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避免“穿靴戴帽”之作
2011-02-19江苏
江苏 章 莉
笔者参加江苏省2010年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感受比较深的还是有很多学生写“穿靴戴帽”之作。语言表达和运用材料比较好的,也只能得近于及格的分数,语言表达和运用材料不好的,只能得二十几分。
所谓“穿靴戴帽”,就是作文在开头和结尾硬加进一些空洞的套话,点一下题目或话题,但文章主体部分却另起炉灶,写的是与题目或话题“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2010年江苏一考生写“绿色生活”,开头是这样的:“绿色”现在早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词了,什么绿色校园、绿色工程。那么什么是绿色生活呢?我想大概就是宽恕、和谐的生活吧!接下来就是论证,什么是宽恕,为什么要宽恕别人,怎样才能学会宽恕。结尾是:与人和谐,过绿色生活,建立绿色的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这就是典型的“穿靴戴帽”、偷梁换柱的跑题作文。我记得这篇作文仅得了25分。
如何避免考场写出“穿靴戴帽”之作呢?
笔者发现,写出“穿靴戴帽”文章的,不一定全是作文水平低下的考生。2007年广东省有篇高考作文《游子的目光,朝北消瘦》,文笔非常优美,是一篇意蕴厚重、情感沉郁的考场抒情散文。一开始这篇文章得了满分60分,可作文评卷领导小组为加强评卷质量的监控,对高分作文进行抽查时,经过专家三个回合的评析之后,最终此文被更改为42分,瞬间从“一类卷”变为“二类卷”,整整18分就这样丢掉了。原来,这篇文章的确只在开头和结尾写了“传递”(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传递》),但是除去开头和结尾,文章的主要内容说的是游子的思念、乡愁,根本不是在说“传递”,因此内容和话题脱离,牵强附会,属于典型的“穿靴戴帽”之作。这位考生的文笔精彩,书写也一流,作文水平是很不错的,但为什么高考作文考砸了呢?笔者揣测,这位考生此前写过这篇作文,或者得过奖,或者被老师当着范文在班上读过,高考时便“借”来“宿构”一番,也想拔得头筹。什么叫宿构?说白了就是考前准备好了,甚至是写好了文段,只等照搬。殊不知,难以割爱准备好了的高分作文,不去认真考虑眼前的题目,只在开头结尾点一下话题,是逃不过明眼的阅卷者的。
能看出来,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是有备而来,将背好的范文,或者各区模拟考中出现的优秀作文,不管三七二十一,穿靴戴帽套上再说。阅卷老师虽然反复揣摩考生所写内容是否暗合了题目,但揣摩来揣摩去,还是没有发现他们的作文内容跟题目之间存在什么必然的逻辑联系,只好将之判为偏题,沦入三类或四类卷。有许多偏题的作文都是由于套题而造成的。有些考生,从其行文来看,是有一定写作功底的,老老实实自己去写,不一定就写不出好作文,但由于缺乏自信,偏要套题,结果落得三类、四类卷的下场,阅卷老师颇为这些考生感到可惜。
所以说,避免“穿靴戴帽”之作的第一点就是不要“宿构”,不要套作。
第二点,就是一定要吃透题目含义,千万不能胡乱比附,盲目引申。这需要平时多做审题训练。就以江苏2010年高考作文题《绿色生活》为例,“绿色生活”,主要是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多次使用、救助物种、保护自然之类的环保生活行为均属此列。由此推及,“绿色”还可表达人们希望的、美好的、健康的、低碳的、积极的、和谐的、诗意的等含意。但“绿色生活”怎么是“宽恕他人”呢?上文提及的那篇25分的作文,其作者未必是有意套作写出穿靴戴帽之文的,而是他将“绿色生活”就理解为和谐的生活,然后由和谐生活引申出宽容,这样就把“绿色生活”等同于“宽容”了,思维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就一道作文题或话题而言,有“虚题”与“实题”之分:“虚题”是宽泛抽象的概念,如《尝试》《好奇心》《品味时尚》《早》等。“实题”是客观实在的事物,如《路》《肩膀》《春来草自青》《遥望星空》等。有专家指出,实题要虚写,虚题要实写,这不无道理。但不管是“实题虚写”还是“虚题实写”,吃透题目的含义是关键,选准独到新颖的角度立意也很重要。上海市2008年高考作文题是《他们》,是虚题,有位考生将“他们”具体化,写了农民工子女这一群体。客观的描述,合理的想象,独特的视角,饱含真情实感,得了满分。由于作者在审题构思上动了脑筋,花了功夫,就不可能出现“穿靴戴帽”之作。“绿色生活”总体上是个“虚题”,但“虚中有实”,“绿色”就是实在的、可视的,考生审题时贵在能跳出色彩的方框,通过联想、生发去写无形的“绿色”,这个时候的联想、生发,就特别要注意贴近“绿色”的比喻义、象征意义,一步出错,就会全盘皆输。其实,“绿色”早成了一个高频词,其核心喻义是生命、生态,最终指向是“自然”。有位考生从一块充满绿色的青草地切入,描写绿色生活的闲适和舒畅,和后文因现代化进程中绿色生活的渐行消逝而失落、惋惜形成鲜明的对比,打造出一篇紧扣命题、主题鲜明的文章,得了高分。可也有不少考生将“绿色”理解为“坚强”“诚信”“和平”“真情”“仁义”等,一是套现成的范文导致偏题、跑题,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就是审题时联想、引申出了问题。审题出了差错,是平时作文训练不到位的缘故。在这方面,同学们要看一些审题指导的文章,多请教老师,学会“实题虚写”“虚题实写”,学会“化大为小”“小中见大”。像下面几个题目,就值得好好琢磨:《淘宝》《平视》《留白》《以你为邻》《难题》等。务必先吃准题目含义再构思行文。
第三点,就是好好推敲“提示语”。这也是避免写“穿靴戴帽”之作的“良方”。近五年,江苏高考作文题都是以“题目+提示语”的形式出现的,提示语的作用是什么?是帮助你审清题意的,有的悄悄点明了写作的线索,有的可以激发你的联想想象,可以让你快速进入写作状态。其实,命题者加上一段提示语,某种程度上就是担心有的考生读不懂或读不清题目,才有此良苦用意的。可有的考生对提示语视若不见,对题目又未加深思熟虑,写出“穿靴戴帽”之作就不奇怪了。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提示语是这样的: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分明有了“生命、生态”,有了“理念”,与江苏这几年高考作文题保持的“人文性”是一致的。考生就是抓不住“生命”“理念”,只要抓住“生态”写,就不可能跑题。注意,审题时采用发散性地思维是必要的,求新求异也是我们十分提倡的,但发散过多,“旁逸斜出”,弄不好就会走题。最终发现不对劲,就在结尾“穿上靴子”,“打扮”一下,可这样的补救是徒劳的。好好推敲提示语,抓住其中的关键词,会帮助你不走这样的弯路与错路。
总之,江苏高考作文70分,在语数外总分480分的情况下,这70分尤为重要。宿构、套作,“沐猴而冠”,穿靴戴帽,是考场作文的大忌;审题不明不清,仓促下笔,草率了事,更不可取。笔者阅卷时深有感触,为什么那么多的考生没有采取审慎的态度,用正确的方法去完成这件重要的事?“穿靴戴帽”之作何时了?写上此文,就是希望各位“后来者”引以为鉴,不再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争取拿到理想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