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作文这盘棋——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的思考
2011-02-19广东
广东
高中作文的基本特征,就是用文字表达思维,而思维是整个作文的核心,是作文的生命与价值之闪耀的焦点,而文字只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工具。高考作文它是读写的综合体,学生没有足够的信息汲取,就没有自由灵性的输出,或者说输出的就是无意义的文字符号而已。无论是审题、立意、选材等问题,这些都指向一个“读”,只要我们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提升,我们的审题、选材就不存在问题,学生就知道用什么样的观点来表达,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清晰地表达与陈述。因此,我们只有在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思维来拉动作文的车轮,让作文教学走出过分关注文字而构筑的泥淖。
那么,我们高中作文教学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才能把作文这盘棋盘活,让它的生命与价值的光辉焕发出来,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来讲。
一、以练代讲 静态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觉很多语文教师的作文课就是这样上的:布置一个作文题目,直接叫学生拿出作文本,开始写,或者有一些“负责”的老师讲一讲如何立意,就把所有的工作交给学生,到下课的时候收齐作文本,三年的作文课基本上就是这种模式。这样的作文教学是静态的教学,忽略了作文是由包括写作客体(客观世界)、写作主体(作者)、写作载体(文章)、写作受体(读者)四个要素构成的。学生始终在闭门造车,但是三年来都没有找到造车的方法与诀窍。作文的教学过程本来应该是师生双向交流、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这个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彼此联系又相互依存。
怎样改变这种宿病呢?笔者以为应该将“讲”“练”“评”三者结合起来,讲是为了让学生从基本的理论到实践过程的必要一步,缺乏这一步,作文教学缺乏理论高度。练是为了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升学生对生活的信息吸纳能力,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整合加工的能力,提升学生所想与所写融为一体的能力。评是作文教学品质高低的关键一步。因此,只有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三者的合力发挥到极致,作文教学才能走出“慢—费—差”的沼泽。
二、系统缺失 杂乱无序
作文教学也是一个系统,作文教学系统优化就是将系统论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对作文教学全过程进行优化和组合,以系统的观点训练、指导作文教学的实践活动。而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零散,各自为政。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作文知识建构时的紊乱,势必会产生作文教学经常做无用功的现象,势必会将作文教学引向一个杂乱无章在原地打转的境地。
要破除这种系统缺失的作文教学现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秉持作文能力的提高,关键是思维能力提高的思想,把引导学生掌握丰实的材料,获得真切的感受,进行深入的思考作为落实教学目标的起点和归宿。为了适应学生学习和高中教学的特点,笔者建议,高一以形象思维训练为中心,体现在文体上,就是侧重于记叙文训练,尽量命制命题或半命题的题目,降低学生在写作文时审题的难度,着力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敏锐度,提升将生活信息内化、贮存并提取的能力。因而高一的作文教学侧重感受生活。高二以逻辑思维训练为中心,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体现在文体上,就是侧重于议论文的训练。结合政治的哲学知识部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高二作文训练侧重解决思路单一和混乱的问题。高三以创新表达为中心,传授一些写作技巧,借此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表现生活的积极性,特别是以此提高高考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部分的得分。高三侧重是语感训练和表达技巧。除此之外,作文教学的每课都应该由“学习目标”、“写作指导”、“写作示例”、“写作训练”四个部分组成,这样的教学才真正称得上是一套完整的“组合拳”。
三、漠视心理 盲目下药
从中学生写作实际来看,写作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观察、想象、思维等。教师只有认识到写作的个性心理特征,自觉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心理者,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经常漠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很少关注学生写作时的内心世界,盲目下药,这样的作文教学势必会让教学效果两极分化,而不符合教学是为了所有学生这一理念了。
笔者发现,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存在如下几个心理特点:兴趣浓厚,充满信心,动机明确,富有创造,及时反馈,自动更新,呈开放状态。而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又有如下几个特点:兴趣淡薄,常为“无米下锅”而苦恼,缺乏写作欲望和自信,意志力弱,没有养成好的写作习惯,呈封闭状态。所以学生的随笔一般要比他们的命题作文写得好,这个现象就不觉得奇怪了。学生写随笔时,积极心理体验伴随始终,积极力量得到激发。而在写命题作文时,其心理状态与写随笔不同,也就是说,命题作文的写作,没有和学生积极的作文心理体验接轨,学生的积极力量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导致作文质量不佳。
四、真情迷失 假情当道
现在只要阅完学生作文,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一个感慨,那就是太多学生虚情假意,让真实情感藏匿,缺乏对生活的体悟。这样的作文不得不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优秀的作文不仅是生活的反映,更是学生对生活体验感悟的一种生命行为。把自己眼睛看到的、心灵感悟到的、头脑思考到的东西写下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抒发内心的情感,显现生活的情趣。这就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破除写作目的的神圣化,让写作回归到表情达意的初始状态。让生命化的作文观树立起来,所谓“生命化作文,要求作者能够在文中审视自己,审视他人,文中不仅能见‘我形’,更能见‘我心’,作文能表现出个体的生命价值观。”[1]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更要关注学生的内视能力培养。只有这样,学生的真情实感才能占领写作的高地。
五、自我萎缩 主体缺失
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学生的作文中,很难见到自我的影子,而自我缺席、主体缺失的作文比比皆是。我们见到的作文就是摆出一个看法,然后就将搜肠刮肚得来的他人的故事罗列集合在一起,故事或古人的或今人的,但都是他人,就是没有自己。罗列到近800字,可就是不见自己的思考与分析,似乎我们中学时代的作文就全指望李白、苏轼、司马迁了。作者在哪里呢,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作者失踪了呢?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审视一下我们的作文教学的习作教学,我们有没有把培养读者意识作为写作教学的第一要务呢?我们有没有将崇高放在学生写作思想的第一高度呢?我们有没有强调格调高尚而抑制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呢?等等这些问题犹如密集的鼓点,敲击在我们的心间。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基本上无视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学生写作只有一个唯一的读者——老师,完全背离了写作实践读者多样化的现实,写作活动变成了一种纯学业的要求。”②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强调作文的阅读者,以此来实现读者与作者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强化写作主体,让写作中的自我以一个个真实的“我”出场。
总之,我们将作文的“讲——练——评”三个环节衔接好,系统规划好三年的高中作文,关注学生的写作心理,引领学生关注生活,让写作主体潜心内视,强化主体,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走上有效教学的道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1]伍学明.让作文教学更具有系统性[J]中学语文教学.2010(3)P26
[2]潘新合.郑秉成.从失真回归到仿真——写作教学内容辩证[J]中学语文教学.2010(3)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