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践与经验
2011-02-14韩南祥
韩南祥
(江西省德安县水务局,330400,德安)
德安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山区,是以生产水稻、棉花为主的农业型县。德安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特别是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及渠系建筑物损毁严重,造成农田灌溉困难。2010年,德安县成为第二批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期3年。德安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自此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通过2010年的治理改造,德安县城郊片的四乡一场200亩 (13.33 hm2)以上的31个灌区(灌溉片)彻底改变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大幅度地提高了农田水利灌溉能力,为保障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高标准地建设好德安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德安县水务局在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精心组织实施,工作中突出四项重点,抓好五个相结合,建立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作机构、责任分工、实施方案、考核办法、优惠政策等管理制度。2010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突出重点,全力抓好四项重点工作,因势利导地进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
1.重点抓好工程前期工作,为重点县申报和项目实施打好基础
为顺利申报入选2010年第二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推动德安县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德安县人民政府指示县财政局、县水务局积极主动地工作,启动项目申报。根据江西省财政厅、水利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申报工作的通知》,德安县申请入选“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为满足申报条件,德安县成立了小农水重点县领导小组,承诺县级配套资金,整合涉农资金,研究制定受益群众投工投劳措施和办法,编写完成了《德安县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申报报告》。县委书记、县长亲赴省水利厅作了以“兴水利,保民生,促发展”为主旨的发言,并代表县人民政府与江西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签订了《江西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责任书》。
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要求,德安县财政局、水务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以《德安县农田灌溉规划》为依据,结合实地调查摸底情况,编写完成了《德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0年度)标准文本》和《江西省德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0年8月又编辑完成了 《江西省德安县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并通过了省厅组织的审查。
2.重点抓好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德安县水务局根据国家和省制定的建设规范和标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工程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按照小农水工程特点,又增加了群众义务质量监督制。从工程规模、建设范围、工程质量、工程数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管,建立质量监管责任制度。
德安县水务局抽调4名副科级以上局领导挂帅,8名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分别到工程标段一线,落实责任,包片抓点,从规划设计、计划管理、施工组织、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江西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和《九江市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规范、标准和制度,落实到每一个标段、每一个灌区,确保工程发挥应有效益,确保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规范有序进行。
3.重点抓好绩效考核,严格验收工作
德安县水务局联合县财政局重点抓好工程绩效考核,对2010年德安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各标段的施工项目部组建机构、施工组织设计、持证上岗情况、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保障措施、检测手段等方面工作进行考核。江西省水利厅农水处组织考核人员,分别于工程中期、末期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宣传报道、信息发送、资金投入、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情况以及工程进度情况等。
项目建设单位与德安县财政局、水务局严格各项验收工作。各标段现场项目管理部主持,成立由乡镇领导、乡水利员、灌区村民代表、群众义务监督员、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代表组成的验收小组,按照单元工程和分部工程两个级别实行自检、复验、阶段验收和总验收,做到逐级验收,层层把关,全面推行县、乡、受益村组、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五位一体的验收模式。对单元工程建设,改造好一条渠沟就验收一条,在验收内容上不仅要核实改造渠道的完成情况、质量优劣,还要检查建设任务是否按要求落实到了每一个灌区。对每一个单位工程,验收采用施工单位申请,由项目法人主持,设计、监理、施工和运管等单位代表参加,对工程现场和验收资料进行全面核查。对年度竣工验收,由县财政局、水务局提出验收申请,由省、市组织进行年度项目工程竣工总验收,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按设计标准实施。
4.重点抓好资金支付,规范使用好项目资金
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县水务局建立了以各标段项目人员为中心的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中央财政资金补助管理办法及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对建设资金实行统一管理。项目资金由县财政局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各施工单位根据施工进度,通过分部工程验收,达到工程质量标准的项目,凭票据和签证单,经现场技术人员核实,会计核准,由监理人员和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才能支付月进度款。县监察等部门不定期对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防止截留、挤占、挪用工程款现象,确保建设资金安全、高效、规范使用。
二、拓展思路,着力开展五个“相结合”,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全面发展
1.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快农村小农水整村推进建设步伐
德安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区有衔接统筹建设新农村点的任务。为改造建设好新农村点小农水工程,德安县水务局精心谋划,对新村点门口池塘、水渠等进行除险加固。如,用浆砌石挡土墙加固池塘沿岸,砌筑洗衣踏台,修筑花坛,铺设草皮,美化环境;建设引排水渠道,疏通与池塘的连接,使池塘死水变活、水质变清,引排水渠道入村,部分采用混凝土预制板盖好,方便群众通行。这种做法有力地助推了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农村小农水整村推进的建设进程。
2.与水环境治理相结合,促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文化建设
德安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在改造灌区设施方面,注重与灌区灌溉渠系水环境治理相结合,通过农村村庄边的集水池、洗衣台、机耕道、人行桥、过路涵管、水闸、渡槽、堰坝水陂等建设,注入水文化建设内容,立碑撰字,留下历史名典,着力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水利风景。
3.与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提供不同的农业生产灌溉用水方式
德安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在不同的灌区,根据不同的农村产业结构,施行不同的灌输水方式。如水稻生产灌区,建设混凝土U形槽防渗渠道输水灌溉;在以棉花生产为主的灌区,采用混凝土现浇与混凝土U形槽防渗渠道相结合的方式供水灌溉;以蔬菜、花卉、果园为主的灌区,采用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的方式提供灌溉用水。
4.与混凝土现浇矩形渠道技术相结合,提升灌区输水灌溉能力
德安县在2010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灌区渠道维修改造中,对输水时间较长的骨干水渠以采用矩形渠道混凝土衬砌防渗漏等措施为技术主线,渠道防渗稳定结实,效果好,质量可靠,深受灌区群众欢迎。
5.与现有新农村理事会相结合,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理
德安县在启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之前,已经开展了近5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3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建设,先后成立了100多个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和40多个农饮用水户协会。德安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建后管理组织,与已建立组成的农村现有新农村理事会和农饮用水户协会组织相结合,把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形成的产权移交到这些农村民间组织进行管理,有利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理。
三、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经验
1.真抓实干、措施得力是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作的前提
德安县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作中精心部署,层层发动,把小农水建设作为农村现阶段的一项主要内容纳入乡镇级年度考核指标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是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作的基础
由于灌区现有渠道布局已经形成,灌溉渠系建筑物位置已经固定,加之水田、旱地早已分田到户,因此设计改造必须坚持现有渠道走向,尽量不破坏原有灌溉路径。但确实需要裁弯取直、占用农田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势利导,分类指导解决这些问题。小农水末级渠系改造是以灌区为单元,有的灌区跨过乡界、村界,因此在进行机耕道、灌排水渠改造时必须做好工作,使利益方达成共识,为小农水工程实施打好基础。
3.推广混凝土U形槽渠道防渗技术是小农水建设工作的重要手段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主要是对灌区末级渠道进行维修改造,而末级渠道按渠道等级分为支、斗、农渠。混凝土U形槽是支斗渠的首选防渗处理技术。流量小于或等于0.3 m3/s的小型渠道,采用C20整体式预制混凝土U形槽进行衬砌效果较好。
4.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是小农水工程的建后管理主体
小农水工程建设完成后,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采取 “县局引导+乡站指导+协会管理”的模式,协会为管护主体。小农水工程竣工验收后,由乡镇水管站同协会办理移交手续,签订小型水利工程权属责任合同、水费计收合同、工程管护合同,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协会在业务上接受乡水管站的领导,按完成水费计收金额的百分比获取劳动报酬。协会同用水户签订供水合同,负责本灌区内灌溉工程的维护运行管理和供水调度,负责供水到户的工作,公开水价,实现计量用水按方收取水费,保障工程效益持久发挥。
[1]江西省财政厅、水利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申报工作的通知[R].2010.
[2]江西省水利厅、财政厅.关于2010年德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的批复[R].2010.
[3]关于印发德安县2010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考核办法的通知[R].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