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及对策

2011-02-19夏碧莹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体育用品体育产业体育

夏碧莹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0 前 言

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0]22号文件),首次将发展体育产业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中央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背景出发,从我国乃至世界上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出发,出台的重大战略举措。体育产业作为举世公认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健康产业,无疑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时至今日,一些地方和不少同志对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相当局限,更缺乏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决心和措施。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的分析,进一步研究提出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体育产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发展阶段之后,这些因素开始对体育产业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强大推动力。

1.1 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 645亿元人民币,快速地增长到了2010年的40万亿人民币,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4 500美元。国际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要素驱动阶段;二是效率驱动阶段;三是创新驱动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 500美元,标志着我国总体上已经跨越要素驱动阶段,而进入效率驱动阶段的前期,开始面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攻坚任务。研究表明,能否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解决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的问题,决定着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进入高收入国家乃至创新性国家行列[1]。这就使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业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体育产业作为横跨第二、第三产业的综合产业体,作为国际上公认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健康产业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的重要引擎之一。因此,毫无疑问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优先发展方面。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1.2 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激励理论(层次需求理论[2]),把人的需求划分为: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与归属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求等五个层次,并进一步指出:人在满足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后,必将开始对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追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已经并将进一步进入消费升级阶段。一方面,人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可以满足人们对多元生活和生活品质的追求;另一方面,我国自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后,又配套推出了“五一”、“十一”、“春节”等小长假制度,使得人们的闲暇时间大大增加。这使得文化、体育、旅游等越来越成为这一阶段新的消费热点,健康消费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时尚。据调查,目前我国各地的恩格尔系数已明显下降。以浙江省为例,2010年该省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4.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5%[3]。从国际经验看,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0%以下,就标志着居民生活水平由小康型进入富裕型,人们追求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将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1.3 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但经过近20年的探索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呈现出了高成长性的特点。一是体育健身娱乐业得到较快发展,运动休闲方兴未艾;二是较快建立了职业体育市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国内联赛,全国综合性大型赛事市场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三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我国体育用品产量已达世界总产量的65%,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用品“生产大国”[4]。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达0.52%。据浙江省调查,该省2008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为0.75%,且年增幅明显高于同期 GDP的增幅。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我国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了量化指标,提出“十二五”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增长率预期目标将达到15%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预期目标将超过0.7%,该产业预期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预期增长7%的速度。由此可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体育产业高成长性的特点已经并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但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体育产业无论总量,还是质量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据统计,2008年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平均规模已达到了占GDP2.13%的水平[5]。其中,美国20世纪90年代就达到了2%,2008年该国体育产业就达到4 400亿美元,成为十大支柱产业之一,仅美国篮球职业联赛一年创造的利润就高达50亿美元。然而差距很大,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前景无限广阔。

1.4 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

中央对体育事业特别是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持是一个不断推进的积累过程。1995年8月25日,全国人大八届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9月份,国务院又正式通过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2009年9月,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全民健身条例》;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至此,从国家层面完成了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的整体部署。为我国体育事业三项主体工作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从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持来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政策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2002年7月,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从体制改革等方面对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2008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明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要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兴办体育”。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第十七条明确要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并进一步指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生产体育用品、建设各类体育场(馆)及健身设施,从事体育建设、竞赛表演”等活动。国务院的《指导意见》下发后,全国各地都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加以贯彻落实。所有这些,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营造起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

此外,人口老龄化、城市化水平提高、科技发展、奥运周期作用等拉动体育产业发展的综合效应也已经并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伴随着老龄社会的来临,体育必将以本身固有的特征,以其与医疗保障更加紧密互动的方式,在国民健康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城市化加速推进,人口大规模聚集,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必将促进体育服务产品消费群体日益扩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现代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必将大大拓展体育竞赛表演即时收看的范围,必将大大提高体育的社会影响力;北京奥运会对人民群众体育热情、场馆建设、体育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强烈刺激和推动,必将对体育产业产生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2 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面对体育产业业已显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应立足于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主线,从各地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抓住机遇,用足用活各种有利因素,以努力把体育产业打造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逐步发展成支柱产业为目标,以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服务市场,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等为重点,积极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卫生、传媒、会展、电子信息、金融保险等产业的互动发展,不断延伸体育产业的产业链,使其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综合效应。

2.1 以培养有偿健身意识和完善健身设施为重点,大力推进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健身服务业已快速起步发展,但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仍然很低。1987年美国去健身房锻炼的有1 370万人,1998年锻炼的人数上升到2 420万人,2007年,美国参加健身俱乐部的人口已达5 000万人。这个产业的营业额已从1998年的916亿增加到2007年的20万亿美元[6]。因此,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为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加以推进:

一是积极引导和增强民众健康消费的意识。尽管从理论上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对体育消费出现内在需求的阶段,但由于长期形成的消费观念、体育锻炼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人往往选择健走、跑步以及使用社区简易公共器械等锻炼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已达4亿,而健身服务业规模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去甚远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要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使群众进一步认识到专业化的健身技能培训和专业化的健身器械使用,能有效地提高科学锻炼的水平,更好地增强人的身体素质,丰富闲暇时间生活。从而进一步使各类健身俱乐部发展成为人们锻炼身体的场所、休闲社交的平台。

二是挖潜和拓展并举,进一步加大健身设施管理与建设的力度。据调查,目前我国各类体育场馆的数量已超过61万个,人均体育场地近1m2。但这些体育场馆67%是教育部门所有,25%为体育等部门占据,剩下近8%可供老百姓使用[7]。这一数据表明,我国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存在着总量不足和现有设施利用率不高并存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应顺应广大群众的需求,依托市场,充分利用开发公共体育设施。积极探索公共体育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特别是学校体育设施向全社会开放的力度。可以通过组建市场化运作的专业体育设施管理公司等形式,逐步实现对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专业化管理,不断提高公共体育设施使用功能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要求。另一方面,应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健身服务业,大力发展和推广体育健身服务的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不断提高健身服务水平。

三是要积极探索发展户外运动、极限运动等新的健身服务项目。从当地山水等自然资源和体育资源的禀赋特征出发,科学规划,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开发以极限运动为代表的运动休闲项目,以竞技娱乐化的方式,让人们体验运动的快乐、获得身心的健康。

2.2 以健全体制机制和打造品牌赛事为重点,大力推进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

竞赛表演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本体产业是任何国家发展体育产业的核心和支柱,从世界体育强国的发展经验来看,竞赛表演业或许并不是所在国体育产业中规模最大的产业体,但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如,2008年美国4大职业联赛的全部收入为195亿美元,只占美国体育产业总量的4.75%,却吸引了美国近千万的观众,带动了其他体育产业上千亿的产值。实践证明,竞赛表演业这种产业影响力是其他任何产业所无法比拟的[8]。近年来我国竞赛表演业尽管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我国足球、篮球、排球、兵乓球等职业联赛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指导意见》的精神,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应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健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盈利性与非营利性分来”的原则,切实解决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垄断体育赛事资源以及管办不分的问题,真正使各运动项目单项协会实体化,成为职、权、利相统一的独立核算的纯社团性的实体单位。从明晰产权关系、经营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从避免行业恶性竞争、规范比赛秩序、合理配置资源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业体育行业自律机制;从电视转播权转让收入、门票收入、赞助收入(广告和冠名权)、运动员转会、标志性产品开发等方面,建立健全起一整套市场开发营销机制。总之,以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健全完善,切实加快体育竞赛表演业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步伐。

二是积极引进和举办各项高水平的体育比赛,进一步激活竞赛表演业市场。各地应充分利用当地场馆资源,积极引进举办国内、国际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并以此为载体推动当地体育产业的发展。如,浙江省近几年来大力推进“一市一品”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该省宁波市北仑区自2005年起,连续6年成功承办了包括2次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内的9次国际女排赛事,最多时有14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电视转播,比赛中每天新闻报道超过1 000条。这不仅有效地激活了当地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而且迅速提高了北仑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知名度,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一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三是努力打造品牌赛事及商业模式,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经济社会效益。美国篮球品牌赛事NBA、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等之所以被称为世界顶级赛事,这与其品牌形象的打造和推广、商业模式的形成与完善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研究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品牌形象打造上,要注重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管理,以此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荣誉度与诚信度,进一步扩大品牌赛事的社会影响力;在品牌的商业开发上,要进一步加强与赞助商及传媒、中介等相关行业的互动发展,建立起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这种良性互动的伙伴关系。我国要从建立制度和机制的视角,总结当地的实践,借鉴国外的经验,探索形成成熟的品牌赛事的商业开发模式和组织举办模式。

2.3 以品牌化经营和集群化发展为重点,大力推进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

体育用品制造业是我国体育产业中发展很快、规模最大的一个行业。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众多,但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用品品牌[9]。当务之急是要按照国家“做大做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要求,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

一是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大力培育开发自主品牌。采取政府资金引导、银行资金资助、资本市场融资等各种形式,积极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的强度,通过引进国内外一流人才、与著名的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合作,联合国内同类企业组织集中攻关等途径,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同时,要加大品牌培育的力度,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包装,进一步找准市场定位,凸现产品个性,打造核心价值,策动广告宣传,构建营销网络,不断提高产品的文化、科技内涵和增强产品的品牌效应,使自主创新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向世界。在此过程中,还要善于学习借鉴耐克、阿迪达斯和李宁牌、安踏等国内外著名品牌成长成功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品牌开发培育办法,充分彰显自主品牌的个性特点,巩固和扩大客户群体。

二是要不失时机地推动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的转变,促进企业和产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要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用地等扶持措施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促使其做大做强,使其在国内乃至国际同类产品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其对区域内部同类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强行业整合,形成产品生产链上的垂直分工和横向协作体系。以龙头企业的主导品牌为主体,整合区域内各种企业资源,由龙头企业负责产品总装、研发、营销,由中小企业负责零部件生产,进一步提高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和协作化水平,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要大力推进技术研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营销供应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三是要不断加快推进体育用品标准化建设。从提高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发,加快制定完善体育用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大对涉及强制性标准体育用品质量监管的力度,加大体育用品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切实推进体育用品产品的认证工作,进一步构建起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质量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和认证体系,为打造民族品牌,做大做强体育用品制造业提供规制保障。

2.4 以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为重点,大力构建发展体育产业的环境和条件

现代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一项后发且弱势的新兴产业在其起步发展阶段,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强力支持至关重要。迈克尔·伯特在“钻石模型”中,特别强调了一个国家除了资源禀赋之外,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导性[10]。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出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措施。

一是要科学制定规划体系。对当地体育产业发展进行总体布局,进一步将体育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并切实制定实施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对当地的优势行业、优势产品进行重点扶持。

二是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各地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会同各类高校和科研院所,切实加强对世界各国体育产业政策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发展培育政策措施的跟踪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出台每一阶段促进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支持上形成比较优势,使之能始终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是要不断完善示范体系。实践证明,我国长期采取的以评选名牌产品、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等为抓手,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要进一步总结全国各地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做法,从国家级产业基地打造,名牌产品培育,产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发展以及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业等不同类型体育企业成长等不同的角度,建立起一个全方位、多层面的典型示范体系,为各地体育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树立标杆。

四是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目前,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还没有出台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也只有体育彩票管理的相关规定。要认真研究体育立法先进国家的做法,并从我国实际出发,抓紧研究制定针对体育健康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中介服务,体育用品制造业等专项法规,以整治和规范体育产品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中的突出问题,以法制的力量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建设体育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梁小民,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斯洛.马斯洛的智慧:马斯洛人本哲学解读 [M].刘烨,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 林吕建.浙江蓝皮书 2011浙江发展报告(社会卷)[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1.

[4] 何冰,等.中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7):14-22.

[5] 杨越.体育强国:未来1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育事业的需求[J].体育科学,2010(3):7.

[6] 李文超,王方.体育产业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点的影响因素分析[C].第22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产业与体育与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08.

[7] 陈鹏.中国体育:亚运会后何去何从[J].瞭望(新闻周刊),2010(48):42.

[8] 赵海龙.反垄断法对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的影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1).

[9] 杨强.体育强国发展战略的思考:突破与不足——基于《关于加快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解读[J].体育科学,2010(9):16.

[10]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体育用品体育产业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3KG北京智滔伟业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应用于体育用品的先进复合材料的高性能脱模系统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我们的“体育梦”
3项体育用品国标将成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