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2011-02-14胡爱明
胡爱明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有责任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积极心理品质。所谓积极心理品质是指比较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等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的心理特征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1]《医学伦理学》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课程,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有能力培养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1 课前五分钟让学生相互赞美,发现彼此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人本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自己受到同事、上级、家人的认可和称赞。称赞能鼓舞人的斗志,激励人的上进心,使人看到光明的未来,同时能感受到做人的骄傲、幸福和自豪。美国著名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赞美的话能当我十天的干粮。”近年来,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笔者采取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上台(每次课一个同学上台)赞美班上同学,要求学生平时多注意同学优点。同学间一句恰到好处的赞美,能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给被赞美同学信心和力量,也可以让其他同学感动,使善行得到发展。在一个医院,如果患者总夸医生有爱心,而医生总说患者素质高,医患之间不是互相猜疑,而是互相欣赏,不是互相抱怨,而是互相赞美,医生的“阳光心态”感染着患者,患者的“乐观因子”鼓舞着医生,[3]医患关系就能融洽了,医患幸福指数就能提高。我们的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医学伦理学老师在课堂上教他们人际交往从赞美他人开始,慢慢养成习惯,这为医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好坚实基础。
赞美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件好事,但却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在赞美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赞美的方法和技艺。
1.1 学会寻找赞美点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仅仅是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在学校读书,虽然没什么丰功伟绩,但平凡之中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品德。朋辈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学生中,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或坚强乐观,或诚实守信,或奉献自我服务他人,或锐意进取艰苦创业,或刻苦学习遵规守纪,或关爱同学关心集体;当然还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只要你细心地观察,就能发现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自己去赞美、去学习。
1.2 多赞美同学引以自豪的人和事
在赞美他人的过程中,有的人常常抱怨不知道该赞美他人什么,因为他们似乎太平凡了。但实际上,再普通的人也有他的独到和闪光之处,都有他引以自豪的人和事。如有文体特长,但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可以赞美他在文艺晚会和运动场上的出色表现;或者有同学性格好,但成绩平平又没特长,我们可以赞美她温柔、有爱心,适合做医务人员;或者同学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赞美他做得好,这样说,能让他体验到愉悦感和幸福感,增加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1.3 赞美要有新意,逐渐增加赞美
赞美的新意主要来自于语言的新颖、方式的灵活。对于一个人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在同学交往中,双方逐渐增加赞美,能相互得到对方的心。
1.4 多用激励性语言支持同学
健康需要美好的情绪,而美好的情绪离不开美好的语言。激励性语言是人人都喜欢听的,同学交往中应多使用激励性语言。激励性语言是用以鼓舞、激励、催人奋进的言语,激励性语言虽然也常借助赞美、安慰的语言形式鼓励他人,但其更强调催人奋发向上。有一个小故事,有甲乙两个猎人,各猎得两只兔子回来,甲的妻子看见冷漠地说:“你一天只打到两只小野兔吗?真没用!”甲猎人不太高兴,心里埋怨起来,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吗?第二天他故意空手而回,让妻子知道打猎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乙猎人遇到的则恰恰相反,他的妻子看到他带了两只野兔回来,欢天喜地说:“你一天打了两只野兔吗?真了不起!”乙猎人听了满心喜悦,心想两只算什么,结果第二天他打了四只野兔回来。两句不同的话,产生了完全相反的两个结果。因此同学交往中多用激励性语言支持他人,能激发双方的潜能,达到最佳效果。
1.5 赞美要实事求是
学会赞美他人是一门艺术。真正的赞美是有根据的,如果言过其实或者言不由衷,就可能沦为溜须拍马和阿谀奉承,对方也会怀疑你的真实目的。“诚于嘉许,宽于称道”,赞美同学时,要做到实事求是和诚挚。
2 课中满怀激情,感染学生情绪,拉近学生距离,帮助学生乐学
每一位教师都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与教师的情绪有很大关系。教师的言行举止、仪表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教师话语真挚、情绪饱满,学生也会以同样热情饱满的情绪反馈给教师,课堂气氛是和谐的、融洽的。教师讲课的语气,眼神的交流,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对他们的关注。[4]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加里宁指出:“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十双精致的、富于敏感的,即善于窥伺出教师情绪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他,从而在不断地感染着自己。”《医学伦理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讲授医学伦理基础理论、基本原则,提高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基础课程,但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重视,认为毕业后是靠技术吃饭,医学伦理学无关紧要。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必须首先扭转学生思想上这个误区,医术与医德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缺乏医德的医术仅仅是一门技艺,有医德而医术不精湛,对患者而言没有实际意义。一名高素质的医生,不仅要技术高超,更要求善良、正直,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5]其次,教师在讲课时要心情愉快,思维敏捷,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回答问题,提高学习《医学伦理学》的积极性。上课前调整心态,如对着镜子检查一下自己的穿着、表情,并及时做些小改进,给自己一个灿烂的微笑,使自己在愉悦的环境中自然而然获得积极的情绪。平时坚持锻炼,保持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同时,还要学会沟通;一方面不断地与自己沟通,要经常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及时发现和消除一些不良情绪的影响,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另一方面,学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交流中要学会大度,要有与同学为善的诚意,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不要计较学生给自己提出缺点,也不苛求学生尽善尽美,当学生对现实医患问题有不同意见时,甚至有错误看法时,如医务人员收取红包问题,教师不要责怪,要循循善诱,耐心说服与引导,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课后人文关怀,情感交流,消除学生疑惑,帮助学生健康成才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资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医学伦理学》课程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在传授相关理论的同时,也要身体力行。从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开始,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近年来,我校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要求二年级学生将“一年后的收获和困惑”写好发到邮箱,任课教师通过筛选整理后,上传到外网,让一年级新生作为参考,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针对学生的困惑,任课教师一一回答,尽量消除学生疑惑,并利用QQ群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从问卷和交流情况看,当代医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医学比较感兴趣(从对我校部分学生的调查看,61.7%的同学喜欢医学),能适应群体、社会和学校环境,能正确认识自己,拥有比较完整的人格和明确的自我意识。但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的医学生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就业、经济困难、医学专业繁重的学习压力,感觉人生不幸福,甚至郁闷。校园里经常会出现学生开口就说“郁闷”、“累死了”、“医学太难背了”的现象。关于“一年之中您有几次感到沮丧、消沉?”选择无数次的有38.3%,63.3%的同学认为“目前医患关系不和谐对自己今后从事医学有影响,其中对优秀学生的影响更大”。因此,医学伦理学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让他们多了解和接触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丰富学生的医疗实践,或者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帮助医学生学习和感受医务人员为病人祛除病痛的善良真诚和奉献精神,消除他们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恐惧,从而树立起职业的自豪感和幸福感,立志为医学事业奋斗终生。
[1] 钱同舟.论人文关怀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J].河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8,4(3):61.
[2] 刘淑元.论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现代人格的建构[J].职教论坛,2005,(15):45.
[3] 白剑峰.医患和谐始于细节——记北京肿瘤医院[N].人民日报,2007-02-19(01).
[4] 贺小尊.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9,(12):43.
[5] 连社君,从价值层面理解医学人文[J].中国科技信息,2010,(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