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拓创新,勇担责任,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

2011-02-14张涤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外科医师

张涤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 200011)

行医的道路不可能是条坦途。病人病情可以千变万化。一个值得病人信赖的医生不但要掌握深厚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术,更重要的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个人得失、知难而上,具备勇于探索、敢担风险、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这才是考验医生技术和医德水平的试金石。

1 开拓创新,勇于探索

当前医学科技飞速发展,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要具备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一直要求自己,人家做过的,我要学习;人家没做过的,我要创新做第一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不断拓展知识面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勤奋学习,埋首钻研;不但要掌握自己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还应随时了解其他相关专业的新发展,甚至不太相关的科学发展。我从小就爱看各种书籍,这使我增长了不少的见识。工作后,我也常常阅读各种报刊和杂志,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并经分析、淘汰、吸收,找到创新点。这个习惯直到现在都没有变,我每天仍然要看很多资料。发现了新的东西,我就剪裁下来,交给我的学生,看看对他们的科研有没有帮助。作为科技工作者,要善于发现问题,经常以发散性思维考虑问题。比如,我当初做显微外科,就是看到陈中伟教授做断肢再植技术时受到的启发。手腕上的血管还有两、三毫米,那如果给面部器官做皮瓣移植手术,血管就只有不到一毫米,很细微,一般用肉眼都看不到,那怎么办?我们就使用放大镜来做。在这个基础上,我琢磨出显微外科的发展方向,并在国内最早把显微外科应用到了动物实验上。这就成功地把显微外科与整形外科结合起来,开创了我国的整复外科学,并引领这一学科进入国际领先行列。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这是科学界公认的法则。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新加坡学者问我:“您怎么每次来开会都带着新东西?”我回答说:“没有新东西,我怎么敢来开会?我不能炒别人吃剩下的冷饭!”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每年都要有创新。

接诊疑难杂症病人,是我们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每一次对疑难病症的诊疗都是一次超越,也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机会。每当遇到这样的病人,我就想,如果别人不做我也不做,病人不就无路可走了吗?当然,接诊疑难病例会有风险,我也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每次都一定能把病人治好。可是,“果子”摘不到,跳一跳还是有必要的。有时虽然跳了,可还是够不着,那我们就得想方设法,取一块砖石来垫脚,或请人托一把,“果子”就可以摘下来,甚至还可能摘得更多一些!这也是我很少对来找我的病人说“不”的原因。

2 勇于承担责任,始终保持职业热情

医生从事着治病救人的神圣职业,但也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职业。每个外科医师都要经历这么一个成长过程:当住院医师时觉得担子较轻,没有什么精神压力,因为一切都有上级医师顶着。一旦当上了主治医师,情况就不同了。到了这个阶段,你的知识更丰富了,技术日趋成熟了,但责任也更重了。我也是这么过来的。每次做完一个较大、较复杂或较有创意的手术后,我就会守在病人床边陪夜观察,即便有时回家休息了,但也始终放松不下来,生怕电话铃声会在半夜响起来。直到病人的情况稳定了,我才能松口气。一个手术接一个手术,我们外科医生长期处于神经紧张的状态。可我为什么还是热爱外科专业,乐于做一名外科医师呢?那是因为在我们的手术刀下,存在着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可以把病魔赶跑,让病人重拾健康。手术刀是神圣的,不但可以治病救人,还能给操作它的医生带来欢乐、自信和幸福。

现在的医患关系比较复杂,在处理医患关系时,要始终保持职业热情,尤其是年轻医生刚刚走上岗位,可能会面对患者的不理解,这有可能打击到他们的职业热情。在年轻医生的成长方面,我把我的经验总结一下,希望能对年轻医生的成长有所帮助。一是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医学知识的积累大致来源于两个方面:老师和书本。你的上级医师、科主任,甚至你的同级医师,都应该成为你学习的榜样。现在,我还保留着几本当年在美国进修时的阅读笔记和手术记录。二是触类旁通,开拓新路。医学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的,年轻外科医生应该更快地吸收医学科技发展的新成果,融会在自己的知识中。如果每个手术、每种治疗都照着“老框框”办,你就会止步不前,最多做个平庸的外科医师。三是临床、科研、教学相结合。这是促进医学进步的最好途径。

3 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维系生命健康

在救治病人过程中,除靠药物进行治疗外,最重要的是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使他们以乐观的心态来接受治疗。我已95岁,还能坚持来医院上班,“精、气、神”都很好,让很多人佩服。但是,我也曾经一度得了抑郁症。1988年,我93岁的老母亲在家中去世,殡仪馆的工人运送遗体去火化,我看着他们把遗体用被单裹好后,用担架抬下楼,然后把遗体抬起来,往殡葬车内重重一掷,车门一关,一溜烟就开走了。这一声震响,把我这个已经70多岁的儿子的心重重地撞了一下。虽然这只有短短1分钟,却把我从哀伤中推入了另一个心灵世界。从那个傍晚开始,我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木讷,且莫名地焦虑,思维很难集中,就像是陷入了另一个世界。此后,家人注意到了我的不对劲儿,找来医生,结果被确诊为抑郁症。

那些日子,任何东西都不能引起我的丝毫兴趣,看电影也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一次,老伴提议去看一场电影。我看了一会儿,始终不能入戏欣赏。最后,看到一半就退场了。我非常痛苦,想努力摆脱,神经科、精神病科、中医、推拿按摩都寻访遍了,还试过心理及药物治疗等。后来,我终于下决心接纳我们医院杨主任(行为医学专家)的提议,自我练习“松功”治疗。一开始,我总是放松不下来,但练习一段时间后,就感到身心都得到了放松。这样锻炼了两年后,才慢慢地从抑郁症的阴影中走出来。

经历了重病痊愈,让我对医学和健康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再来看那段经历,我的结论是:“抑郁症”可以自治自愈,靠的是耐心和信心。其实,我以前身体就不太好,曾经是疾病缠身,70岁前就有了严重的颈椎病。这个病折磨了我20余年,每次我上手术台或参加活动上台发言时,总得在脖子上套一个颈托才行。其间,我进行过各种治疗,却收效甚微。直至过了90岁,颈椎病却奇迹般地好了。如今,颈托早已靠边,颈椎的生理弧度也已恢复正常。我真叹服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如此的惊人!如果没有那种战胜病痛的信念和决心,不论医学怎么进步,健康也是难以维系的。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外科医师
中国医师节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韩医师的中医缘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