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粮食生产 保证粮食市场稳定
2011-02-15
2011年开春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政策象气温一样步步升高。1月29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了新世纪以来中央指导 “三农”工作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粮食生产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的十条政策措施;2月10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决定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据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消息,2011年中央财政拟安排用于“三农”的投入为9 884.5亿元,比2010年增加1 304.8亿元。
国家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必将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地方政府抓粮食的积极性,夺取粮食生产连续第8年丰收信心倍增。据农业部2月底全国农民种植意向调查,全年粮食意向种植面积增长0.32%。分作物看,水稻意向种植面积增长1.9%,其中东北地区粳稻面积增长5.9%;玉米意向种植面积增长2.1%;小麦面积基本持平;马铃薯意向种植面积增长6.5%。
但是,粮食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有很多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将国家给种粮农民的好处真正落到实处,激发农民持续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要加大应对自然灾害的力度,针对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呈偏重发生的实际,密切关注并采取强有力措施应对至关重要;要重视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将目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从8%~10%降下来,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以节约粮食55亿kg,相当于粮食主产区一个农业大市全年的粮食总产量。
作为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粮食市场的稳定关乎国家的稳定。在新一轮世界性粮食危机面前,我国独善其身,连续7年粮食丰收,其中连续4年总产量超过5 000亿kg,目前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比例为40%,远远高于国际上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保证粮食市场稳定,我国已经具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是,粮食种植成本的上升、社会资金流动性的增加、国际粮商抢滩我国粮食市场等因素,导致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应引起高度关注。
虽然2011年国家再次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但是目前的市场粮价均高于最低收购价,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可能性不大。粮食收购市场的烽烟将再度燃起,高水分、高杂质、高粮价的粮食看似种粮农民得到了暂时的好处,但流通中的不规范性最终将导致农民利益受损,社会粮食资源浪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规加强粮食市场管理,规范粮食收购行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大量流动的社会游资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商机,高价位的粮食无疑将成为其投资的首选目标之一。国家有关部门要密切监测粮食市场变动情况,严厉打击恶意炒作粮食的行为。要进一步规范政策性粮食拍卖规则,把好市场准入关。鉴于绝大部分粮食由国家指定的粮食批发市场拍卖的格局,国家在常年定期拍卖的同时,严格竞拍者的资质,限定竞购者粮食的使用范围和时间,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粮价、转手倒卖等不法行为,保证政策性粮食的可控性。当前要特别注意承担政策性粮食储存企业拖延拍卖成交粮食出库的行为。有些承担政策性粮食储存的企业为了获得保管费和得到非法的好处,设置种种障碍,阻挠拍卖成交的政策性粮食出库,使竞拍者的利益受损。长此以往,必将导致粮食供求脱节,失去政策性粮食的调控作用,引起粮食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储粮系统要密切配合,加强政策性粮食出库监督检查工作。一旦发现承储企业违规操作,就要给以严厉的行政和经济处罚,违法者移送司法机关严肃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