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非中心城市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
2011-02-17何晓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9
何晓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9
浅议非中心城市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
何晓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9
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场所,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分析了非中心城市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最后对如何加强非中心城市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提出了建议。
非中心城市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六大保障措施之一,专列一章进行部署,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应用水平。
高校人事部门作为高校管理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部门之一, 担负着学校行政管理职能中的很多具体管理业务, 尤其是一些和教职工息息相关的日常业务。人事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人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人事管理科学化、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提高了高校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高校人事管理涉及的信息量大、范围广,包括全体教职工的个人基本信息、工资福利、职称评聘、职务变动、绩效考核、人员的调动等信息,这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实施人事管理信息化把具体管理人员从冗杂、繁琐的人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既节约了人力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实现了高校人事信息资源的共享。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能使高校人事部门各科室对人事信息进行共同操作,使得人员信息、师资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人员流动等各项模块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实效性,加强了人事部门各科室间的团结协作,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
3.增强了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度。高校人事部门承担着各类关系到学校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建立起一套透明、高效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将学校人事政策、人事动态以及与教职工相关信息通过校园网络在一定范围内发布,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促进了人事工作的公开化、规范化,扩大了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
4.为高校管理者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人事信息是高校人才科学配置的重要依据。准确、高效的人事信息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校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及动态变化,为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只有掌握准确的人事信息,才能为学校领导的科学化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制定正确的人才发展规划。
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1.人事管理信息量大,采集涉及面广,内容多样。高校人事信息主要包括全校教职工的基本信息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工资薪酬管理、社会保险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岗位设置、职称评聘、人才流动、离退休人员管理、编外聘用人员管理以及各类统计报表等,具有十分繁琐的特点。
2.人事管理信息共享、信息关联度高。高校人事管理是一项复杂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教务、科研等部门获得大量复杂的有关人事方面的信息,也要向教务、科研等部门提供学校有关人事方面的主要信息。因此,各方面的信息有着很大的关联性,需要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3.人事管理信息数据具有时效性、一致性及准确性。高校的人事信息具有对象动态性,如人员的职称职务变动、工资变动、人员的调入、调出等动态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对人员相关信息要做到及时准确更新数据,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
三、非中心城市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校人事管理的不断规范,但很多高校尤其是非中心城市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
1.对人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非中心城市部分高校管理者对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还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不少高校在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只注意购置计算机硬件设备,而忽视人事管理软件的应用等。
2.人事管理信息部门化、科室化现象明显。高校教职工的职称评聘、培训与培养信息主要在师资科,学校的人员流动信息以及人事档案信息则归属于人事科,而工资、福利待遇、各类保险则集中在劳资科。在人事部门以外,教职工的教学信息归属教务部门,科研信息集中在科研部门等。人事部门内部各科室以及与其他部门间信息流通不顺畅,导致人事信息相对紊乱,资源共享困难,数据一致性差,严重影响了人事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人事管理信息更新速度慢,准确性不高。不少非中心城市高校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的更新人事信息和提供可靠的统计报表和相关分析数据,导致不能及时针对人事信息作出管理决策,从某种意义来说失去了人事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4.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化建设滞后。非中心城市地方高校一般坐落在远离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中小城市,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资金投入不足,仅有些功能单一的小系统、小软件,缺乏功能全面、实用的人事管理系统。
四、非中心城市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人事信息化建设工作。非中心城市高校领导应遵循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力求在政策、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做好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更新人事信息数据,为学校的规划、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
2.采集数据,做好人事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数据的生命力在于真实,人事部门要从人事档案入手,全面获取完善的、准确的教职员工人事信息数据库,注重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入库,对已建立的信息进行补充完善和及时更新。
3.统一标准,实现人事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由于人事信息涉及的信息量大,不可能由单独的一个部门或一个科室来完成,这就要求以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为准划分模块,设置权限,统一对学校教职工所有数据进行维护,从而实现教职工信息数据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减少数据重复和信息冗余,充分发挥高校人事信息资源的价值,实现数据集成和信息互通。
4.规范流程,研究和制定人事信息管理规章制度。高校人事信息具有对象动态性、数据时效性、一致性和安全保密等要求。人事管理信息化要制定信息采集制度、信息审核制度和信息保密制度,规范信息采集流程,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使信息采集工作顺利进行。要定期维护、更新有关信息,正常及时采集数据。要做到信息建设的分工协作,归口管理。
5.增强安全意识,构筑人事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涉及教职员工的个人信息,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应增强信息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保密意识,加强用户权限的设置和管理,确保信息的安全。同时,应具备实时、完整的备份系统,有规律的对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备份,保障数据的安全稳定。
五、结语
总之,非中心城市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不仅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做好非中心城市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工作,改革非中心城市高校人事管理方式与手段,笔者认为,观念更新是关键,技术先进是基础,管理创新是保障,经费到位是前提,优质服务是动力。因此,非中心城市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应该从校情出发,努力做到观念到位、技术到位、管理到位、经费到位和服务到位,才能使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更上一层楼。
[1]张俊宗.试论非中心城市高校的中介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02(6)
[2]谢卫忠.刍议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
[3]赖初荣,杨东梅,齐家阳,任杰.加强高校人事管理 打造人事信息化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
[4]刘源华.浅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J].经济师.2010.(8)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