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建构创先争优活动制度机制的思考
2011-02-18祝福友
□张 明 祝福友
(1.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上海 200433;2.91045部队,上海 200940)
新形势下建构创先争优活动制度机制的思考
□张 明1祝福友2
(1.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上海 200433;2.91045部队,上海 200940)
建立健全创先争优的制度机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工程,可以不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是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保证。建立健全决策、教育、激励、“一诺三评”、管理的制度机制对于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有章可循,基层先进性建设沿着科学发展轨道扎实持续地推进十分重要。新形势下建构创先争优活动制度机制:必须搞好顶层设计,科学勾画制度机制建设的蓝图;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建构制度机制的针对性;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建构制度机制的有效性和必须勇于破旧创新,建构与时俱进的制度机制。
创先争优;制度;机制;建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和机制,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党中央向全党发出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这一举措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始终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信心和决心,反映了党中央切实推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度和深度。创先争优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持久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持续深入地推进创先争活动,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完善的制度机制。
制度,指一个组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也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体系,如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等。机制,通常是指复杂系统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通过它们之间的有序作用而实现整体目标、发挥整体功能的运行方式。机制也指系统各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制度是基础,没有制度就没有机制;机制是制度的灵魂,有了机制才能使制度运作起来发挥作用。
一、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制度机制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建立健全创先争优的制度机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工程,可以不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是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保证。
(一)有利于促进党员的理论学习,进一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
学习靠自觉,也靠制度。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把学习作为提高干部素质、提升工作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举措,常抓不懈。1989年中央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省部级在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的通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衡量一个党组织是不是学习型党组织,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看有没有一套科学完备、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学习型党组织之“型”,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学习的常态化和制度化。有了科学的制度机制,才能把原则性要求变成操作性要求,把软指标变成硬规定,从而使学习逐渐成为一种内在需求和生活方式。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使学习持久坚持下去,就需要用制度和机制来约束督促,充分发挥制度和机制的保障作用,明确学习的时间、内容、目标、责任以及健全考勤、交流、通报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集体学习制度、培训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轮训制度、党员干部自学制度等相关制度,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强化党员干部的日常学习,激发个人自学的内在动力,形成良好的学风。从而加强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念信念。
(二)有利于激发党员的创先争优热情,持续推进和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当前,部分基层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热情不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消极倦怠型。在党内连续开展“三讲”、“三个代表”、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后,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内心出现了消极、倦怠、冷漠的情绪。二是被动应付型。部分基层党组织以活动落实活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个别党员被动参与、机械应对。三是情绪畏难型。创先争优活动系统性、针对性强,具体到各个层面、单位差异较大,而部分基层党务干部能力偏弱,存在着“不会抓”的畏难情绪。四是临时任务型。有的基层组织把创先争优活动看成是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一项“临时性任务”,存在着“时间到、任务完”,抓一天少一天、过一秒算一秒的错误认识。五是坐享其成型。有的单位缺乏长远规划和主动作为的意识,等着机关发计划,靠着上级抓落实。
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反映了对活动的深刻意义认识不到位,创先争优的动力还不足,与当前面临的实际结合还不够紧密,从而影响到创先争优活动的持续推进,影响到创先争优活动的真实成效。深入分析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完善的创先争优活动制度机制,可以促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强大的组织领导下,融入到浓厚的活动氛围中,自觉参与其中;通过学习教育,深刻认识活动开展的深刻内涵;在查找发展瓶颈、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激发创先争优热情;在典型引路过程中,“选出尖子,拉住底子”,“发扬优势,弥补短板”,在同其他单位、别人、自己比的过程中,查漏知不足,知耻而后勇,从而持续深入地推进活动的有效展开。
(三)有利于解决党建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同志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提高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以科学理论指导、以科学制度保障、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创先争优本质上讲的就是科学发展问题,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工作以及完善长效机制。因此,创先争优活动与科学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相互促进的。可以说,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入,反过来它必将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也正是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建设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宝贵契机。当前,一些基层组织存在着思想政治领导偏弱、工作思路不清晰、建设目标不明确、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
在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过程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集体智慧,形成了一些解决具体问题的良好办法和措施。例如,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双争”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党内的创先争优带动基层的“双争”开展,调动基层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基层全面建设科学发展;又如,以重大任务为牵引带动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先争优活动保证重大任务的完成,有效提高了战斗力水平。这些办法和措施,经过总结、提炼和归纳,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制度和机制,有效地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从而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二、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制度机制的总体思路
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创先争优活动制度机制,客观上要求在目标规划、党员教育、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典型引路、督促检查、评选表彰等方面建立比较具体的程序性法规或操作方法,才能更好地破解基层党组织建设难题,更好地激发基层党员的参与热情,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有章可循,基层先进性建设沿着科学发展轨道扎实持续地推进。其中建立健全决策、教育、激励、“一诺三评”、管理的制度机制尤为重要。
(一)建立健全决策制度机制
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规划,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和措施。良好的制度机制,可以确保所确立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规划更具科学性。一是广泛听取党员意见。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和规划,是基层全面建设的重大事项,必须广泛征求全体党员的意见;特别是对同党员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党员的参与度,使决策既符合客观实际,又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集体决策。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和规划,必须由支委会集体讨论,投票表决,决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匆忙拍板,必要时可通过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三是明确个人所负责任。目标和规划一经作出,就要具体落实到个人负责组织实施,以防止职责不清、互相扯皮、逃避责任的现象发生。
(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机制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员教育是关键。一是建立健全教育的领导制度机制。要把党员经常性教育列入组织建设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要建立领导上党课制度,以增强领导的责任意识。要建立党员教育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明确各级党组织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基层党组织每年要制订年度教育计划,规范抓好教育落实的具体措施。二是建立健全经常性教育管理制度机制。一方面要把学习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党员的学习教育不仅在党团活动日,而是贵在经常,党支部应当抓好具体过程。要严格落实集体学习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完善个人自学、学习考勤、学习通报、学习形势分析等制度,拿出刚性措施,把学习变成硬指标、硬任务。三是建立健全学习奖惩制度机制。对成绩显著的党支部给予表彰,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党支部给予批评并限期整改;对在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个人,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鼓励,并在干部的提拔使用、进修深造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那些责任心不强,给工作带来损失的人则应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者给予处罚。
(三)建立健全激励制度机制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强调指出:“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健全党内表彰制度,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这对我们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制度机制给予了很好的启示。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有片面性和简单化的问题。比如,在工作对象上,往往只关注部分困难党员,忽视其他党员,缺乏全面性;在工作内容上,往往重生活帮扶,轻政治激励和思想关怀,缺乏系统性;在工作方法上往往重季节性的给钱给物解燃眉之急,轻常态化帮扶,缺乏长效机制。为此,在激励制度机制建立健全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健全完善党内激励制度机制。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推行党务公开,保障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要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工作、生活条件,切实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要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干部进行大力表彰;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培育和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使广大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另一方面是健全完善党内关怀制度机制。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广泛谈心交心活动,掌握党员的思想和工作情况,达到党员之间加强了解、沟通思想、增进团结的目的;要对生病住院、思想波动、工作和生活遇到重大困难、长期外出返家、无故不交纳党费、不过组织生活的党员,进行党内探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思想疙瘩;要对老党员、长期患病的党员、生活比较困难的党员集中进行走访慰问,特殊情况随时走访慰问。
(四)建立健全“一诺三评”制度机制
经过广泛的实践和检验,“一诺三评”已经成为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参与、保持经常、取得实效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机制。“一诺三评”制度机制的建立健全,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承诺要具体实在贴近实际。承诺只有着眼兑现,才能躬身践行。承诺要紧密结合实际,承诺内容要与本人岗位、职责相联系,承诺目标应与本人能力相适应,承诺事项应避免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基层党组织承诺应围绕中心任务和基层科学发展,着力在“创”字上做文章。党员个体承诺应从履职尽责、提高能力素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着力在“争”字上做文章。二是领导点评要敢于较真碰硬。领导点评关系到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方向与质量。要防止领导点评不具体、不准确、不较真,承诺和点评“两张皮”,点评不敢见人见事,针对性不强,千人一面。紧紧围绕承诺兑现情况“点”到每个支部、每个党员,肯定取得的进步、点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督促承诺事项通过平时的努力去兑现,使领导点评切实成为解决问题、兑现承诺、推动进步的重要环节。三是群众评议要坚持客观公正。群众评议是衡量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重要途径。要防止群众评议走过场;防止评议缺少客观依据,评议前情况不明,评议时跟着感觉走;防止评议只说好不说差,奉行“好人主义”;防止组织评议的形式不够科学,不能反映活动的真实情况。应搞好思想发动,为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营造良好的氛围;党委机关要细化测评内容,明确测评标准,让群众在评议时有依据、好把握。在评议的组织上,应有利于群众了解情况。四是评选表彰要利于激发热情。评选表彰是激发创先争优活动动力、推动单位发展和个人进步的有效举措。要防止“平时”不争“评时”争,重视经常性考评;防止轮流坐庄,注重实绩;防止典型宣传不到位,实际利益不挂钩,做好“下篇文章”。因此,评选表彰要坚持重在平时,平时算好小分,评时才能算好大帐;要坚持群众公论,把评比的标准和条件交给群众,把量化排队情况和群众测评结果进行公示,党支部对照标准实行透明评选;要坚持政策激励,完善各项激励措施,让先进得实惠,让后进坐不住,形成良好的创争氛围,激发官兵的内在动力。
(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机制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1]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党员的成长与进步、党员主体地位的发挥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按照党章规定的要求,落实好组织生活,确保组织生活质量,才能对党员实行科学管理、分类管理,促进党员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一是要健全完善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基层党组织每季度一次党员大会、每月一次党支部委员会、每月一次党小组会、每季度上一次党课,这“三会一课”在内容的安排上,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实际情况,做到科学合理;在方式方法上,要勇于创新,把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生动性融为一体,切实帮助党员强基固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健全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评议党员是对党员年度、阶段性或特殊时期的综合考核与评价,目的不仅要把党员取得的成绩亮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党员对照党章,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定今后改进的方向,以确保先进性能在党员身上充分体现。然而,在民主评议党员过程中,基层党组织也存在着走过场、避重就轻、消极应付、多唱赞歌的现象和问题,没有达到民主评议的真实目的。因此,在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过程中,评议标准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进行调整和充实,不能年年一个样;评议期间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切实帮助党员查找问题,提好建议;做好党员评议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广泛听取群众的建议;特别是对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以上不缴纳党费、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的“三不”党员,要做好转化工作,对不符合党员标准的党员,及时按程序做好处理。三是健全完善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制度。党支部应建立外出流动党员管理卡,实行“一人一卡”管理,详细记录流动党员的流向地域,具体工作、生活情况,联系方式和教育培训学习情况,解决好流动党员无人管的问题。
三、新形势下建构创先争优活动制度机制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制度机制建设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具体的操作性,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我们立足实际,着眼全局,总体规划,精心设计,构建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制度,形成结构完整、配置科学、程序严密,能充分发挥制度整体功能和实际效能的机制。
(一)必须搞好顶层设计,科学勾画制度机制建设的蓝图
科学建构创先争优活动的体制机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好比构建一个大厦,首先必须搞好顶层设计,勾画出制度机制创新的蓝图。有了这个蓝图,才能避免建构具体制度机制的盲目性,防止走弯路。制度机制的建设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考虑。从宏观层面上,主要侧重于制度建设,要高瞻远瞩,把基层党组织在创先争优过程中形成的好做法,经过科学提炼、归纳和加工,上升到法规制度层面。从微观层面上,主要侧重于机制建设,以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应当贴近各基层单位的实际,根据支部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具体活动计划和内容,使落实制度更具灵活性和机动性。总之,顶层设计要着眼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科学勾画制度机制建设思路,统筹规划制度机制建设总体布局。基层党组织也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搞好自己的顶层设计,并在解决突出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基层党建制度机制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促使创先争优活动持续推进。
(二)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建构制度机制的针对性
陈云同志曾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2]P189实践证明,不经过调研论证,就出台的制度机制,往往先天不足,很难切合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方法不拘一格,可以普遍调查,也可以抽样调查;可以开座谈会,也可以发放调查问卷,等等。关键是要广泛深入地征求意见,真正把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和影响制约单位建设发展的难题找出来,这是建构制度机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度机制的建构,不仅要做好调查研究,还要重视科学严谨的研究论证,才能确保建构制度机制的可行性,克服随意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已经有的且成形的制度机制,重点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健全和完善,防止“新瓶装旧酒”;要坚持科学统筹,从整体上把握好,防止因职能交叉导致制度撞车。要切实从源头上严格把关,确保制度机制有的放矢,防止制度机制一出台就“先天不足”。
(三)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建构制度机制的有效性
制度机制关乎根本、关乎长远,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一是要强化“重质量不求数量”的思想。做到成熟一个出台一个,绝不能就制度机制讲制度机制,甚至只是为出经验出成果,空对空地“建构”一些所谓的制度机制来“滥竽充数”。二是要着眼长效。在某种意义上讲制度机制都应该是长效的,朝令夕改的制度机制算不上什么制度机制。这方面关键是要抓住根本、科学筹划,比如在党员承诺、领导讲评、群众评议、教育激励、考核评估、评选表彰等等方面,要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把握特点规律,加大探索研究,拿出管用的制度机制,以利于推进党的建设尤其是基层党的建设。三是操作性要强。制度机制是为了让大家照着去做的,要防止简单问题复杂化,防止出台的制度机制群众看不懂、看着烦,一定要精要管用,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四)必须勇于破旧创新,建构与时俱进的制度机制
胡锦涛同志指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1]“破”与“立”是建构与时俱进制度机制的重要途径。“破”与“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一方面,应树立和强化“破”也是创新的意识。要敢于破,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要认真做好“废、改、立”,对那些不符合实际、落后于形势发展的制度机制,特别是党员反映强烈的土政策、土规定,一定要敢于破除;要舍得破,对那些当前有一定作用,但不利于党组织建设长远发展的,或者形式很好、实际效果欠佳的“鸡肋”,一定要舍得破除。另一方面,要勇于建构适应形势发展的制度机制。只破不立,最终将导致创先争优活动无法可依,无据可查。破与立要并重,破除陈旧的主要是为了与时俱进的创立新的。创新过程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对原有的一些制度机制进行全面审视和认真梳理,吸收和整合积极因素,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2]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To Construct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the“Striving to be Excellent”Activi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ZHANG Ming1ZHU Fu-you2
(1.Shanghai Campus of PLA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Shanghai,200433;2.PLAN East Sea Fleet Training Base,Shanghai,China)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the“striving to be excellent”activity is a fundamental project for enhancing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Party and the radical guarantee for accomplishing the Party’s mission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and it can promot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 of the Party’s basic-level organizations and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CPC members.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decision,education,stimulation,“public commitment,comment by leaders,appraisal by the mass,and appraisal and election by the organization”,and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for ensuring the“striving to be excellent”activity has rules to follow and the advanced nature of basic-level organization is promoted along the track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To construct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the“striving to be excellent”activi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we must do well the work of top - layer design and scientifically sketch the blueprint of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we must do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deeply,and strengthen the pertinence of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and we must keep on giving first priority to quality,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and be dare to break through the set pattern and create a new system and mechanism that keep moving along with the times.
striving to be excellent;system;mechanism;construct
D26
A
1674-0599(2011)06-0092-06
2011-10-20
张明(1963—),浙江嵊州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国家安全战略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祝福友(1964—),浙江江山人,91045部队政治文化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徐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