提供的数据表明,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一般经济的增长。在世界金融海啸的冲击下,经济增长率由2007年的3.9%锐减至2009年的-2%,而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的世界出口额却逆势增长,保持了自2002年以来每年14%的增长态势,这证明了创意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部门。在这个增长过程中,文化创意经济发展最快的是发展中国家群体,而中国又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军位置。从联合国发布的《2010年创意经济报告》分析看,截至2008年,中国在全球文化市场出口额中已占到20.8%。这说明中国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在世界创意产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每年的创意产品出口已经突破800亿美元。中国在设计、新媒体、艺术产品等创意产品领域的出口都在扩展。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创意产业计划主任埃德娜·多斯桑托斯·杜伊森博格女士在发布《2010创意经济报告》时指出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已达21%,成为世界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但另外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中国和发达国家在国际文化贸易上还有差距,优劣势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在需要新技术和资本做基础的新兴文化产业方面,比如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方面,占据了全球的80%~90%市场,这些都与版权有关,也是国际文化产业的核心,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占据明显优势。这方面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还处于劣势。这个我们也可从国家版权局的相关数据得到印证。2009年版权贸易的比例是3.3∶1,进口3.3个版权,出口1个。但这个差距与10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观,10年前这个比例是10∶1。可以看到,中国在全球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已经有相当大的改善。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9年达到8400亿元,占同期GDP比重为2.5%左右,如果提升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则至少要达到占同期GDP的5% ~6%。2009年我国GDP约为33万亿元,按照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将达到约为53万亿元,如果文化产业占5%则为26608亿。从2009年的8400亿到2015年的26608亿,年增率为21%。实际上文化产业的增加量不止1倍。所以,中国文化市场发展的空间足够大。舞剧作为文化市场的重要分支,其发展的市场空间也不言而喻。

二、我国舞剧生产现状

2009年7月1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承办的“中国舞剧艺术研讨会”是近几年研讨舞剧现状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重点围绕“舞剧的本质”、“舞剧的特性”、“舞剧的品格”、“中国舞剧历程回省”、“中国舞剧生态问题”、“中国舞剧市场问题”等议题展开。此次研讨,编导、学者除了对中国舞剧艺术7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及详尽的回顾,还分别从舞剧的本质、特性、品格、创作、生态、市场等不同角度对中国舞剧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回忆我国舞剧创作,从20世纪30年代末吴晓邦创作的三幕舞剧《罂粟花》叩开了中国舞剧的大门,到此后《和平鸽》、《牛郎织女》、《后羿与嫦娥》、《小刀会》等8部所谓的“原创舞剧”,标志着舞剧艺术在中国从无到有的历史进程;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已产生了34部舞剧作品。20世纪60年代,我国又产生了42部舞剧,即便是在10年浩劫期间,中国依然有24部舞剧作品问世。20世纪80年代,中国舞剧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舞剧作品的数量日益飙升,共有102部之多,逼近此前40年108部舞剧作品的总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舞剧创作,包括舞蹈诗、音舞诗画、乐舞等类似作品,一直处于兴旺状态,20世纪90年代共创作了113部舞剧,已超过此前40年的舞剧总量。自新世纪以来,已创作105部舞剧作品。中国舞剧艺术在70年发展进程中,总计有428部作品。后30年的320部舞剧作品,其数量是前40年的3倍。2009年7月1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承办的“中国舞剧艺术研讨会”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罗斌所长发言,“如今,每年几乎有百部以上的舞剧作品问世”。

中国舞剧70年的发展,经历了前40年从懵懂初开,到百余部逐步积累,再到后30年高速发展的过程。“十二五”规划初始的2011年,《艺术评论》第一期就刊登了学者罗斌《新中国舞剧及其精神》和江东《为什么而舞剧》两片关于舞剧的文章。如今,舞剧创作已经不再是少数艺术家关心的事情,而经常成为各地的重头戏,或者是“重大文化工程”。领导亲自挂帅、管理机关全力参与,是普遍的现象,投资、拨款因此也可以一路畅通,在各类舞台节目中往往独领风骚。近几年,舞剧的创作和生产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舞剧为什么受到如此青睐?

第一,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为舞剧创作带来客观动力,特别是这个时期文艺政策的放宽大大有利于舞剧的发展。

第二,文艺市场的逐渐形成也给舞剧提供了平台。虽然文艺市场不像经济市场那样迅猛,但是它给舞剧带来了机会。

第三,在促进舞蹈繁荣上,张继钢、陈维亚、杨威等新一代舞蹈编导的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艺术经历和较高的思想境界。虽然成熟出色的舞蹈编导较少,新兴编舞者的出现也有所减缓,但当代确实产生了一批杰出的舞蹈编导。

第四,各级政府从政策和财力两方面的支持,推动了舞剧的创作与发展,推动了舞剧艺术的繁荣。

第五,因为舞剧是综合性艺术,可听可视,并且块头大,与音乐会、话剧相比,容易产生轰动效应;与歌剧、戏曲相比,更能吸引社会的注意;与歌舞晚会相比,可以作为一部完整作品流传下来。因此,舞剧是地方“政绩”中最佳的文化项目。

第六,舞剧是体现地域的文化风貌、历史事件、自然景观、知名人物推广、宣传、介绍的载体,比如江西的瓷器、北京的圆明园、河南的少林、江苏无锡的阿炳、湖北宜昌的土家、甘肃的敦煌。也有的专家以为,由于近几年晚会普及,使一批舞蹈编导因晚会而走红,由他们转回来编导舞剧,既提升了舞剧的知名度,又把一些流行的艺术手段带入舞剧之中,推动了舞剧的大众化。

中国舞剧的繁荣,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与大量政府政策出台相关。目前,虽然中国经济发展得很快,但是由于大量经济矛盾的积压,中国消费市场并不活跃,第三产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使得中国舞剧产业的市场发展仍缺乏自身的内动力,而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推动发展。估计这一现象在“十二五”期间将得到有效改善。

今后10年,随着前10年的改革效果和文化投资发展等系列效应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和文化消费的提升,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为舞剧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今后10年,应该是市场内生动力逐渐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新10年。

三、我国舞剧产业构建对策

每个国家都是不同的,每个市场都是特殊的,每个创意产品都有具体的特点和亮点。可是,要获得发展效益,每个国家都应该能确定尚未被完全开发的关键创意产业。舞剧产品,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当代民众对生存、生命、价值、理想等东西有更深的体悟,对物质的渴望大大削弱,如能去关注更多对于整个人类文明进程更有意义的事情,精神上自然会更自信。一个自信的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现阶段,“政府扶持、市场运作、资源集聚、专业运营”是构建舞剧产业的几块重要工作。探索“政府扶持、市场运作、资源集聚、专业运营”之路,有望带动起中国舞剧产业,以及整个文化产业从“烧钱”走向“挣钱”的局面。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和结构调整功能,打通并构建文化产业链,着力重大项目落地,促进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等等战略规划,是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展开描述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构建。

(一)凸显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科技交融,文化与创意交融

“舞剧文化主脉”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创产品、品牌文化产品集聚,展示出向附加值最高的产业上游进军的发展趋势。舞剧产业链构建最主要的是关联性,关联性是指可以搭建成产业链两方具有密切的相互牵动性。现代文化产业链的概念,是在经济活动的“服务化”、“信息化”、“文化化”,现代经济越来越为“高技术和高文化附加值经济”所主导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舞剧产业链的上游是展现民族文化的源头产品,下游是消费类信息技术产品的普及和信息文化娱乐产品的大规模市场推广,以及大众流行文化艺术符号在传统产业中总的普遍应用。作为新型产业链,舞剧产业具有“内容为王”的产业特质,加上信息技术和舞剧产业的融合,使得内容产业增值能力倍增,也使得内容产业的产业链出现新的变化,产业链不再仅仅表现为垂直型,而是表现为垂直和水平相混合的复合型结构。随着舞剧产业的发展,完整的产业链构建应该是:上游是内容,中游是为内容传播提供渠道的媒体和广告服务,下游是延伸的服务业和制造业。金元浦在《文化创意产业与品牌城市国际论坛》中讲到,“做产业链当然最好,这符合商业模式的要求,但这要求作为源头的产品必须出色,要‘内容为王’”。产业链如何打造?首先是要有好的创意,要“创意为王”,接下来就是“内容为王”,就是产品要有真材实料,有内容、有价值,之后就是建立良好的传播渠道,有效地传播、宣传产品,实现“渠道为王”、“眼球为王”,赢得一批忠实的观众,使人们消费,这样产业链才有可能延长。品牌的建立是产业链高效整合后的必然结果。

推进舞剧文化与科技、创意的融合,展现创意产业新面貌。要通过制定政策措施来培养舞剧产业经济发展,就必须考虑到舞剧产业与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和环境相关联的多学科特性。协调好跨部门的行动是形成长期战略的关键因素,确保国家机构、监管制度、金融体制实施到位,能够对加强舞剧产业的发展给予支持。舞剧产业是艺术、商业、关联性、创新驱动和新商业模式的交叉融合。舞剧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对于制定实用性政策至关重要。

(二)着力重大项目落地,促进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吸引大量彼此联系密切的企业群和相关服务机构在空间上集聚,从而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园区内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来了“前锋加速—后续跟进”的巨大压力,但这种压力是良性的,有助于提升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文化实力。区域文化产业群除了“集聚形成规模,竞争推动创新”的作用外,文化产业园区还具备“加强分工协作,共享降低成本;服务吸引企业,叠加提升品牌;传递文化传统,根植人文精神”的作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便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占地5平方公里多的上海世博园区可以看做一个超大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聚集了2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参展方,吸引了7000多万名中外参观者。不论主题馆、世博公园,还是企业馆、城市最佳实践区,都成为展示文化和创意产业成果的舞台。

花建在《文化产业园区需深化文化产业链》中说,“总览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凡是成功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必定有一系列功能优良的服务平台,包括投融资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公共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公共平台、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平台、文化产权交易服务平台等,通过专业型的服务,优化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孵化环境,促进了专业人士的创意活力,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吸引了海内外更多的产业资源集聚”。这些园区平台的建立需要形成政产学研合作的优良机制,对于建设舞剧生产园区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文化产业园区仍面临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少规模化、集约化的文化产业集团,品牌战略和品牌培育不足等问题,也是在构建舞剧生产产业园区应规避的。

(三)引导提升大众文化消费,以消费拉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传播学中“培养分析”理论也称教化分析、涵化分析,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和提供娱乐的方式提供给受众,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1]通过电视传播,具有易得性强、受众数量庞大、视听兼备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寻求娱乐的主要媒介渠道之一。“培养分析”理论尤其强调电视媒介在形成“共同意识”中的这种巨大作用。制定舞剧产业发展政策不应只考虑经济需求,还要考虑到当地社会的教育、文化认同、社会不平等、环境因素等的特殊要求。在金融危机的余波中,创意产业市场的稳定性表明了世界各地很多人渴望了解文化、参加社会活动、进行娱乐休闲活动。即使在金融危机时,创意产业仍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继续繁荣发展。这就解释了为何一些创意部门似乎更能适应经济低迷,可以促进经济复苏更加持久和广泛。

(四)公共政策与战略的正确选择,培育产业人才引领产业发展

对于发展中国家,首先要做的是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政策,提高创意能力,确定有巨大潜力的创意部门。还要按照“创意纽带”的功能来调整努力方向,以便吸引投资者,培养创意创业能力,更好地获得信息与通信技术 (ICT)及其基础设施,从而在全球化的数字整合中获益,并充分把握国内、国际创意产业市场的贸易商机。

学界和业界普遍认为,文化舞剧产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舞剧产业需要的人才要“三重复合”,首先要有专业素养。其次要会运用高科技数字技术,再则要懂得传播和市场营销。这种复合人才并非几年大学教育能够培养出来的,必须经过长期学习、实践培养起来。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相关人才都是专一型的,比如舞蹈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是技术型的,不是综合创意型的,文舞剧产业真正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既懂技术又懂文化,还要理解商业要求。这种人才的培养工作靠产业联盟、靠一部分人的力量无法完成,需要的是整个行业共同的努力。人才对于舞剧产业尤为重要,因为市场总是需要不断有新作品推出,需要有一批创意之士引领着,如果没有好的创意作为补充更新,市场很快会枯竭,而观众也会离席。

(五)境外参与深入,展现广阔产业合作前景

知识产权成为影响舞剧产业经济政策形成的主要问题,例如如何衡量知识产权的价值,如何进行利益再分配,如何管理这些活动。

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发展,但是产业的眼光往往限于那些容易进入市场的品种上,对民族舞蹈、民间音乐、传统戏曲和杂技的关注远远不够。用中国文化为品牌,以民族艺术为内涵,和各地的艺术团体合作,以长远的眼光,将当代中国打造的文化精品推向国内外市场。在行业内努力打造产业化、院线化、国际化演艺文化发展交流平台。

(六)构建科学的信贷政策和无形资产评估体系

郭田勇在“2010第四届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论坛”发言中讲到,“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轻资产性质的行业,企业往往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抵押担保品不足……这是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的症结。李季在“2010第四届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论坛”发言中讲到,“投资风险大是文化产业对资金缺乏吸引力的首要原因。碰到好的文化产业投资项目,可以获得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收益,但要是运气不好,就可能颗粒无收。这种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意味着风险的不确定性”。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投入明显不足。与传统的工业企业相比,文化企业大多具有以无形资产为主的资产结构轻型化特点,其核心资产主要是知识产权、版权和收费权,缺少土地、厂房等能作抵押的不动产,而无形资产评估难、处置难也导致贷款抵押担保难。他还讲到,“现有信贷政策也限制了文化企业的间接融资。我国缺乏权威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评估标准和方法,版权等无形资产的流转渠道还不畅通,一旦贷款不能按期偿还,作为抵押物的无形资产难以及时处置、变现。而且部分文化行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也限制了银行的放贷”。

因此,“金融机构一方面要控制信贷风险,另一方面也要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开发和创新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另外,还可以通过培育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实施文化产权评估交易等具体措施,加大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可以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投资基金等,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等”[2]。

针对文化企业无形资产丰富但却难以抵押变现的现实,应建立文化产权的交易平台,建立文化产权的评估体系,鼓励发展文化产权评估机构,开发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新产品,加大信贷投入,尝试开办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版权抵押贷款、电视制作权抵押贷款、收费权抵押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同时,要建立文化产业担保机制。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中处于较低等级,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这是其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制度,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

发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企业债券,这种打包式的企业债券可能是未来文化企业在债券市场上的主攻方向。毕竟这种模式中包含了有形资产,也降低了风险。还可以引入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如担保公司进入文化产业市场,这样便于获得大额度的授信,也能逐渐形成长期稳定的投融资机制。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力量,政府部门在中间应该只起一个制度建设和资源整合的推动者作用,这样最终使得资本市场和文化产业实际对接。

把在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上广泛应用的各种投资项目及资产价值评估的“全面价值法”[3]引入舞剧产业。

到目前为止,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价值评估还是一个空白,或者沿用传统的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三种方法,这样的方法受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影响的贬值与增值变化,往往与实际价值产生较大的偏离,通过全面价值评估体系能够为该产业的项目投资决策、投融、注册、抵押、定价等带来决策依据,打破制约这一行业发展的瓶颈。以电视台预购和投资的方式获得制作资金,但电影投资公司最渴望的还是从银行融资。国内的著作权价值评估比较便于操作,可以参照每位作家的社会知名度、发行量等,但电影整个班组运作水准、市场预期、拍摄周期把握、营销推广能力等的评估不是国家机构可以控制的。如果以电影中唯一的实物剧本来说,它的价值对银行贷款信心的影响,影响力按比例不会超过15%~20%。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金融则是产业的血液。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之后,凭借优秀的创意就可以拿到先期的信贷,很多大型的舞剧生产项目就能够启动。

建立舞剧产业投融资优质项目资源库,协助金融机构建立舞剧生产企业评审推荐机制等也是重要举措之一。

在“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的主导方针下,保险、风投、私募等众多非银行金融机构未来将在文化创意产业里担任更重要的角色。例如美国好莱坞至少有3家保险公司在做影视产业,保险、银行联动的金融制约体系在好莱坞也验证了几十年。好莱坞每位导演、演员、编剧等的相应身价和票房号召力都有市场累积的数据,有不同的等级,一个剧组启动前要上保险是基本的常识,保险公司的一个评估班子能立刻算出某个剧组能有多少票房指数,根据这个班底的级别给予一个保险额,如果级别较弱收取的保险费就很高,保险公司可以赚取巨额利润。而如果剧组发生意外或者票房达不到保险公司评估的额度,保险公司会按比例赔付,银行参照保险公司的估值额度,按比例提供贷款。只有金融机构联合运作的融资方案才是最科学的,国家此次政策推出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文化产业的融资措施和评估体系,同样适合舞剧产业融资和评价体系构建。逐步完善这一体系是舞剧产业良性发展的必经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舞剧产业构建的战略方向很大程度上依托科学的融资方式和完善的评估体系。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正视文化产业融资难 须建立评估体系及机构 [EB/OL].[2010-12-13]http://www.fjsen.com.

[3]周天华,周京,周天勇.价值经济学新体系系列专著之一:第四代西方经济学新体系——高级经济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Research on China’s Dance Drama Industry Economics—On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and Strategic Direction of Dance Drama Industry

CHENXue-fei

As a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China’s dance drama industry is the product of post-industrialization.The creation of dance drama has not embarked on industrialization due to various reasons of theconcept,system,mechanism and policy. In the initial year of Five-year Plan and in the context of thebooming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creation of dancedramas,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direction of contemporary dance drama industry,and maximizes economicand social benefits among cultural innovation,industry and economy.

status quo of dance drama creation; cultural industry; background; industrial construction;strategic direction

J723

A

1672-2795(2011)01-0055-06

2010-12-01

陈雪飞 (1971— ),女,浙江常山人,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舞蹈学研究。(金华321004)

* 本文系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舞剧产业经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CE079)

猜你喜欢

舞剧文化产业文化
百科全书舞剧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舞剧《瑞鹤图》剧照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