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1-02-19周新新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套路教练员竞技

周新新

(浙江科技学院 体军部,浙江 杭州 310023)

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发展研究

周新新

(浙江科技学院 体军部,浙江 杭州 310023)

为推动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提出发展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发展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的对策:适度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为解决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发展;高校

0 前 言

武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体育项目之一。2008年,武术作为特设项目在北京奥运会的大舞台上得到了充分展示,这对竞技武术的推广及发展提供了机会。高水平体育活动的表现形式基本上是以竞技比赛为主,武术运动也遵循此规律。竞技武术套路可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培养武术套路运动员,这不仅是竞技武术套路的需要,也是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浙江省高校武术协会基本上每两年都组织大学生武术比赛。从历年参加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的情况来看,参赛院校逐年增加,这说明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已有一定的发展。但从历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和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的情况来看,参赛的学校只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等屈指可数的几所学校,这意味着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整体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怎样认识高校竞技武术套路的可持续发展需深入研究。通过研究,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并进一步推动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的发展,为其它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

1.1问卷调查法

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及委托相关人员发放、回收的形式。2008年10月对浙江省30多所高校的武术套路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发放问卷。其中运动员问卷200份,教练员问卷45份,有效问卷运动员为168份,教练员为39份。

1.2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3.0软件和Excel软件对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

根据问卷的结果显示,浙江省内比赛开展得较好,参赛人数、院校以及运动水平都在逐年提高;全国比赛的成绩也有所进步,但发展较为缓慢。在保持省内比赛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全国比赛的竞技水平,是今后努力的重点。运动队的管理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采取体育部与各院系分工合作管理的模式,体育部负责运动员的训练,各系学院负责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高校对武术运动队的管理还没有达到管理的最优化,还需进一步的完善。物质保障方面,经费来源单一、有限,主要渠道是学校拨款,只能保证器材、服装等之类的必需用品,对于运动员的营养补助还不能充分保证;训练场馆多为综合性场馆,在使用方面常发生冲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通过组织外出演出等方式争取更多的经费,是今后可以适当考虑的一个途径。在人员方面,运动员以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居多,他们大部分都是非特招运动员,来自普通高中,进行武术训练的年限多数在四年以下,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的训练动机基本正确,主要是提高技术水平、个人爱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教练员大部分以本科学历和讲师职称为主,年龄在40岁以内,从事训练在7年以上,其训练动机主要是工作需要和个人爱好;他们的原始专向是武术,但是,大多没有专业化训练的体验,工作后很少有学习培训的机会。为教练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以弥补专业经历方面的不足,是今后需要加强的工作。

3 影响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可持续发展把局部和整体、当代和未来、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综合反映和内在统一,三者互为鼎足、缺一不可。运用文献资料法,依托可持续发展谋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即“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 三者统一发展的要求,结合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的现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为:招生政策因素、生源因素、学习因素、训练因素、管理体制因素、教练员因素、经费投入因素、竞赛因素、高校环境因素、后备人才因素、科技因素、校领导重视程度因素。

4 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的适度发展

4.1.1 完善招生制度,扩大招生来源,保证竞技武术套路适度发展。竞技武术套路难度的飞速发展,对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技术的发展趋势看,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达到国际水平的难度动作和技术水平。由于浙江省招生制度还不完善,招生办法和手段缺乏法律依据,人为因素给招收优秀的武术运动员带来许多障碍,直接影响了优秀运动员迈入大学的校门。其次浙江省可以自主招生的学校屈指可数,很多教练员没有权力对有武术特长的学生降低文化要求进行招生,导致一些高校武术运动员的水平较差,从而使教练员在运动员选材上带有局限性。因此提出浙江省高校应采取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取消生源地的限制,把目标放在全国的优秀运动员上,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本省的优秀运动员就不招生,而在招生的时候要适当提高生源的质量,如运动员要具有高超的上肢力量,非凡的腿部力量,出色的柔韧性和协调性等。在招生方面,我们可借鉴美国的运动员培养途径,美国大学生运动员全部来源于中学,很多学校设立了高额奖学金,并为他们提供优待,以此来吸引优秀的运动员。浙江省高校的大部分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都来源于中学,竞技水平较低,建议浙江省高校在现有招生政策下,增加招生高校,让有实力的教练员带高水平的武术套路运动队;控制好每年的人数,提高招生的质量,能在全国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应完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体制,促进中小学开展竞技武术的训练工作,并在中小学中普及武术。完善学校系统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优秀的大学生运动员,使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统一、协调发展,保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在时间维度上和谐发展。

4.1.2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保证教练员队伍能够稳定适度发展。竞技武术套路在成套动作编排上强调内容丰富、线路饱满;对成套动作的难度要求不断提升,即要体现武术运动的独特性,还应考虑运动员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套路。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日益逼近人类极限的今天,凭经验训练已不合时宜,教练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素质才能很好地控制训练,走在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前沿[1]。对教练员、运动员综合素养及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队教练员队伍中职称情况基本不高,74.36%是讲师,副教授以上职称较少,高学历教练员所占比例不大。他们之中大部分是兼职教练,繁重的教学工作严重影响了对训练的投入。减轻他们的工作量,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训练中;提高教练员的待遇,给教练员多创造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提高知识和业务能力;引进竞争机制,对长期带队但又没有取得好成绩的教练员要进行调整,对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练员进行下课。建议高校领导应重视加强武术套路教练员的培训及奖励机制,不断地提高武术套路教练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训练水平。因此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能保证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对训练的投入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促进竞技武术套路的持续发展。

4.2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的协调发展

4.2.1 完善管理制度,促进体制和管理的统一、协调发展。林小美教授在《浙江省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针对浙江省武术队在九运会失利的原因,提出了要完善我省的管理体制,其中提出建立项目运动管理中心、调整教练员配置结构等方面[2]。浙江省武术队采取了部分建议,在十运会中成绩突飞猛进。研究认为这些建议具有可迁移性,可以借鉴运用到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的管理中,建议浙江省各高校成立体育管理中心,对各个项目进行管理。根据高校武术比赛允许报两个教练员,因而就两名教练员对我省高校竞技武术运动队教练员的配置进行调整如下:由高校体育管理中心负责,配一名领队,两名教练员,先按长拳、传统拳和南拳、太极拳分成两大类,再从人数上进行调整,使两名教练员所负责的运动员人数基本平衡。在管理方面还应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对考核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要采取“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适当增加其物质奖励。并引进企业管理机制,实施目标管理。根据每位教练员的具体目标任务,详细制定周期及每次比赛的具体绩效和奖惩办法,根据目标完成的具体情况,实施奖惩措施,并在周期内出色完成任务的教练员给予额外的奖励[2]。在给教练员、运动员物质奖励的同时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学校聘岗、评优秀学生时给予一定的照顾等。应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使体制和管理方面能得到统一、协调地发展。

4.2.2 解决学训矛盾,使学习和训练能协调进行。高的文化素质使运动员更能领略运动的精神和内涵,更能深刻理解项目的规律[3]。高校武术套路运动员除了训练比赛外还有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训练时间短,任务重是高校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训练特点。按运动规律,一般情况下,高水平运动员的日平均训练时数不得少于5h,而且至少要经过6~8年的时间才可能取得效果,即使已具备较高水平的运动员,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运动水平同样会下降[4]。浙江省高校武术运动员的每周训练时间在18h以上的基本没有,原因有高校的学习任务较紧,业余时间不多等。而训练时间过于短促,无法对运动员的基本动作、演练水平及难度动作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训练。训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发展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这一切都有赖于通过训练过程使运动员的身体在解剖、生理、生化等方面产生适应性的一系列良好变化,这些变化的积累必须经过不间断的系统训练才能达到[5]。因此提出我省各高校应制定可行的目标,在保证训练时间的基础上,加大训练强度,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训练效率,训练时间和学习时间的安排尽量减少冲突,最大限度地减低产生学训矛盾的可能。从基础训练做起,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和水平,发展并完成高、难、美、新难度动作,特别是组合难度,提高成套动作的稳定性。

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份是双重的,既要完成学生的学习又要追求运动水平的提高,而参加比赛和训练占用了他们很多的学习时间,影响了文化学习成绩。体育部门应加强同各院、系之间的协调,请运动员的任课老师为他们补课;同时把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竞赛紧密结合起来,使运动员顺利完成训练和比赛的任务。教练员在对技术的传授与引导时,还应使运动员从思想意识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参考美国高校的做法:如延长运动员的学习年限,使他们能完成更多的专业知识;向学生提供奖学金,并有某些限定,即有激励又有制约来调动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成绩等。

4.2.3 加大对竞技武术套路建设的经费投入,积极探索走市场化路子。浙江省各高校的竞技武术套路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带有较重的计划经济痕迹,经费筹措的市场化程度很低,这与当前我国学校竞技体育本身市场化程度不高有关,也反映出竞技武术套路是有待开发的一片沃土。因此我省高校应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加大对竞技武术套路建设经费的投入,并积极探索与市场接轨。训练经费是运动训练能否正常开展的物质保证,是训练所必需的添置器材、设备、服装、营养补充、参加比赛、聘请高水平教练员的物质保证。

高校武术产业化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各种传媒手段加大比赛宣传力度,提高武术比赛在全国高校和社会各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普及度,吸引更多的高校参与其中,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赞助、企业支持,以尽可能多的社会资金运作比赛,减少比赛主办方的经济压力,改善参赛环境和条件,使武术比赛更加精彩。建议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加强与社会联系,多参与商业性表演与宣传,争取企业赞助,增加经费来源,改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待遇等。因此积极探索走市场化的路子,能使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和谐发展。

4.3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的持续发展

4.3.1 建立稳定的生源地,保证充足的后备人才,使竞技武术套路能持续发展。省内各地的少体校开展得非常不错,武术馆校数量也非常多,他们有非常充足的武术运动员,对后备人才因素缺乏等问题分析结果,建议高校和他们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和少体校、武术馆校及普通中学建立训练基地,签订定向培养协议,逐步建立“一条龙”的训练模式保证,运动训练水平的稳步提高。招收到高水平运动员是高校开展竞技武术运动项目的基础条件。自浙江大学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开始招生,为我省高校挽留了一批高水平运动员人才。浙江省高校应扩大武术套路特长生的招收,在各级中学开展竞技武术套路训练,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条件、场馆设施齐全等自身优势,形成大学为龙头的体教结合一条龙运动员梯队,使高校竞技武术套路持续稳定地发展。

4.3.2 健全竞赛制度,维持赛事运行平衡,促进竞技武术套路持续发展。竞赛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杠杆,以学校竞技体育竞赛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来调整学校竞技体育的运行机制。我国竞赛安排时间周期长,总竞赛次数少,所以导致运动员参赛次数少,使运动员、教练员不能从大赛中得到锻炼,积累竞赛经验,提高运动水平[6]。浙江省举办的武术比赛仅局限在四年一届的大学生运动会和每两年一次的武术锦标赛,其中武术锦标赛并不是每次都正常举行,能参加全国武术比赛的高校只是极少数。通过比赛可以促进各高校之间的交流,达到促进技术水平提高的目的。因此武术协会应同教育厅、体育局共同制定竞赛计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赛次数适当增加。省内的高校比较集中,形成了多个高校园区,如下沙高校园区、滨江高校园区和小和山高校园区等,可充分利用地理条件,举办高校园区内比赛,校际间比赛,以达到提高运动技术、扩大校园影响力的目的。如设立“邀请赛”、“高教园区赛”“年度赛”等多种形式的比赛,增加武术比赛的次数,提高各高校参赛的积极性。武术是有文化底蕴的,有很多人都喜欢;浙江省地处在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洲地带,周边的优秀企业多得举不胜举,然而在这样一个天时地利的条件下,武术比赛的入座率还是比较低,说明了比赛的组织、宣传不到位。省武术协会需认真组织好每一次比赛,加强对武术比赛的宣传,如引进企业注入广告;电视台的转播;介绍武术项目的历史、各套路的区别、风格特点等等,通过各种渠道来宣传武术比赛,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武术比赛。

4.3.3 建立科研资料共享网络,加强科研与训练的结合,保持竞技武术套路持续发展。如何帮助运动员提高动作技术,体现“高、难、美、新”的特点,是武术项目吸引观众、扩大影响、提高水平、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环,目前很多研究者主要从运动生物力学方面来研究[7],还需加强其他学科与训练的结合研究,为武术套路运动提供可行性的理论支持。由于省内高校竞技武术缺乏参考资料及可共享网络,建议增加竞技武术方面的参考资料,同时把高校的信息及参考资料做一个网络联起来,让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需加强教练员与其他有科研能力的单位的合作、交流,研究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特别是运动损伤这方面可以与医科大学、医学院等合作。武术套路教练员同时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加强科训结合的意识,使高校竞技武术套路能协调、持续的发展。

4.3.4 营造适宜的竞技武术套路环境,保持其稳定持续的发展。影响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包括训练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训练环境包括物质条件、训练气氛和气候环境。虽然浙江省地处经济水平较高地区,体育场馆比较完善,但其生活环境还需进一步提高;竞技武术如果没有武术器材的保证,根本没有办法实现;竞技武术训练一般都在室内,气候环境影响较小。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学习环境和各个高校自身的学习环境有关。运动员的营养条件不太理想,原因有:有些高校没有训练补贴;有些有补助但金额较少;还有训练时间和食堂的开放时间有冲突,训练结束之后食堂的饭菜较少,而且没有热度,很多学生就直接买速食解决。建议高校领导应继续加大对竞技武术套路的训练与比赛的重视程度,完善高校竞技武术套路的训练环境,加大对生活环境的投入,尤其是对运动员营养条件的改善,完善运动员的营养补助政策,使运动员可以得到合理的营养膳食,以保证运动员的训练、恢复,学校的后勤保障服务还需加强,如医疗用品、食堂的时间安排及菜式花样等。

5 结 论

5.1 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在原有基础上,可进行适度发展。具体表现为完善招生制度,扩大招生来源;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增加培训学习机会。通过扩大生源面,提高生源数量和质量,同时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能力,能够承担大学生运动会的主要任务,使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5.2 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在适度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完善管理制度,成立体育管理中心,明确分工和职责;解决学训矛盾及加大对武术套路建设的经费投入。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学训矛盾的解决和经费来源渠道的拓宽,保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在不影响高校培养学生质量、不干扰高校的良性运行的前提下,保持与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5.3 在适度发展、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保持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的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建立稳定的生源地,以保证充足的后备人才建设,健全竞赛制度,维持赛事运行平衡,建立科研资料共享网络,加强科研与训练的结合,营造适宜的环境,可以进一步保证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长期良性的发展。

[1] 曾吉,等.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20年回顾与展望[J].体育学刊,2007(6):81.

[2] 林小美.浙江省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4):68-72.

[3] 虞重干,张军献.“体教结合”与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体育科学,2006(6):82.

[4] 喻长虹.论高校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4):111-112.

[5] 韩宝红.湖北省高校竞技健美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C].华中师范大学,2005:25.

[6] 李国玲.山东省高校竞技健美操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C].山东师范大学,2007:46.

[7] 曾世华.1997~2002年中华武术套路研究的动态及展望[J].体育学刊,2004(1):73.

ResearchonDevelopmentCompetitiveWushuRoutineofCollegeinZhejiangProvince

ZHOU Xin-xin

(PE and Military Department,Zhejiang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onolgy,Hangzhou 310023,China)

With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 sports in Zhejiang province,this thesis applies the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questionnaire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adopts factorial analysis to demonstrate how policies, econom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have some effect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 sport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analyzes the above four facto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 education.

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lleges

2011-02-18

周新新(1979-),女,浙江平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1004-3624(2011)03-0117-04

G852.3

A

猜你喜欢

套路教练员竞技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竞技精神
Airbnb上的套路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花与竞技少女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