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某核电公司ERP项目探讨EAM系统发展趋势

2011-02-15许熠寰

中国设备工程 2011年10期
关键词:核电资产信息化

许熠寰

(SAP中国,上海 100025)

D公司是国内一家专业化的核电运营管理公司,负责运营包含三个大型核电站的核电基地,和数个在建核电站的生产准备和运营管理。近期,D公司ERP项目(基于SAP ERP系统)成功上线,标志着D公司的信息化进入了ERP时代。

在实施SAPERP系统之前,D公司在核电运营管理的主要方面已实现了信息化,其中最核心的是核电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可视为普遍意义的EAM系统),其核电生产运营管理系统是基于某供应商的独立EAM系统,并根据运营的需求进行了大量修改的一套EAM系统,系统为D公司的生产管理提供了十年的支撑。如今,D公司使用SAP ERP系统替换了原有的生产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实现了集成。

D公司在已有系统,尤其是核心的EAM系统已成熟使用十年的情况下,使用SAPERP将其替换,原因值得深入分析和思考。通过对D公司发展历史及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推动因素。

外在因素方面,D公司的上属集团公司采用了SAP ERP作为集团级ERP系统,D公司希望借助集团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建立符合集团业务运营的规范化业务流程。

而从内在因素考虑,原有系统,尤其是覆盖核心业务的EAM系统,对D公司的业务支撑出现了一些困难。

首先是系统功能方面。D公司采用的独立EAM系统缺少核电运营不可或缺的隔离功能,D公司为此采用了单独的辅助隔离系统;另一方面,为适应核电业务,D公司基于此EAM平台做了大量修改,这使得现有平台升级困难,功能上不能及时享有厂商最新研发成果,且后期运维成本高,系统运行风险增大。而SAPERP具备了针对电力行业安全隔离的工作清场管理(WCM),在一体化平台内满足了D公司对隔离系统的功能需求,并支持向更高版本的不断升级。

其次是多电站管理的需求。D公司在实施原有EAM系统时,仅运营了两个核电站,且在同一核电基地;而经过多年的发展,D公司的管理范围已经扩展,负责了不同核电基地的多个核电站的运营管理和生产准备,D公司已经成长为一家跨基地运营管理的区域核电运营公司。原有的EAM系统是针对单电站设计的,无法有效的满足多电站统一管理的需求,而以集团化管理为设计理念的SAPERP系统充分满足了D公司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业务集成需求。D公司原有的EAM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基于不同平台单独建设的,系统间缺乏有效的集成。业务上,虽然EAM系统将设备维护、采购、库存等业务进行了集成,但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下,对资产的管理提出更精益的需求,需要涵盖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效率以及安全的内容,加之D公司对管理创新的不断追求,EAM业务与财务以及人力资源等业务的集成成为了必然需求。D公司借助SAP ERP一体化平台天然的集成性,实现了财务、人力资源、设备维护、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等核心业务的无缝集成。

国内某大型能源集团(以下简称H集团)也有着和D公司相似的信息化历程。H集团在进行初次集团信息化建设时,采用了ERP+EAM的系统架构,即EAM系统负责与设备维护相关的核心业务,而ERP负责财务、人力资源等通用企业资源管理业务,并且与EAM集成。H集团在此架构下选取了某ERP产品作为其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平台,选取与某独立EAM产品作为EAM平台。若干年后,H集团的集团信息化建设重新选型,采取ERP整体招标的方式,最终选取了SAP ERP作为其一体化平台,系统覆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项目管理等核心业务。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简要剖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国内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经历的镇痛。由此,也可以比较清晰的勾勒出EAM的发展趋势,我们将其归纳为“三性两化”。

完整性:作为适应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EAM系统,功能上需要完整全面,除传统EAM软件具备的设备维护、物资管理等功能外,与资产管理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应该具备,形成完整的资产管理平台。

集成性:上文已经提到了各业务集成的重要性,业务的集成依赖的是系统的集成,EAM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需要与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进行集成,为业务集成提供基础。这种集成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传递,而应达到实时无缝集成,即各业务功能都是相互关联的,业务流程实时触发相关流程的流转,业务间输入输出相互衔接,数据高度共享,任何数据的修改都将触发相关数据自动修改,通过系统可以轻松实现从财务到业务自动化的凭证流转,以及凭证级别的相互追溯。这种高度集成若在不同的产品间实现,需要大量的接口开发,并承担系统不稳定、运维成本高等风险。美国某电力企业为进行ERP系统与专业EAM系统的集成,耗费了逾亿美金的集成费用,集成效果仍然不佳,最终项目失败。而在统一架构的一体化平台上可以实现各业务系统的天然集成。

灵活性:不同企业对资产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企业的个性化流程需要能够在系统中通过类似配置的方式快速实现,而不需要编写代码,这对EAM系统的流程实现方式提出了要求;同时,除与资产管理相关的核心业务需要无缝集成外,一些关联性不高的业务系统也会有部分集成需求,这就要求EAM平台具备集成的灵活性,即EAM的平台需要支持SOA架构,开发语言简单通用,并支持业界开放标准。

集团化:从国内大型企业的发展经验看,集团化整体运作是必然趋势,这个过程需要信息化强有力的支撑。在资产密集型企业中,财务、人力资源业务集团化管控的方式已经成为共识,而EAM涉及的设备维护、采购、项目管理、库存管理等业务的集中管理也成为了一种趋势,上文D公司的多电站管理需求就是典型的例证。这种趋势要求EAM系统具备集团化管理的能力,能够支持多组织、多地点的复杂管理,为企业资源的整合提供支撑。

行业化:很多行业都有资产管理的需求,虽然资产管理的大部分流程是相似的,但不同行业的资产管理方式仍有一些自身特点,如电力行业的安全隔离机制。EAM系统在满足资产管理通用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具备针对行业特点的解决方案包,以满足不同行业的特定需求。

总的来说,基于开放的一体化ERP平台实现传统EAM功能,将其与企业核心业务无缝集成,形成完整的资产管理平台,构建大EAM的概念,是EAM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可,国内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逐年上升。而对于资产密集型企业,资产管理是其最核心的业务,影响企业整体的生产安全和效益,一套高水平的EAM系统可以为企业资产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撑。为此,众多企业实施了EAM系统,为EAM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并指明了发展方向。希望正在进行EAM系统规划的企业能够充分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充分考虑EAM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尽量避免投资损失,建立起一套符合行业趋势以及企业发展需求的信息平台。

猜你喜欢

核电资产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核电链接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