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杭州市体育文化研究

2011-02-19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杭州市竞技杭州

徐 曼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体育系,浙江 杭州 310028)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杭州市体育文化研究

徐 曼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体育系,浙江 杭州 310028)

依据体育文化的三种形态,从体育文化的制度、物质和精神文化三部分对杭州市体育文化进行研究,认为体育文化能够促进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和谐社会也为杭州体育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的保障。

和谐社会;杭州市;体育文化

0 前 言

创建“生活品质之城”是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新时期的城市定位目标,“生活品质之城”的内涵即和谐、健康、自然。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总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人类顺应和满足自身身心完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成果。杭州市的体育文化是对杭州市市民体育生活的反映,是体育运动的记录,是历史的沉淀。

体育文化可以分为竞技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休闲体育文化等四种形态,由于校园体育文化与其它三种体育文化形态具有一定的交融性,因此本文仅从三种不同的体育文化形态对杭州市体育文化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杭州市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1 和谐社会的历史内涵

“致中和,天地位焉”是儒家思想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说尽一切努力使社会中各种不同因素处于一种相对平衡协调的状态,只有这样,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才能各得其所,才能繁育和发展。因此可以说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华儿女的美好追求。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应该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协调的社会。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指出:2005年要着力创建和谐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体育文化正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

2 和谐社会视域下杭州竞技体育文化发展

竞技体育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文化发展的最高层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竞技体育文化发展的集大成。

2.1和谐社会为杭州竞技体育文化提供精神文化

1988年以来杭州培养出了吴小旋、楼云、叶钊颖、陈桦、罗雪娟、杨雨、吴鹏、王娴、冯锐等一大批蜚声国际赛场的体育明星;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比赛成绩,各种国际大赛的成绩以及全运会的比赛成绩时刻牵引着杭州这座文化古城中每一个人的神经。在全国及浙江省的“十佳运动员”、“我最喜爱的运动员”的评选中罗雪娟、吴鹏、孙杨等杭州籍运动员均屡屡榜上有名。在奥运梦想、奥运精神的影响下,在和谐社会观的提倡下,越来越多的杭州青少年加入到锻炼的队伍中,已在杭州市体育局注册的运动员就已经达到13 537余名。

在现代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大力推动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作用已不仅仅为了普及竞技体育,其在许多方面已经超出体育而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活动。竞技体育赛事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最能体现及宣传一个国家、城市、地区、一个部门。举办大型的竞技体育赛事以打造国家或者城市名片,对自己的国家和城市进行宣传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自2005年以来杭州先后举办或协办了“商业杯”杭州国际城市围棋赛、“青春宝杯”浙江省暨杭州市国际马拉松赛、“挑战杯”亚洲男子排球赛、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杭州站)比赛、2007年女足世界杯赛浙江赛区(杭州)比赛、中朝女子拳击对抗赛、环千岛湖自行车邀请赛、2008年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杯比赛、“中豪杯”世界女子职业壁球精英赛、WDS世界汽车飘移赛、2008年世界体育电子竞技大师赛、举办第十一届全国公开水域游泳公开赛、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全国射击系列赛、华东地区青少年射击锦标赛等一系列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大赛。不仅促进了杭州市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满足了人们观赏竞技体育、参与竞技体育的需要。

2.2和谐社会为杭州竞技体育文化提供物质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参加体育运动,打造健康的身体成为现代人的追求。为满足杭州市民的锻炼需求,杭州市加强了体育场馆及相关训练场地的修建。2004年,杭州市重点工程杭州棋院主体工程完成结顶;市体育馆搏击、壁球中心、水上运动中心茅家埠船库工程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截止到2007年,杭州已经编制完成了《杭州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建成了中国棋院杭州分院、杭州市射击汽车摩托车运动中心、杭州大关游泳健身中心、杭州体育馆搏击壁球训练中心、杭州体育馆健身训练综合楼、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教学综合楼、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训练综合楼、拱墅体育大厦、、城北体育公园、江干文体中心、西湖体育馆、余杭游泳健身中心、富阳市体育馆、建德市体育馆等工程,完成了杭州市体育中心和下城区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等工程的改造,完成新向阳健身中心(暂名)工程的立项工作,十年总投资约15亿元。

于2008年开始动工的奥林匹克中心,与杭州大剧院隔江相望,东到滨江一路、西到滨江二路,占地面积约100万m2,约是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的两倍[3]。在大力发展竞技体育,提高杭州市竞技体育成绩的同时,无疑为杭州市竞技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夯实的物质条件。

2.3和谐社会为杭州竞技体育文化提供行为制度文化

现代社会,体育法规是公共意志的产物,保障着体育的公平,保护着体育参与者、支持者的合法权益,约束着与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相违的行为,从而有效地调节着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人与人之间在体育方面的关系。体育的公平与正义只有在法治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社会和个人对体育的价值追求和对体育的需要也只有在法治的条件下才能得到保障。

2004年,杭州市广泛开展了“发展体育文化,创建体育强市”的大讨论,并按照地方立法程序,制定出台了《杭州市全民健身条例》;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消减行政审批事项,合理行政审批环节,推出行政审批一窗式服务,制定了《杭州市体育局实施行政许可办法(试行)》和《杭州市体育局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公告、清理工作实施办法》。为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制定出台了《杭州市青少年儿童运动员注册交流管理规定》。

3 和谐视域下杭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是在各民族中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传统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在其独特的环境下,人们用独特的身体文化语言,诉说着世世代代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智慧和追求。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性格、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经久不衰,不仅具有民族文化内涵,而且因为它融文化、体育为一体,不但能娱乐身心,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所有项目,就其历史发展及其运动的主体功能而言,可划分为三大类:即“技击壮力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如武术、举重、摔跤、田径、射术项目等;“休闲娱乐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如球戏、舞戏、舟戏、水戏、冰雪戏、棋戏等;“养生健身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如导引、太极、健舞等。

3.1和谐社会为杭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精神文化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武术作为积淀了几千年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凭借其巨大的感召力,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武术与杭州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及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1928年,浙江国术馆筹建小组利用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之际组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国术邀请赛,比赛盛会的组织者和裁判都是武术名家,有李景林、苏景由、杜心五、孙禄堂、杨澄甫、刘百川等,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上千名全国各省市武术高手云集杭州。杭州市武术协会是杭州民间武术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要组织,其始创于1958年。1980年在杭州市一批热心民间武术运动的有识之士的倡导下,重新组建了杭州市武术协会。

在和谐社会的倡导下,杭州市武术协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下设了9个武术协会分会,135个训练站点,民间传统武术教练员人数达到418名,个人会员达到7 520余人。2008年至2009年度举办和承办有关武术健身展示交流活动500场,仅在钱王祠举行的就有100多场 。以德服人的武德精髓吸引了大批渴望学习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为使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武术文化,杭州市武术协会举办了40余次武术国际培训。在媒体传播方面,报纸报道55篇(3万字)、电视报道180min、100张图片被刊登,另外出版了杂志《杭州武魂》,创编了“太极导引功”和“杭手”等武术健身项目,使杭州的武术文化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扬。

杭州市武术协会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杭州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它在传播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方面,在杭州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2和谐社会为杭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物质条件

杭州目前拥有桥牌协会、钓鱼协会、木兰拳协会、武术协会、信鸽协会、围棋协会、象棋协会、风筝协会等多个民族传统体育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组织是杭州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其次,作为杭州市重点高校的杭州师范大学于2003年成立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至今已经培养了近3 000余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者,为杭州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科学化发展建立了平台。

杭州西溪湿地的修建完善,不仅为杭州增添了一处旅游胜地,同时将赛龙舟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下来。西溪国际龙舟赛,从2008年的12支队伍参加到2009年30支队伍,540余位(50%为外籍人士)运动员或龙舟运动爱好者参与,其中包括了由瑞典和罗马尼亚领事参与的瑞典领事馆代表队、罗马尼亚领事馆代表队。近200余家中外媒体进行了大规模、连续性的专题报道,《WheneverShanghai》日文杂志、《Thats》英文杂志,以及上海ICS国际频道、探索频道等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重点报道了这一国际赛事。2009年的龙舟文化节作为西博会活动项目之一,成为融传统与国际于一体的龙舟文化盛事,同时也为杭州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3和谐社会为杭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行为制度文化

和谐社会有效促进体育制度的完善,保障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鼓励组织或者个人参与体育的主动性。2004年,杭州建立了市级体育社团年度考核制度,制定了《杭州市市级体育社团年度考核办法和标准(试行)》、《杭州市体育社团财务管理暂行规定(试行)》。举办市级单项体协秘书长培训班,建立健全各体育社团的规章制度,把体育社团的工作规范到《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上来。为提高体育社团的办事效能,出台了《杭州市体育总会社团工作指南》,要求社团办事流程上墙上网,使民间社团组织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从而促进了群众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4 和谐社会视域下杭州休闲体育文化发展

随着世界范围里休闲时代的来临,杭州以其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秀美的自然风光,为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休闲体育文化涵盖了当今城市人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如高尔夫球、保龄球、台球、攀岩、滑板、帆船、越野等等。杭州在2010年被评为最具幸福感的中国城市第一名,其城市代表着中国的休闲文化。杭州高速持续的经济发展为杭州休闲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高效的动力引擎。4.1和谐社会为杭州休闲体育文化提供精神文化

近年来,休闲体育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日益紧张,精神疲劳现象越来越严重,人们渴望能够以轻松愉快的形式获得身心的解放,呈现生命该有的内在活力。休闲体育是一种自我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通过休闲体育运动,人能够调节身心,增进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培养自主的品格,使人自身得到和谐发展。积极倡导和开展科学、文明以及内容健康向上的休闲体育活动,可以享受生活乐趣、愉悦身心,促进社会安定团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4.2和谐社会为杭州休闲体育文化提供物质条件

杭州市的休闲体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的发展非常快。一方面杭州以其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秀美的自然风光,为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随着近几年杭州市体育设施的新建和改进,体育设施有了明显增加,重大体育赛事也开始逐渐增多。在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和“生活品质之城”理念的引领下,杭州举行了诸如浙江省暨杭州市国际马拉松赛、安利纽崔莱健康跑----杭州站、千岛湖国际公路自行车邀请赛、横渡钱塘江、国际冲浪挑战表演活动以及2011世界行走日中国杭州站等一系列休闲体育活动,使杭州市休闲体育得到了蓬勃发展。

然而要使杭州的休闲体育文化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创建以运动休闲为主题,以特色项目为支撑,以生活品质为诉求,以产业升级为目的,利用人才、科技、市场、民间资本和体制机制等优势,构建“国际性、品牌性、特色性”的运动休闲示范圈,在保证人们有充足的休闲体育活动场所的同时进一步推进运动休闲文化发展。

4.3休闲体育组织结构有待完善

2004年以来随着杭州休闲体育的发展,人们对休闲体育组织需求也不断增加,各种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赢利的或者非赢利的休闲体育组织不断出现,并且在杭州市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组织网络。当时最具有标志意义的是2006年杭州休闲运动协会的成立,协会成立至2007年已有个人会员1 000 多人和单位会员200 多家,但由于杭州休闲体育的组织发展受到较多因素的限制, 使杭州休闲运动协会由于运转上的困难而被迫注销。因此解决休闲体育组织力量相对薄弱,是杭州市发展休闲体育的重要课题。

结 语

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已经渗透到杭州人生活的每个环节。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也已正成为杭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能够促进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和谐社会也为杭州体育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的保障。

[1] 温家宝.春节团拜会讲话[EB].人民网,2005-02-23.

[2] 朱西周.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求实,2005(5):67-69.

[3] 纪涌盛.杭州市城市体育设施现状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3):29-33.

[4] 王岗.体育的文化真实[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5] 刘志敏.浅谈体育文化的内容与特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3(5).

[6] 冯胜刚.对"文化"和"体育文化"定义的求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6).

[7] 鲁飞.论体育文化的内核结构及我国和谐体育文化的内涵[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6).

[8] 胡庆山,郭敏,王健.论社会主义和谐体育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

[9] 虞重干,张军献.体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纽带[J].上海休育学院学报,2006 (1).

[10] 程路明.现代体育与和谐社会[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2):6-8.

[11] 潘勤.论体育在和谐社会发展中的功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4):41.

[12] 王茂生.试论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向[N].甘肃日报,2000-12-24(2).

[13]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ResearchonSportsCulturalinHangzhouwithVisionofHarmoniousSocial

XU Man

(Department of Sports, 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China)

Based on three forms of sports culture, this paper resear ches on the Sports cultare of Hangzhou from three parts which arte culture system, material culture and spiritual culture. Believes that sports culture can develop harmonious, which is not only developing humans themselves, but also nature and society. Meanwhile, the harmonious society provide security and material, system and spirit in developing of sports culture in Hangzhou.

harmonious social; Hangzhou city; sports culture

2011-02-18

徐 曼(1975-),女,浙江人,高级教练,硕士,主要研究民族传统体育.

1004-3624(2011)03-0029-03

G80-05

A

猜你喜欢

杭州市竞技杭州
杭州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竞技精神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