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厌百回改——浅谈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
2011-02-19福建陈真真
福建 陈真真
“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却是改出来的”这话说得不无道理。首先修改是写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写了文章以后,通过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习作水平。写作是艰苦的劳动,不可能一蹴而就。文质兼美的作品需靠反复的琢磨,认真修改,才能写出来。其次,修改也是学习写作的有效方法。在习作过程中,只有经过自己的一番深入思考,反复斟酌才有可能逐渐明白为什么这样写好,那样写不好,慢慢摸索到作文的规律,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最后,修改还能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对文章的修改,实际上就是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和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深化的过程。只有通过修改的训练,才能养成字斟句酌的良好写作习惯。总之,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是在修改的实践中得到培养的。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一、激发修改的兴趣
1.在学生写了文章以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提出适当的要求,激发修改的热情。这种修改的要求,应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是学生力所能及的,让学生在修改中得到乐趣尝到甜头,就能推动他们去步步登攀。
2.为学生创造一个活跃而宽松的环境,便他们的评改心灵得以自由的沟通,情感得以充分的交流,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措施。可以在班级开辟专栏,定期提供带有普遍性的错例发动大家一起讨论修改。
3.介绍古今中外文学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以此提高对修改的认识,激发修改的兴趣。
二、教给修改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逐步引导他们具体掌握增补、删减、调整、更换等几种修改文章常用的方法,把用词不当的地方修改过来;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把长句断成短句,删去重复啰嗦的语句;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更完整、更清楚;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等。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思考的方法,遵循“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途径。考虑题意、立意、题材等几个大的方面,看看是否和文题吻合,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从遣词造句,段落的安排和衔接,详略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斟酌、补充、订正。通过这样的修改,达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的要求。
三、采用多种批改形式
1.自批自改。这是训练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基本方式。它不依靠外界的帮助,让学生独立修改,有一定的难度。它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适用面较广。自我修改可以这样要求:①反复朗读。在修改时,朗读习作,自我监听,划出不顺口的地方,并加以修改。小学生内部语言的发展落后于外部语言的发展,他们需要依赖朗读中发出的声音来支持自己的思考活动,所以,对文章中的词句毛病,通过默读不易发现,而通过朗读则容易发现。②默读分析。采用默读的方式,分析比较,认真思考。它可以放慢速度,逐词逐句地分析,修改有毛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连贯。它也可以快速地读,了解各部分的大意,思考段落层次的安排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等。
2.互评互改。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多向交流,集思广益,从而明确修改的方向,促进自改能力的提高。它可以让学生结成对子,互相修改。它可以让学生成立小组,互帮互学。先轮流读各人的文章,再进行评议,肯定优点,指出缺点,讨论修改方法。最后,各人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互评互改最好安排在自我修改的基础上进行。先独立思考,认真进行自我修改,再听取同学的意见,就能寻找差距,加深印象。
3.批后自改
老师对学生的作文采取只批不改的方式,把改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老师指引的方向进行自改。教师的“批”,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①写批语,肯定优点,给予鼓励,并指出缺点,指明需要修改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②面批辅导,帮助学生分析优缺点,给予启发,也可以抓住突出的问题,同学生商量,确定修改的方案。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教师批后,应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再由教师复查,落实修改的要求。采用批后自改的方式,便于从扶到放,逐步提高学生修改的自觉性。首先,着重培养小学生修改的技能,教师只给学生指明修改的方向,打开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加深体会。其次,便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一样的指导,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采用面批辅导的方式,多给启发。
4.对照修改
这是引导学生把作文同有关的材料等进行对照,得到启发,从而使修改更加顺利地进行。小学生注意的范围不大,也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写作却要求学生把各方面的材料联系起来思考,而且还要把自己思考结果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外化为作品。在习作过程中,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在修改时,把有关的材料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他们有所参照,有所启发,并扩大思考的范围,有助于发现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领悟改文的路径。
对照修改的方式,比较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多角度地运用。第一,同原材料进行对照。这主要适用于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续写等作文形式。这几种作文形式,都以阅读理解原文为基础,离开了原文,也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在习作之后,可以对照原文进行修改,是这几种作文形式的特点。第二,同观察对象进行对照。这主要适用于以观察内容为题材的命题作文和看图作文等。例如,习作题:“观察一种动物,注意观察它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具体地写一写。”学生完成这则习作以后,可以引导他们把自己所写的文章同有关的动物对照,看看是否写出了动物的外形特点。文章源于生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作文再带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比较对照,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认识生活的能力。第三,同写作提纲进行对照。在习作时,引导学生先编拟提纲,再写文章。写了文章再对照提纲进行修改:从标题到内容,从观点(为什么写)到材料(写什么),从材料的选择到安排(怎样写),逐项考虑。第四,同习作要求对照。指导学生习作,要帮助他们掌握写好一篇文章的一般要求和每次习作的特殊要求,并把这两方面的要求联系起来,明确努力的方向。修改文章时,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以这两方面的要求作为衡量的标准,逐项对照,并加以落实。
5.比较修改。指导学生作文,可以用范文引路;指导学生修改,也可以用范文引路。两者都使用范文,但在修改时,却是为了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有所借鉴,得到启发,不仅懂得了怎样修改,而且明白为什么那样修改。由于所使用的范文性质不同,具体的训练方式可以分为如下两种:①同规范的文章比较,明确修改的方向。这种范文,主要是有关的课文,或另外选择其他规范的文章,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白应该怎样修改。②与同学的优秀作文比较,启发思路。先引导学生学习班上同学的优秀作文,开展集体评议活动,分析这些文章的优点和缺点,统一认识。再让学生把个人的作文与之进行比较,学习别人文章的长处,克服自己文章中的缺点,把文章修改好。
6.集体修改。选择带有普遍问题的学生作文,利用投影仪或印发给大家,在教师指导下,共同讨论,集体修改。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指出问题,提出修改的意见,还能说明为什么要这样修改。采用这种训练方式,教师可以联系实际,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提高修改的自觉性。但是,应注意几个问题。首先,选择中等程度的文章,对全班学生都有启发。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只给予引导,不能越俎代庖。最后,同其他的修改方式结合,提高训练效果。例如,课前印发有关的作文,个人独立思考,先进行修改。课堂讨论,对照其他同学的意见,寻找差距。再把自己的作文与之对比,进行修改,加深体会。总之,在进行集体修改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手。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相信只要老师耐心指导,点拨得法,持之于恒,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他们充分地参与作文评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改能力,这样学生的习作水平将在自改中得到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