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桥效应”对海岛民俗体育文化影响研究
——以舟山市为例

2011-02-19黄晓东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跨海大桥通车海岛

黄晓东

(浙江海洋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部,浙江舟山316000)

舟山群岛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岛上开荒辟野,捕捉海物,生息繁衍,开始从事渔盐生产。海洋民俗体育是海岛民众在生产生活中借助海洋资源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海洋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1]。长期的渔业生产中,渔民创造了众多的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这些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既是千百年来舟山群岛渔民智慧的结晶,再现了渔民的生产生活,也是世代渔民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一部分。2009年12月25日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由跨海大桥催生的“大桥时代”和“大桥经济”发展局面已形成,舟山群岛社会和经济发展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7月,国务院批准的《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中,正式提出设立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在起草的《浙江省海洋经济产业带规划》,提出把舟山作为海洋经济产业带的核心区域;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率领的中国工程院“浙江沿海”项目调研组,在对舟山两次调研基础上,提出“开发以舟山群岛为主的海岛,作为今后浙江和中国东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来看,舟山跨海大桥对舟山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只是刚刚开始。在此形势下,海岛民俗体育文化的自然发展状态明显滞后于由跨海大桥影响下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并未就此采取有效保护和发展海岛民俗体育文化的措施,海岛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分析表明,海岛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跟不上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保护和发展措施不力时,将导致部分民俗体育文化流失,对戴维红等提出“经济、文化、社会效益是民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提出质疑。

1 舟山跨海大桥建设背景

长期以来,因一水相隔,舟山孤悬海外,“四面皆海,非舟楫不相往来”是舟山最形象真实的写照,加上受台风、海浪、大潮等恶劣自然条件影响,常使本来交通不便的舟山更加被边缘化,海岛社会和经济也因此受到极大制约。弃水登陆,直抵彼岸,成了舟山人追求的梦想。舟山跨海大桥(又名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甬舟高速公路(G9211)的主要组成部分。跨海大桥由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起自舟山本岛的329国道鸭蛋山的环岛公路,经舟山群岛中的里钓岛、富翅岛、册子岛、金塘岛至宁波镇海区,与宁波绕城高速公路和杭州湾大桥相连接,跨4座岛屿,翻9个涵谷,穿2个隧道,投资130亿元。2009年12月25日下午在金塘岛举行了大桥通车仪式,当晚23时58分,大桥正式对社会车辆开放。舟山跨海大桥从1999年9月26日第一根钢管桩打入岑港镇大田岙与里钓山岛之间的岑港水道间,到全部工程完工通车,历时10年有余。跨海大桥全长约50公里,整座跨海大桥建成后,舟山与宁波、杭州的车程距离将大大缩短,再加上已经建成的杭州湾大桥,舟山经杭州湾南岸到达上海的车程也将缩短到3h,使舟山更紧密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舟山群岛全面进入大桥时代。在舟山群岛,跨海大桥工程一度被视为舟山人的“希望工程”,甚至被誉为“第二次解放”,可见舟山跨海大桥对舟山群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2 舟山跨海大桥对舟山群岛社会经济影响

2.1 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对舟山社会发展的影响

2.1.1 改善海岛交通局面。舟山跨海大桥通车,使出入岛客流量大幅增加。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交通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排队等候轮渡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彻底告别“非舟楫不相往来”的现状,舟山本岛也因此由四面临海变为“半岛”。千岛之城舟山与大陆有了全天候通道,进入宁波、杭州、上海的1、2、3h交通圈,同城效应明显。据报道,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后,外地游客明显增加, 2010年1-6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62.27万人次,同比增长23.9%[3]。

2.1.2 促进“大岛建,小岛迁”步伐加快。舟山跨海大桥通车后,“大岛建,小岛迁”工程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舟山市是中国唯一以群岛设立的地级市,全市共有大小岛屿1300多个,为改善边远小岛渔农民的生活条件,舟山市对居住条件不佳的悬水岛屿,进行异地跨区域集中建设和安置,对偏僻村落或规划中需搬迁的村庄,有条件的整村整体搬迁,缺乏条件的在规划指导和控制下逐步集聚搬迁,即“大岛建,小岛迁”工程,该工程有效地推进了海岛城乡一体化建设。舟山市自2002年以来,开始实施“大岛建,小岛迁”工程,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舟山群岛共有住人岛屿103个,而2009年调查显示有人住岛屿98个,而据舟山市政府最新的规划,到2012年将再完成18个小岛整体搬迁,10个小岛部分搬迁,工程进度明显加快。这项工程的加快,与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有密切关系。连岛、跨海是舟山村落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的前提,“大桥经济”是舟山村落社会结构演变的内在动力[4]。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一方面使海岛民众意识到交通畅通给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便利,由小岛向大岛搬迁的愿望更为强烈;另一方面,给舟山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工程的进行创造良好条件。

2.1.3 促进渔民转产转业。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直接或间接导致渔民转产转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生态环境破坏,渔业资源短缺直接导致部分渔民转产转业。随着大桥时代的到来,海洋渔业为主导的舟山产业经济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海洋旅游、海洋渔业、港口物流和船舶制造业四大主体产业经济,这些产业的发展,都依托于现有的海洋资源,使海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一些海洋资源得到破坏,近海已经很难捕到鱼,直接导致一部分渔民离开渔业,靠其它手段谋生。

其二,产业经济多元化发展促使部分渔民转产转业。舟山跨海大桥建设前,海洋渔业是舟山的支柱产业,而大桥建设以来,舟山的产业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由原来的单一产业经济向多元化发展,海洋旅游、海洋渔业、港口物流和船舶制造四大产业经济格局已基本形成。新型产业的发展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创业和就业机会。

其三,渔业现代化程度提高促使部分渔民转产转业。舟山跨海大桥通车,为舟山与大陆提供了一条全天候的通道,也让渔民意识到,海洋渔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鲜活海产品可以更为安全快捷地运到外地,大大提高了渔业的经济效益。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资本薄弱渔民无力购买现代化设施而被迫从渔业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渔业现代化程度提高使从业人员也开始由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且机械化和电子信息化程度提高使大大节省了人力,一部分渔民到其它行业谋生。

2.2 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对舟山群岛经济发展影响

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使舟山的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区位机遇是指通过优化空间关系,促进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各种机遇[5]。跨海大桥在舟山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过程中,充当了区位机遇角色。舟山市是我国唯一以群岛建立的地级市,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等辽阔腹地,面向太平洋,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踞我国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水道交汇枢纽,是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与亚太新兴港口城市呈扇形辐射之势。同时,舟山是中国新兴的海岛港口旅游城市,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渔、港、景”自然资源,舟山跨海大桥构筑出了一条全天候的舟山与大陆通道,使舟山从孤悬海中的岛屿,变成同大陆相连的半岛,成为大陆伸向海洋的港口城市,实现了海岛同大陆的连接,把发展海岛特色经济与大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密切结合起来,把中国最好的深水岸线资源与广大幅地密切结合起来,对进一步开发舟山海洋资源,推动浙江省、长江三角洲乃至中国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据报道,舟山跨海大桥通车后,舟山市2010年一季度 GDP增长15%以上,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23.9亿元,同比增长35.1%,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综合得分275.39分,列浙江省第一,高出全省平均54.63分[6]。舟山群岛港阔水深,紧挨国际航运主航道,各岛与国际主航道的航距均在1h内,拥有15m以上的深水岸线 200.2km,20m的深水岸线103.7km,建港条件十分优越。据测算,1个年炼油能力1000万吨的石化企业,办在舟山比办在上海每年可节约的运输和能源成本为4.5亿元,比办在南京节省6亿元。

3 大桥效应对海岛民俗体育文化影响

为了解目前海岛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研究者走访调查了众多的渔农村社区,与渔农民进行深入交流。谈起海洋民俗体育,只有一些年长渔民知晓,但因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这些海洋民俗体育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只能成为脑海中的回忆。而对青少年,提起海洋民俗体育,更多的是不知道,更不要说是参与,在他们的生活中,是一些现代竞技运动项目,特别是球类项目。因此,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在年龄结构上面临严重的脱节现象。作为政府部门,除举办一年一度的海洋民俗体育运动会外,并没有采取其它有效保护和发展措施,而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开发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效益并不理想。总体来看,舟山群岛的海洋民俗体育文化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在当前形势下,并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和发展措施。跨海大桥催生的“大桥时代”和“大桥经济”发展局面已然形成,社会的变迁和经济快速增长势必影响到海岛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外来文化渗透,使现代运动项目成为海岛民众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促使外来文化更快更易地渗透到海岛民众生活中,改变海岛民众生活方式,现代体育运动项目逐步替代海洋民俗体育项目成为健身和休闲娱乐重要内容。我国自古有谚云:“南人善舟,北人善马”,说明体育活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海岛与大陆交通改善,与宁波、杭州、上海形成1、2、3h交通圈,同城效应明显。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产业流、信息流的畅通。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既是一种体育文化,又是一种海洋生活文化。在舟山跨海大桥通车影响下,一方面,海岛民众与外界的接触面和频率大幅度增加,一些新鲜事物和新的信息能够快速进入海岛民众的生活,代替一些传统的陈旧的事物;另一方面,一些现代化的企业纷纷落户舟山群岛,外来人口大量流入,他们在改变海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长三角发达地区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逐步渗透到海岛民众生产生活中。另外,在新渔农村建设过程中,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一些新型的项目,为一些现代体育运动项目进入海岛渔农村社区创造了条件。在外来文化影响下,一些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更快更易进入海岛民众生活,特别是对海岛青少年影响,代替一些海洋民俗体育项目,成为人们锻炼身体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

3.2 渔业现代化使渔民远离海洋民俗体育文化

渔业现代化的最重要表现就是机械化和电子信息化程度提高,使渔民远离渔业生产过程中的体力劳动,从而导致渔民远离海洋民俗体育活动。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渔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靠人力操作的渔业捕捞设施逐渐被现代化的渔业捕捞船取代,渔民由单纯的体力型劳作向技术型转变,从而造成一些渔民在作业过程中与渔业捕捞设施不直接接触,久而久之一些船上开展的海洋民俗体育活动从渔民的生产和生活中消失。如升帆俗称拔篷,因风帆面积大而沉重,渔民升帆需要众人参与并耗费巨大的体力和上肢力量及掌握一定技巧,以“升帆”动作为特征的船上民俗体育竞技项目应运而生;摇橹其实是摇船比赛,一般在舢板上进行,摇橹竞技主要是臂力和技能的比赛。随着渔业机械化程度提高,木帆船由机帆船,风力和人力作为渔船的主动力被机械能所代替,久而久之这些船上开展的海洋民俗体育活动就从渔民的生产和生活消失了。民众参与民俗体育的现状反映了民俗体育传承的活力[7]。长此以往,渔业现代化的程度越高,渔民在渔业生产过程开展海洋民俗体育活动的机会越少,势必影响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3 “大岛建,小岛迁”工程加快,加速部分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流失

受民俗体育文化地域性特征影响,“大岛建,小岛迁”工程加快,导致部分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流失。地域性是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决定民俗体育地域性特征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因素[7]。“小岛迁”工程使原来在小岛上传承的一些海洋民俗体育文化面临失传的可能;“大岛建”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渔农社区配套体育设施相对完善,渔农民不用再利用原来的生产作业工具进行娱乐活动,而是与城市生活接轨,一些现代体育运动项目逐步代替了一些海洋民俗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一部分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流失。

3.4 渔民转产转业,使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主要传承者严重流失

渔民数量减少,将危及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给舟山群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一部分渔民转产转业,渔民数量骤减。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是由沿海渔民创造并传承发展的,活动的主体也是渔民。因此,大量渔民转产转业直接导致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主要传承者严重流失。

3.5 旅游业发展将带动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开发

舟山跨海大桥通车促进了海岛旅游业的发展,给海洋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对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积极意义。2005年,舟山市开发建成了第一个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开发项目――中国秀山岛滑泥主题公园,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前,客流量稀少,经营状况堪忧。2009年12月,舟山跨海大桥通车后,外地游客明显增加,主题公园却面临接待能力不足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从全市旅游业来看,2010年1-6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62.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9%和22.3%,海洋旅游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海洋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一方面对外宣传了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海洋民俗体育活动中;另一方面,海洋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让政府、投资人和当地民众受益,会更加关注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开发。

4 海岛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对策分析

4.1 引进校园,促进海洋民俗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

进入学校体育范畴,是实现海洋民俗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民俗体育项目通过挖掘、整理、选择、引进到学校,与学校体育协调发展,使民俗体育逐渐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8]。目前,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面临严重的脱节现象,参与海洋民俗体育活动的都是老一代渔民,青少年参与者甚少。海洋民俗体育进入学校体育范畴,一方面丰富了学校体育资源,打破了竞技体育一统天下的局面,给体育课堂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民俗体育经过适当的整理,在学校体育课堂广泛开展,大大增加了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活力,并得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被更多人知晓。因此,把海洋民俗体育文化引进校园,既能让海洋民俗体育活动开展起来,又能让其在青少年中传承和发展下去,是发展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标本兼治的有效途径。民俗体育进校园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然而现实中,付诸实践并非易事,特别是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海洋民俗体育活动依托“海、沙、泥、船、港”等海洋资源,因而对开展校园海洋民俗体育活动的场所提出了新的要求,且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因此,要真正让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进入校园,还得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4.2 加强并引导海洋民俗体育旅游项目开发

发展海洋民俗体育旅游是海洋民俗体育文化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可促使海洋民俗体育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舟山跨海大桥2009年12月25日建成通车, 2010年1-6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62.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9%和22.3%,说明跨海大桥通车极大刺激了舟山的海洋旅游业,而大量的客源为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个好的民俗旅游项目,就好比一张好的城市名片,能提高城市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如印象丽江,就是通过大型歌舞节目向旅客展示民俗文化的旅游项目,它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丽江这座城市的品牌形象,是一张无形的名片,为丽江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搞好海洋民俗体育旅游,投资人可以获得投资回报;海洋民俗体育旅游的开发离不开有一定技能或相关背景的渔民,因此一部分渔农民将直接参与到海洋民俗体育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并受益;海洋民俗体育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餐饮、住宿和就业等行业发展,创造一定社会和经济效益。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有其自身特点和文化内涵,在开发旅游项目时,应充分予以考虑。只注重民俗体育经济功能的开发,而没有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支撑,民俗体育将会昙花一现,是没有持久生命力的短期行为,不利于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9],避免过度追求商业化而失去其本性。总之,通过开发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可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促使人们更加注重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有效增加了海洋民俗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4.3 成立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保护组织

成立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保护组织,可有效防止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流失。当前海洋民俗体育文化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节奏,一部分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正在或已经流失。如,“大岛建,小岛迁”工程、渔民转产转业,其实都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在这些过程中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流失与我们无意识地保护存在密切关系。成立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保护组织,可以在这些事物发生前,搜集相关资料,采取相应地保护措施,如制作图书、音像等资料,从而有效防止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流失。搜集整理海洋民俗体育文化只是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保护组织职责的一部分内容,该组织应该在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承担相应工作,适时向政府部门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向民众公布海洋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状况,引起政府和民众重视与支持。另外,建议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保护组织由政府部门成立,有一定政策和经费支持,便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4.4 加强渔农村社区体育建设

发展渔农村社区体育,是海岛民俗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特有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是各种民俗体育的源泉和土壤[10],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是依附于一系列海洋民俗活动之中,活动的载体是“海、沙、泥、船、港”等海洋资源,且海岛渔农村社区独特的地域环境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只有加强并引导渔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海洋民俗体育活动,特别要利用好海洋渔业的季节性及国家有政策规定的休渔期等时机,让海岛民众真正参与到海洋民俗体育文化活动中,才是海岛民俗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

5 结束语

研究表明,当海岛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节奏,保护和发展不力时,将导致部分民俗体育文化流失。然而,跨海大桥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只是起到区位机遇的作用,把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跨海大桥效应也仅是万千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民俗体育文化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问题。

[1]黄玲.海洋民俗体育的内涵、流变及发展策略[J].中国体育科技,2009(5):132-136.

[2]戴维红,许红峰.民俗体育研究回眸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8(9):47-50.

[3]徐莺.借大桥东风,我市旅游持续升温[N].舟山晚报, 2010-07-20(3).

[4]曾沛源,蔡勤禹.大桥时代背景下舟山村落经济社会结构变迁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25(3):30-33.

[5]李子蓉,吴聘奇,汤建中.“跨海大桥时代”的区位机遇与舟山的区域响应[J].上海经济研究,2007(9):76-82.

[6]董佩军.今年一季度我市经济实现“开门红”[N].舟山晚报,2010-04-17(2).

[7]涂传飞,余万予,钞群英.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1):6-9.

[8]陈红新.谈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9-121.

[9]郎春勇,李刚,李伟艳.对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民俗体育演进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165-167.

[10]张国栋,刘坚,李运,等.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1):4-7.

猜你喜欢

跨海大桥通车海岛
江北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宋代跨海大桥——洛阳桥
通车!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石泸高速公路(红河段)正式通车
走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
在海岛度假
成宜高速预计明年建成通车
SVG在舟山跨海大桥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舟山六横跨海大桥获国家发改委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