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缺年味

2011-02-19郭斯兰

浙江经济 2011年4期
关键词:不丹年糕车票

补缺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张灯结彩,但在欢乐声中也有人唏嘘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这年越过越有点不是滋味了。真的如此吗?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教授呼吁:尽快启动春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程。“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许多年俗文化都丢失了。如果从现在开始挽救,还是有东西可保护的,申遗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然,再过几年,整个中国都没有年味了。”他的倡议确实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

儿时的记忆总在提醒我们,过年是一年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过年就意味着可以穿上妈妈亲手做的新衣服,平时少见的美食可以不限量地享受一番,鞭炮、玩具和小伙伴一起撒欢都不会落下,还可以有一笔不多却属额外的收入——压岁钱。而对于大人,过年则意味着自己亲手写春联、打年糕和冻米糖,腌制各类肉食,炖鸡煮鸭,拉着自行车走街穿巷往家里置办年货。身体是疲惫的,心里却是乐乎乎的。

时移世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民众的荷包都一定程度上鼓了起来,这种变化直接导致春节置备程序的改变。物质的极端丰富使“过年”基本是用“钱”买出来的。要穿新衣服,拿钱买;要春联,拿钱买;要吃年糕、冻米糖,拿钱买;腊肉、腌鸡、年货等,超市逛一圈,还带车装的。对比之下,过去花费不短时日精心准备的春节,现在基本只要花钱,整一个准备过程缩短为:准备买什么、买到了什么。而过年的意义很大程度是寄于参与策划和准备、置办过程之中的,结果如何反并不重要,要的就是过程感、体验感。现代高节奏生活的冲击之下,人们的需求层次是提高了,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但消费者刷卡刷掉了过程,直奔结果的代价就是年味变淡了!

发展的成本现在看来还是不小的。拿“过年”来说,现代生活似乎掏空了年俗文化的过程,取而代之又填充进另一种忙碌。每到年关,电视新闻里总播着春运的新闻,回家的车票一票难求,常常有旅客滞留车站……而到了年初四左右,车票代售点又会排起长龙,刚到家没几天,又要准备复工了。过一个年,喝了多少酒、打了多少场牌,多数人可能无从记得,反正是醉了醒了、醒了醉了,赢了输了、输了赢了;要不然,就举家出门旅游过年。这样看来,年味又是浓的。

年味的变淡似乎有一种幸福感、体验感的缺失。说到这里,又不禁想起不丹所倡导的国民幸福。不丹的普通民众生活方式在我们看来是较原始的,但对他们来说,是满含幸福。某奢侈品牌手表销售代表说,在法国,消费者选购一款手表往往需要耗费4个小时,追求的就是“合适”二字,而在中国,他曾在一小时内售出8只手表,这就是“中国速度”,只要结果而过程的享受到变得次要了。

好在人们过年的心态、除旧迎新的愿望、大团圆的心理一如既往,国人的大年三十情节,依然那么执着。这让我们更愿意笃信,无论时代怎样发展,现代科技如何变换,“过年”在国人心中的神圣地位永不会改变,就好比千丝万缕的中国结。

有那么一天,当国家的现代化达到相当程度之后,人们又会回过头来,认真享受“过年”!

猜你喜欢

不丹年糕车票
年糕
打年糕
年糕
找车票
在不丹,用脚步丈量大地
不丹王国蹒跚前行的新闻传播业
请出示车票
共有多少种车票
不丹:一尘不染的幸福王国
为我代“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