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党合作视野下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2011-02-18李好臣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人士队伍

李好臣

(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多党合作视野下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李好臣

(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现实要求,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状况决定着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现实成效。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必须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现实路径:从各级党委来看,要把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从统战部门来看,要把创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抓紧抓好;从党外代表人士来看,要把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多党合作;现实路径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我国多党合作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已成为巩固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一项重大命题。2010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这是指导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大课题

(一)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现实要求

无论是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高度而言,还是从解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两大现实课题的角度来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需要各个政党更加密切地团结合作。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出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增多。从国内情况来看,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更加复杂、更加繁重,尤其是党自身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1]因此,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有效化解各种风险考验的过程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二,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离不开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们党必须坚持和实施的两个最重要的战略举措;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最强音符。近年来,党中央在一系列重要会议和文件中经常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相提并论。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内在地决定了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已毋庸置疑地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主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继续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继续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重要作用……继续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2]因此,“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是各方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决定着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现实成效

当前,立足于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优势和价值功能,着眼于有效解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作用。

第一,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发挥多党合作制度政治优势的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实践证明,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优势,而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始终是发挥这种政治优势的基本前提。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正是因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集聚智慧,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协力、风雨同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才使得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下实现大团结大联合;才使得我国既避免了多党竞争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政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社会内耗,实现广泛参与和集中领导的统一、社会进步和国家稳定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才使得统一战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而且也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第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着多党合作制度的现实成效。多党合作制度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这一政治优势价值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多党合作制度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等方面的价值和功能,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价值功能的充分发挥取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从根本上讲,多党合作的实效必须立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效。没有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目前,我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总体状况较好,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党委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视度和关注度不够;有些党外代表人士素质和能力不高,代表性和影响力不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社会缺乏对统一战线工作和党外代表人士的了解度和认知度;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缺乏力度和创新;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等。此外,党外代表人士数量总体不足,后备队伍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党外代表人士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梯次结构不完善;党外代表人士的分布领域、行业和部门发展不平衡等等。当前,只有切实解决以上问题,才能不断增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效,充分发挥多党合作的价值和功能,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

二、新的历史条件下着眼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现实路径

(一)各级党委要把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同样,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如果没有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就难以向前推进。各级党委对统战工作尤其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不能停留在表面或者流于形式,而应拿出实质性的举措,像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样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第一,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我们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1]党外干部是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党外干部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贡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党外各类人才的宝库,也是党外干部的重要来源和中坚力量,这支队伍的建设成效如何,直接决定着我国统战工作的实效。因此,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纳入人才队伍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

第二,进一步提升统一战线工作在各级考核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各项工作的具体标尺,是引导趋势和潮流的指挥棒。偏离指挥棒的指向,就会远离视野、淡出主流、难以引起重视,其具体实效必然会大打折扣。从现实情况来看,与其他工作相比,统战工作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偏低,这是统战工作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统战工作实效性不强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进一步提升统一战线工作在各级考核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才能真正引起各级党委的重视,才能真正把包括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内的统战工作做好,更好地凝心聚力,为我国的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服务。

第三,进一步强化统战部门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话语权。相应的和足够的话语权是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的保障,否则,就会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整合能力,削弱工作的实效性。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活动经费、人员编制、工作权限等的限制,统战部门的影响力和整合能力比较薄弱,统一战线的优势和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必须着眼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促进统一战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统战部门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话语权。统战部门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在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基础上,要适当强化统战部门的权限,使统战部门具有更好地开展工作的条件。尤其是在当前,基层统战工作任务特别艰巨和复杂,这就更加需要强化统战部门的话语权,使统战部门在加强基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统战部门要把创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统战部门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主导部门,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方面责无旁贷。尽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着眼于服务大局,还必须扎扎实实地承担起自身的工作和职责,尤其是要不断探索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路径。

第一,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实情、找准问题、探索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和人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新的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社会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但是,社会管理的任务越繁重,社会管理的形势越严峻,就越是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和全局的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加强各个阶层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当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但严重影响着我国多党合作的实效,而且也制约着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实效。因此,必须健全基层统战的网络,把基层统战工作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要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际状况,找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探索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增强他们在所代表阶层方面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进而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二,通过客观合理的选拔使用,找准人才、选好人才、留住人才。201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工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所有制组织中的人才,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意见。”这些都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1]党外人才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汇聚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和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实施。同时,我国的党外人才资源十分丰富,广泛分布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当前的关键就是要采取切实措施,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加大党外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成长环境,通过客观合理的选拔使用,找准人才、选好人才、留住人才,建设好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港澳台及海外代表人士等“六支队伍”,努力形成党外人才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第三,通过科学务实的教育培训,提升素质、增强能力、发挥作用。2010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了《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在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纲要》明确指出:“党外代表人士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重点是把以不断增强政治共识为核心、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培训的首要任务,贯穿于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全过程,引导党外代表人士不断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党外代表人士履行岗位职责的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把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通过多岗位的社会实践,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专业突出、群众认同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在贯彻《纲要》精神的具体工作中,我们应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务求实效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教学布局、改进培训方式、加强教育管理,使教育培训在党外代表人士进一步提升素质、增强能力、发挥作用等方面产生更大的实效。

(三)党外代表人士要把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党外代表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主体。统战工作的成效如何,最终取决于党外代表人士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以及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党外代表人士自身责任重大。

第一,立足改造价值观念、提升精神境界,不断完善道德品行。群众性是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的基础。所谓群众性,主要是指党外代表人士在所联系的群众中有较高的认同度和影响力,在关键时刻能够起作用。而道德高尚、品行端正是党外代表人士能够获得群众认可、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基础。因此,着力改造价值观念、提升精神境界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在道德品行问题上,党外代表人士应该比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党外代表人士只有拥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才能称得上具有代表性,才能在所代表界别的群众中具有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才能真正发挥示范引导和桥梁纽带作用。因此,党外代表人士要自觉改造价值观念、提升精神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工作实践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用自己的高尚品格和模范行为感召人民群众,引领社会风尚,通过不断完善道德品行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

第二,着眼弘扬优良传统、践行团结合作,认真升华政治品质。政治性是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的根本。所谓政治性,主要是指党外代表人士能够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拥有优秀的政治品质是党外代表人士政治性最根本的要求。与普通群众相比,党外代表人士除了应当具有更高的道德操守和精神境界外,还必须具有更高的政治意识、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因此,党外代表人士应当把政治立场和政治表现作为第一标准,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政治理想、政治路线、政治主张的学习、研究和践行,自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尤其要弘扬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的优良传统,自觉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政治敏锐性,永葆自身的政治品质和政治本色,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切实履行三大职能。专业性是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的前提。所谓专业性,主要是指党外代表人士在本领域本专业造诣深、成就突出、贡献较大。当前,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主题,因此,党外代表人士的专业造诣、工作成就和社会贡献最终要体现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和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共同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重要特点和独特优势,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党外代表人士要更充分地发挥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岗位的社会实践历练,不断增强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需要指出的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不仅要抓好发现培养和教育培训工作,而且还要抓好选拔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抓好选拔使用,就要有不拘一格、放手使用的魄力,确保党外干部有职有权、有责有为,鼓励支持他们大胆工作、各显其能、各尽其才。同时,要创造更多党外干部逐级提拔的机会和渠道,提高党外干部担任正职的比例,把更多的高素质党外干部选拔到重要的岗位上来。抓好监督管理,就要立足党外代表人士的健康成长,着眼全面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德、能、勤、绩、廉状况,健全考察、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监督体系,确保党外干部保持正确的思想观念、纯正的道德操守、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饱满的创新精神。

总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关键。同时,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相关方面共同努力,从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实际成效,进而为不断开拓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新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2]胡锦涛.在首都各界隆重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09-21.

责任编辑:张秀红

D665

A

1002-0519(2011)06-0012-05

2011-07-18

李好臣(1961-),男,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党建理论和政治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人士队伍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WHEELS IN MOTION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几点思考
论多党合作视角下的“同心”思想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