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市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途径

2011-09-11丁皛钰

中国水利 2011年19期
关键词:节水型南通市节水

马 进,丁皛钰

(江苏省南通市节约用水办公室,226007,南通)

江苏省南通市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且境内没有拦蓄设施,水资源呈现“三多三少”的区域特征:一是“春夏水多,秋冬水少”。主汛期降雨产生的水资源约占全年的59%,但雨洪资源利用率不高。二是“过境水量多,本地水量少”,多年平均引江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54.4%。三是“污染水多,干净水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大幅度增加,河道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质型缺水现象十分突出;地表水质量下降导致地下水开采量增加,超采区面积接近25%,生态环境安全受到威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现状决定了南通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的原则走节水型社会建设之路。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纺织业、印染业、化工业是南通传统的支柱产业,近年畜禽养殖业也发展迅猛,部分县(市)已成为我国畜禽产品重要基地。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畜禽粪便的排放不断增加,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工业企业节水减排,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农村养殖业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对改善区域水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南通地区属江海平原,覆盖层达400 m以上,赋存多层品质各异的地下水,长期以来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超采区达2000 km2,已造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局部地区形成降落漏斗。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地下水开采管理,加大水源结构调整力度,对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河流纵横河网密布的自然条件使人们形成水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错觉。粗放用水、用水浪费的现象较普遍。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亟待加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教育,树立节水意识,规范用水行为,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成效彰显

开展试点建设以来,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部门之间密切协作,将节水型社会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强力推进,加快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初步实现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监督,基本建立了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基础工作稳定扎实,水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社会节水减排的意识得到较大强化。

①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全市总用水量为 50.3亿 m3,较2007年减少7.9亿m3,万元GDP用水量从2007年的275 m3快速下降至147.2m3,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②农业灌溉用水实现负增长。与2007年相比,全市新增渠系建筑物2 509座,防渗渠1 473.22 km,节水灌溉面积 187 万亩(12.47 万 hm2),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523。2010年,全市农业灌溉用水量为23.63亿m3,较2007年减少约5亿m3,农田灌溉渗漏损失有效降低。

③工业用水快速增长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市一般工业用水总量由2007年的4.96亿m3增长至2010年的5.09亿m3,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64m3快速下降到29.5m3(不含电力),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72.1%,有效遏制了工业用水过快增长的势头。

④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全市城市居民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78%,较2007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城市老旧管网改造长度达232.61km,管网漏损率从2007年的15%降低至11.93%,城镇节水水平不断提高。

⑤污水集中处理能力不断提高。至2010年年底,全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120.8万t/d,较2007年增加了72万t/d,市区、县(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8.3%和84.1%,乡镇污水处理率达42.5%,提前实现了试点期建设目标。

⑥全社会自觉节水的行为规范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公民的节约用水意识进一步增强,节水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能力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了与节水型社会相符合的文明节水生活风尚和自觉节水的社会规范体系。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途径

1.以制度保障节水

①出台 《南通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纲领性文件,指导全市节水管理工作。《办法》明确了节约用水的内容、要求、方法。对地下水、地表水、自来水实行计划管理、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将用水统计、节水宣传、节水技改、水平衡测试等节水基础管理作为编制用水计划的依据,形成以用水计划为抓手,全面推进节水工作的机制。还出台了《南通市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南通市市区计划用水管理与考核细则(试行)》等一系列管理文件,使管理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增强了操作性。

②出台节水价格政策,逐步形成经济约束机制。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如及时调整自来水价格,对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制度。为严格保护地下水,出台了《关于地下水资源费按水位浮动的通知》,地下水价格按照地下水静水位的高低实行浮动,充分体现地下水资源的稀缺性,促进用水单位实行水源结构调整和节约用水;对规模以上非居民用水户、自备取水户实行用水计划管理,超计划用水户执行超计划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执行差别化水价制度,若企业在环境行为信息化公开评定中被确定为红牌或黑牌,其所用的自来水价格在现行标准基础上,分别提高0.30元/m3和0.50元/m3; 建立 “零排放”企业免收污水处理费制度。探索出台了《南通市污水零排放企业减免污水处理费的规定》《南通市市辖区污水“零排放”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对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污水“零排放”的企业免收污水处理费。

目前,南通市已初步形成用水有压力、节水有动力、浪费有代价的有偿使用价格机制。

2.以机制体制推动节水

有序推进水资源、节水、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充分发挥水务部门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是水行政主管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它与多种行业、多个层面密切相关。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节水型社会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管理网络。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并将目标任务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部门相互协调的机制,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与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节约型机关建设、水污染防治结合起来,多部门全方位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的价格机制,严格执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真正体现用水成本。

3.以载体支撑节水

农业、工业、学校、社区等用水单元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只有各行各业、各个用水单元都实现节水,节水型社会才有坚实的基础。在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中,把节水载体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推动节水工作的全面展开。试点期间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69家、节水型社区24个、节水型高校6所、节水型灌区2个。

①在农业节水方面,因地制宜开展有针对性的节水型载体创建活动。在高沙土地区建设防渗渠,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在里下河地区和沿江圩区以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建设为主,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实施测土施肥,最大限度减少面源污染。

②在工业节水方面,实行节水工艺改造,提高工艺水回用率。印染企业选用筒染工艺低浴比技术,生产废水运用膜处理技术深度处理回用到生产中;政府推动缫丝行业生产废水生化处理,全部回用,基本实现行业“零排放”。电力行业采用干式除灰代替传统水力除灰。化工企业全面推行清污分流,分质回用。

③在生活节水方面,开展节水型社区创建。通过街办、居委会把节水知识普及到居民家庭,将 “生态、科技、节水”理念贯穿到社区规划、建设、管理中;在生活用水方面,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学校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生活用水实行智能插卡取水。

4.以科技服务节水

①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用水单位休息、取水工程情况、计量设施远程监控、用水计划下达、考核、用水统计等实行全方位管理,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和科学水平。

南通市膜处理回用系统一角

②探索完善水平衡测试标准。拓展水平衡测试内容,由单纯的水量平衡扩展到水量、水质、水温的综合测试,由单一目标用水分析增加为对用水设备、器具、设施的能耗、水耗综合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整改意见,指导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避免片面追求节水而出现节水不节能、节水不节钱现象的发生。

③努力探索地下水利用新途径。南通市地下水水质较差,属半咸水,纺织企业可用于夏季空调降温。但企业每年需支出大量的水资源费和设备结垢而产生的维护费。经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指导企业实施地表水处理后“冬灌夏用”,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改善了夏季空调使用效果,减轻了设备维护强度,企业每年节水增效数百万元。新设备,扩大宣传覆盖面;建设节水博物馆,指导市民学习、了解节水知识;设立节水展厅,展示节水器具、节水设备,引导公众使用;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节水征文、书法绘画、节水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活动,将水情教育、节水知识纳入德育教材。面向企业开展节水金点子征集活动,调动一线工人参与节水工作的热情;面向社会开展节水灯谜、节水专题文艺演出、节水展板进社区、节水标识进宾馆等活动。另外还积极邀请公众参与相关规划审议,变被动宣传为主动配合实施,共同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以宣传普及节水,逐步形成节水文化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全体社会成员节水意识的建立和节水行为的规范,必须持久开展节水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利用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有利时机,通过“网、屏、报、声”多种媒介开展宣传,普及节水知识,营造节水文化,树立节水意识。注册“中国节水科技网”,利用网络媒体开展节水宣传,报道节水动态,及时跟踪、介绍节水新技术、

6.以管理强化节水

①加强水资源日常管理,深挖用水户的节水潜力。水平衡测试是加强单位用水管理,挖掘节水潜力,制定合理用水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建设试点以来,全市共组织70家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测试企业涵盖火力发电、纺织印染、化学及化学品制造、食品加工、电子等行业,并逐步在日资、台资企业得到推广,获得广泛好评,为掌握企业用水现状,合理制定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②积极开展水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先后开展了《水平衡测试收费标准》《南通市火电厂水平衡测试与管理》《火电厂尾水利用科研性研究》等课题研究,为推进水平衡测试市场化进程,提高水平衡测试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制定了《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考评标准》《取水工程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全面、规范开展试点工作提供具体的操作标准。

四、下一步将开展的工作

①进一步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目前,在水功能区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雨水利用、再生水利用、中水回用、再生水价格等基础性研究尚未全面展开,需更加深入开展基础调研,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②进一步推广应用节水示范工程。河道综合整治、渠系配套建筑物修筑、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等一批高效用水、治污示范工程需全面推开,发挥典型示范工程的作用。南通市将进一步加大工程投入,加快工程建设步伐,以点带面,切实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体系。

③进一步推动节水文化发展。节水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调动了全社会的节水积极性,促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节水文化的进一步拓展和推广,将有利于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因此要进一步把节水工作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丰富节水文化的内涵,完善节水文化体系,构建由全社会共同创造的和谐节水文化和节水文明。

[1]王修贵,张乾元,等.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制度体系研究[J].中国水利,2007(15).

[2] 吴泽毅,季红飞,张嘉泽,张秋禾.推进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调查与建议[J].中国水利,2011(5).

[3]南通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中期评估报告[R].2011.

猜你喜欢

节水型南通市节水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不速之客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节水型抽水马桶
上海:以节水促减排 以减排抓保护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