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竺可桢体育思想探讨

2011-02-19应菊英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竺可桢浙大浙江大学

应菊英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竺可桢体育思想探讨

应菊英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竺可桢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体育教育思想是竺可桢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竺可桢体育教育思想的特色,诸如致力于培养健全体格的社会砥柱,注重体育师资队伍,体育教育制度,体育场馆设施及体育文化氛围建设等;分析了竺可桢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江南水乡孕育,胡适妄语警醒,中西文化交融等。竺可桢体育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加强体育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竺可桢;体育教育;教育思想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上虞东关(原属绍兴)人,中共党员。为学贯中西的科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1913-1918年在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天津南开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1936年—1949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创建“求是”为浙大校训。新中国成立后任中科院副院长。竺可桢留学回国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关注大学教育,即使是在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期间也有一些教育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竺可桢教育思想的关注越来越多,成果颇丰,诸如竺可桢教育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实践经验,竺可桢与通识教育,竺可桢与浙江大学导师制,哈佛大学对竺可桢教育思想的影响等[1-6]。竺可桢的体育教育思想是他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竺可桢的体育教育思想,对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体育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竺可桢体育思想的特点

1.1目标高远——致力于培养健全体格的社会砥柱

竺可桢先生对学校体育有十分深远而独到的见解。1936年在其就任校长之初就在《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中阐明办学宗旨,提出培养学业、道德、体格全面发展人才的主张[7]。在其“就职演辞”中宣称:“健全的体格”是大学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公忠坚毅、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四项条件之一[7]。这四项条件是:①肯牺牲自己努力为国,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②清醒而富有理智的头脑和深思远虑、不肯盲从的习惯;③明辨是非而不恂利害的气概;④健全的体格。他要求学生“自觉其所负使命的重大,努力于学业、道德、体格各方面的修养”。同年9月18日在新生谈话会上,又阐明“运动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增进健康,而使读书、作事之效能加多[8]”。1939年2月4日在宜山对一年级新生讲话中,又提出“要有健全的体格,肯吃苦耐劳,牺牲自己,努力为公的精神[8]”。竺校长不仅勤勉在校生要重视体育,对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班学生也加以叮嘱,加强体育锻炼。

1.2师资第一——注重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竺可桢先生认为:“大学实施教育,教授人选最为重要[7]”。“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7]”。竺可桢到浙大后,秉承“师资第一”的治校理念,千方百计的争取一流学者,竭诚尽力地网罗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校执教。

留美学者舒鸿(1894—1964年)是世界篮球之父詹姆斯奈史密斯的得意门生,为中国首批国际裁判。1934年,被浙江大学聘请担任体育系主任。竺可桢先生1936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后,对舒鸿十分尊重,续聘舒鸿担任体育系主任,并在课程设置、场地设施、活动经费等多方面大力支持舒鸿的体育工作。竺可桢上任没几天,舒鸿就找上门。当时,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酷爱体育运动的舒鸿向竺可桢建议,在五一劳动节期间,举办一次全校运动会,竺可桢欣然应允,并答应担任运动会总裁判和在大会上致辞。当年秋天,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舒鸿以高超的水平和公正的裁决,担任奥运首场篮球决赛(由美国队和加拿大队对决)篮球决赛主裁判,舒鸿从德国执哨载誉而归时,竺可桢为他安排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期盼他振兴浙大体育事业。舒鸿在浙大任教时,是竺可桢的得力助手。他苦心孤诣、身体力行,使浙江大学的体育工作别开生面。即使在浙大西迁、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中,浙江大学仍是开展体育活动最经常的学校。新中国成立后,舒鸿拒绝了台湾师范大学的邀请,继续留在浙江从事体育教学工作。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他担任浙江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主任。后来,他先后担任杭州体育专科学校校长、浙江体育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体委副主任、浙江师范学院副院长等职务。

竺可桢先生对体育老师的关心不论资排辈。1940年春,浙江大学一年级迁遵义永兴镇办学,租用民房作“教授楼”,体育教师高尚志先生与费巩、束星北等教授同时入住永兴浙大“教授楼”,是入住永兴 “教授楼”最年轻的教师,是年26岁。再如1941年8月11日曾亲偕高尚志至新宿舍,与召集之夏令营学生谈话[8]。

在竺可桢重才求贤精神的感召下,舒鸿等知名体育教授聚集浙大,虽然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但能同心同德,真正做到“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培育后进为无上职责”。

1.3制度严肃——注重体育教育制度建设

竺可桢任浙大校长后,注重整肃体育教学秩序,在国内率先推行旨在培养学生素质、增进学生健康的体育活动制度。学校规定全体学生每周必须参加体育运动两次,体育不及格者不得毕业[1]。缺课超过限额或者考试不及格者必须补修,否则即使其他学分都修满也不能毕业。大学高年级学生由于众多原因对体育锻炼一般较易忽略,竺可桢为此细加疏导。一次与4年级学生座谈时,他叮嘱他们要注意健康问题,须知“青年时代本不易生病,至40以后健康与不健康乃有重大关系”。又有一次,4年级的学生代表声称经集体讨论决定不上体育课,竺可桢坚决不同意,他说上体育课“一方于学生健康有益,一方为国家法令,势在必行。如全体不上体育,即全体停学亦所不惜也[8]”。当学生毕业时,他总要提醒大家,今后在工作之余“欲求健康必每人于每日能有一小时之户外运动始可[8]”,终身体育的思想昭然若揭。浙大于1946年迁返杭城不久,学校即增设体育委员会以加强管理,提高学生素养。

1.4设施保障——注重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竺可桢一贯主张“图书仪器设备也是学校所不能忽视的”教育观点,十分重视体育场地设备的建设。浙大西迁途中,必备之体育器材装箱运载,随时供教学需用[1]。游泳,是浙大西迁中十分受人重视的体育内容,定为夏季必修的体育课[1]。学校根据战时实况和气候季节,利用自然条件开辟江河游泳场。在江西泰和时,竺可桢偕舒鸿到赣江边踏勘,寻觅最佳地段,在赣江南岸滩平坡缓处兴建码头,打木桩、围篾缆、筑平台辟为游泳场。定居遵义后,竺可桢与舒鸿在遵义、湄潭、永兴三校区附近,反复勘察江河水域,多方设法各建一处天然游泳池。为开展水上运动,学校添置相应设备,保障安全,组织救生队,培养救生员,尽力为增益师生健康创造条件。

贵州省近代史上最早建成的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就是坐落在湄潭滨江背山的浙大体育场。当时学校分设三地,经费尤见拮据。为了加强学校体育,保障师生健身运动的开展,竺可桢毅然允准舒鸿建议,在经费并不宽裕之下购地40余亩,建筑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1942年5月4日召开了规模盛大的全校春季运动会,检阅并推进了学校体育的开展。时至今日,当地人民尚一直怀念和称颂浙大为贵州人民兴建了一座正规的田径运动场。

抗战胜利,浙大于1946年陆续迁返杭城。校舍毁损不堪,学校为开展体育决定把校园内的土山挖去,建筑田径场和各种球场;修复游泳池和健身房;同时另在庆春门外的农学院开避田径场和球场,使学校体育场所初具规模,保证了体育教学和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

1.5氛围营造——注重体育文化建设

为增进师生健康,推动学校体育开展,发动组织教职工及学生登山比赛、夏令营、学校运动会等多种形式,营造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竺可桢常到操场巡视,为全校越野跑比赛担任总裁判亲自鸣枪发令。1937年5月8日,浙江全省运动会男篮决赛在浙大和航校之间展开,竺可桢也亲赴梅东高桥体育馆观赛,但现场人太多,挤不进去,他竟坚持在赛场门外听完整场篮球赛[1]。

竺可桢以身作则,带领师生勤锻炼。他擅长游泳、网球、骑马、溜冰、做操等多种体育运动,登山、长距离步行更是家常便饭。无论是浙江大学华家池、江西赣江,还是广西宜山、贵州湄潭,都留下了竺可桢与浙大师生一起矫健运动的身影。在竺可桢先生的影响下,全校体育蔚然成风。

2 竺可桢体育思想的形成原因

竺可桢体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有目睹国衰民弱的客观因素,有本人经历、教养等自身因素,更有爱国强民培育人才的主观愿望,在青年时期逐渐认识到体育对个人乃至民族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1江南水乡孕育

竺可桢生于江南水乡绍兴东关镇,幼时,父亲和兄长经常带竺可桢到家门前的河中游泳戏水,水性颇精,玩水、游泳遂成了他的一大乐趣。故在浙大西迁途中,每到一地,总是支持体育部开辟天然游泳池,自己带头下水游泳,就连冬天也要下水,直到70岁高龄,还不间断[9-10]。

2.2胡适妄语警醒

竺可桢早年在上海澄衷中学读书,因学习过于刻苦疏忽锻炼,搞得身体瘦弱,一副病歪歪的样子。那时他的一个同窗叫胡洪骍,曾背后对人嘲讽说竺可桢活不过20岁[9]。竺可桢无意中听到这句话,惊出一身冷汗,从此发誓锻炼身体,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游泳、跑步、操练不辍,坚持锻炼身体。后来他与胡同学同船去美国留学(两人都是想去学农,后来竺可桢学了气象,胡洪骍改学了哲学,又改名为胡适),再次就谁的寿命长短打赌。自从打赌之后,更加坚定了他坚持身体锻炼的意志。这段特殊的经历,对竺可桢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催生作用。由此他获得了强健的体魄,不但突破了胡适的预言期,而且能胜任繁重的工作,直至84岁高龄。

2.3中西文化交融

竺可桢在美国接受了哈佛大学传统校风和欧美科学精神的熏陶,重视体育,重视营养卫生,身体慢慢好起来。遂撰写了《卫生与习尚》、《中国之体格论》、《中国之体格再论》及《学校之卫生》等文章,刊登在《科学》杂志上,阐述了体育卫生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希望教育界人士把培养青年一代的强健体格当作关系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大事来抓[11]。

此外,竺可桢与同乡、中国教育改革先驱蔡元培先生交往深厚,对蔡元培先生的办事思想十分推崇。蔡元培先生倡导德、智、体、美四育并举,对竺可桢重视体育的办学方针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体育教育家舒鸿与竺可桢在浙江大学的朝夕相处,也对竺可桢体育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 竺可桢体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当前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或多或少还存在;网络虚拟社会、游戏、狗仔新闻、名人绯闻、各种杂志、小说等文化的吸引力对体育文化形成巨大冲击;处于生命旺盛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有更多生活乐趣的追求,体育需求在生活中的价值地位暂时来不及思索,体育活动的时间暂让位于其他的需求。1985-2005年我国5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表明:身高体重方面,城市地区许多大学生的体重增长幅度超过身高,导致超重、肥胖学生大量出现。在身体素质方面,我国青少年学生在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柔韧性等多项素质指标中呈下降趋势。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12]。

竺可桢的体育思想,为加强体育教育树立了一座前行的灯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信如果每个学校领导都像竺可桢那样致力于培养国家的栋梁,重视体育、将体育视为栋梁人才的必备素质,如果每个学校都能花大力气建设一支师德师风好、业务素质高的体育教师队伍,如果每个学校都在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方面想学生之所想,如果每个学校在体育文化建设上都丰富多彩,那么,一定会更好地实现竺可桢先生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体格健康的社会栋梁的目标。

[1] 浙江大学校友总会,浙江大学电教新闻中心.竺可桢诞辰百周年纪念文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2] 张美凤,蒋锋.竺可桢教育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实践经验[J].高等教育研究,2000,21(4):95-97.

[3] 吴星义.浅议竺可桢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19(3):73-75.

[4] 杜祥峰,何亚平.竺可桢与浙江大学导师制[J].现代大学教育,2003,18(6):95-97.

[5] 张彬,林辉.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典范——竺可桢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04,21(8):5-9.

[6] 张洋波.竺可桢体育教育思想在浙大的实践[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26(7):54-55.

[7] 竺可桢.竺可桢全集(第1-2卷)[M].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

[8] 竺可桢.竺可桢日记(Ⅰ-V)[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990.

[9] 杨达寿.竺可桢[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0] 杨达寿,杨竹亭. 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4.

[11] 叶丽芳.哈佛大学对竺可桢教育思想的影响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7,1(3):40-43.

[12]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更正:《浙江体育科学》2011年第一期刊登的《武术传播:讲述“中国故事”“世界语言”——一项关于国家形象的理论建构》一文的第一作者方国清职称应为助教。

PhysicalEducationThoughtsofModernEducationistZhuKe-zheng

YING Ju-ying

(Zhejiang Economic and Trade Polytechnic,Hangzhou 310018,China)

Zhu Ke-zheng is a famous educationist in modern China. Physical education (PE)thoughts ar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his education ideology.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hu Ke-zheng’s PE thoughts, such as to train pillar talents with healthy bodies for the society, to recruit and value outstanding PE teachers, to establish strict PE rules, to construct suitable sports facilities, and to build PE cultural atmosphere, were elaborated.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Zhu Ke-zheng’s PE thoughts, including the enlightenment of water villages in South China, the alert of Hu shi's lying, the blending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so on, were analyzed.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use Zhu Ke-zheng’s PE thoughts as good references to enhance PE and train moral, intellectual, sports and aesthetic all-round development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Zhu Ke-zheng;physical education;education thoughts

2011-05-16

应菊英(1965-),女,浙江宁波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

1004-3624(2011)04-0125-03

·体育史学·

G812.9

A

猜你喜欢

竺可桢浙大浙江大学
中国物候学创始人竺可桢
求是前行的竺可桢
有趣!浙大的实践课让网友羡慕不已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La jeunesse chinoise d'aujourd'hui
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