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全力打造沙河玻璃产业技术新平台

2011-02-13欧阳一力赵玉林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中国建材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沙河市沙河研究院

欧阳一力 赵玉林(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1 沙河市玻璃工业园区状况

沙河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邢台地区南部。沙河市玻璃工业园位于沙河市东部,园区西临京珠高速公路,距省会石家庄130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2002年,为使企业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优势,沙河市委市政府把大部分民营玻璃企业、建材企业集中在园区内,从此沙河市玻璃工业园区正式启动。

现今,沙河市玻璃产业平板玻璃总产量达到1.05亿重量箱,约占全国平板玻璃产量的18%,浮法玻璃年产量稳定在8000万重量箱左右。截止到2011年6月,园区共有浮法玻璃企业7家,27条生产线,在建5条生产线,深加工率约为30% 左右[1]。

2 沙河玻璃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新产品不断涌现,沙河玻璃产业迅猛前进的同时,也陆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在积极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制约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4]:

2.1 品种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以前玻璃仅在建筑上使用,功能要求也只有“采集光线,遮风避雨”;而现在玻璃应用在高级建筑行业、装饰维修、交通运输及建筑节能、太阳能开发使用和电子通信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要求是使用优质特种玻璃。目前,整个产业园区的结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入驻的生产型企业大部分是加工制造平板玻璃,普通玻璃生产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产品少,特别是优质特种玻璃供需缺口极大,基本需要进口。

2.2 成本偏高,产品质量不稳定

我国玻璃产业属于高能耗工业。目前,国内平板玻璃耗能过高,2008年统计结果如下:每生产一重箱玻璃,国内平均消耗标煤18.85kg,而国外平均水平及先进水平分别消耗标煤16.5kg和15kg,我国玻璃产业能耗相应地增加了14%和25%,能源高消耗必然导致成本偏高。

此外,玻璃的原料主料为石英砂,我国各地的SiO2原料成份不尽相同,而矿物组成是衡量石英砂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矿物结构不同,导致硬度不同,从而熔化温度不同,优质的石英砂不需要破碎粉碎处理,是理想的玻璃原料,但是含有害杂质较多的石英砂,不经浮选除铁等预处理程序提高纯度,就会影响产 品质量,最终导致产成品批次不同质量不同。

2.3 产业链短,产品深加工程度低

沙河玻璃工业园区虽然视园区内生产企业为一个整体产业链条,然而园区在企业以及相关的产业发展上最初并没有统筹规划,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物质要素投入循环流动,从而来实现产业共生相互依存,比如一个企业的废气、废水能够被另外一个企业来再次利用,这样的产业链才能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目前园区大部分的产业链条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水平上,无法达到所有的企业的副产品以及排放物的合理交换利用。

此外由于企业在技术革新、产品研发和加工制造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所以沙河平板玻璃在产品附加值及玻璃深加工程度、加工增值幅度方面明显低于世界水平。如玻璃深加工率32%,而世界平均水平为55%;玻璃加工的增值率为原片的2.5倍,而世界水平已达到5倍左右。

2.4 废气污染,环境负面影响大

当前,玻璃企业燃料的大部分是重油(或煤焦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相当大,因此属于国家重点监控的污染产业。目前沙河玻璃工业除了少数浮法线外,大部分生产线没有采取环保措施。在自行排放、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SO2、NOx的初始排放浓度高出标准2.5-3倍,至少为2000mg/Nm3。颗粒物的排放也远远高出新标准,初始浓度大约为200-400mg/ Nm3,而国家正在推行的准入条件中,玻璃企业的排放新标准只有80 mg/Nm3,新建玻璃企业的排放标准为50 mg/Nm3。为此我们需要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在整个产业链条的源头加以治理,做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努力将政府倡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落实到实处,将污染物的排放尽可能的降低到一定的水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清洁生产过程。

2.5 缺乏技术平台,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沙河玻璃工业园区入驻企业主体为民营企业,生产一线工人多但技术团队人员少。在生产前期矿物原料组份检测、生产中期窑炉运行状况诊断、生产后期产品质量与缺陷分析三个环节均缺乏技术平台支撑。而在全球“知识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行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消化利用先进技术程度较低,势必导致自主创新能力弱化,高硼硅玻璃、高铝玻璃、超白太阳能玻璃等后续新产品跟不上,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这都严重的制约着整个产业园的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3 以“政产学研”模式全力推动技术进步

为了解决沙河玻璃产业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加快产业升级,推动技术进步,沙河市积极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紧紧依托本地玻璃产业集群优势,借助我国重点高校——武汉理工大学学科优势和科研创新团队,组建了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成为国内首家由县(市)级政府出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共性技术服务和研发平台,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引领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1)依托政府力量,打造科技创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一是政府高站位,主导构筑“政产学研”有效合作。沙河市玻璃产业集群重点以民营中小型企业为主,由于人才、技术的限制,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掣肘。为此,沙河市紧紧抓住河北省与武汉理工大学开展省校合作的战略机遇,联合建设了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实现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这是三方“政产学研”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二是定位高标准,打造国内一流技术服务平台。沙河市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了全国玻璃行业最齐全、最尖端的实验设备70多台(件),装备了一流的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测试、缺陷诊断与分析、产品质量检测等四大平台,为企业提供国内一流的技术服务。同时,筹备建设特种浮法玻璃新技术、玻璃工业燃料燃烧及新型熔化技术研究等三大中试平台。

三是发展高起点,建设一流的科研创新团队。与研究院合作的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材料复合新技术”、“硅酸盐建筑材料”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绿色建筑材料及制造教育部工程中心”、“国际玻璃研究中心”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研发基地。同时,研究院还聘请11名国内外资深专家组成院学术委员会,指导研究院的建设和全市玻璃产业发展,使研究院成立伊始就位列我国玻璃行业技术发展至高点。目前,研究院已组织实施了高铝超薄浮法玻璃、高强度保温泡沫玻璃等6个课题研究,并正在积极争取列入国家重大专项课题计划。

2)强化服务功能,支撑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一是依托技术、信息优势,发挥产业结构调整“参谋员”的作用。沙河玻璃研究院运用掌握的玻璃产业前沿技术、产业政策及行 业信息,为玻璃产业发展规划与决策提供咨询,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论证等服务。自2005年沙河市政府与武汉理工大学开展战略合作以来,促成Low-E在线镀膜、优质超白高透浮法玻璃、薄膜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高技术含量的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推动了玻璃产业由低端普通玻璃向高端升级转变、由玻璃原片为主向深加工转变、由建筑玻璃支撑向功能玻璃、新能源玻璃升级转变,实现了玻璃产业持续上档升级。目前,沙河优质浮法玻璃产能占全市玻璃总产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9%提高到85%,玻璃深加工率由25%提升至32%;产业效益大幅提升。

二是依托装备优势,发挥企业生产“保健医”的作用。依托专业的科技队伍和先进的实验装备,为企业提供原材料分析、产品质量检测和缺陷分析、炉窑诊断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和指导。5年来,共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80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00余件,为企业节约资金1.2亿元,使30多家玻璃企业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三是依托专业团队优势,发挥科技创新“领航者”的作用。研究院坚持以玻璃应用基础与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为主导方向,立足玻璃材料科学前沿,重点开展浮法玻璃生产关键技术、玻璃新品种、玻璃工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解决行业中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目前,研究院已成功研发掌握微晶玻璃、高硼硅玻璃、高铝玻璃等一批尖端技术,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高硼硅防火玻璃(建成后将填补国内空白)等项目已成功进入产业化阶段。

四是依托高校优势,发挥人才培养“孵化器”的作用。武汉理工大学将研究院作为“研究生科研创新基地”和“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推进校院企人才互动交流,既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开展委托培养、举办培训班和远程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目前,累计为企业培养各类技术人才1700余人,帮助企业引进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50余人。

3)创新运行机制,推进技术服务平台持续高效运转。

研究院实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以保证其持续高效运转。

一是实行政府有序投入与退出机制。前期平台建设由政府投入,保障基础建设、人员工资、科研和运行经费,并将研究院纳入事业机构管理;技术力量由研究院自行招聘和武汉理工大学配备。待研究院具备自主造血功能后,政府逐步退出,实现市场化运作。

二是实行政策倾斜机制。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沙河市关于支持玻璃技术研究院建设,促进玻璃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沙河市关于玻璃研究院技术人才引进的奖励办法》等相关政策,在土地、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给足优惠政策,为研究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三是实行院企联盟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研究院在设备、技术、研发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建立技术合作联盟,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入股、科研成果转让等合作形式,与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联合体,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院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良性发展。

4 新型技术平台服务效果显著

经过近一段时期的运转和探索,研究院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支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主要体会有三点:

1)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的主体是广大中小企业,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相对短缺,发展动力不足,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短板。研究院通过汇聚国内外科研优势,培养和引进科研人才等措施,贯通了政校企之间的关系,既抓住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牛鼻子,又推动了“政产学研企”合作模式由短期、松散、单项合作向长期、紧密、系统合作转变,对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实行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是促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玻璃技术研究院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机制,前期建设和运行经费全部由政府承担,研究院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后,政府逐步减少投资,只保障必要的运行经费。这种运行机制,既解决了完全由政府管理体制下研究机构缺乏创新活力的问题,又解决了完全市场化运作体制下研发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3)发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用是实现政产学研合作共赢的发展捷径。高校的科研成果需要在企业进行转化,企业的发展需要寻求高新技术的支撑,但由于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沟通渠道不畅,双方寻找合作对象效率较低。而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的建设为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修建了一条快速通道,实现了高校的技术研发由“实验室”到“生产车间”的就地转化和人才教育由“课堂”到“生产一线”的快速融合,实现了合作共赢。

综上所述,“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社会资源最优配置方案。它探索出我国当前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循环经济、搭建科技平台、推动经济发展的一条崭新道路,我们期盼这种崭新的合作模式能够把沙玻集团打造成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大型企业集团,尽快促进沙河玻璃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1]戴旺学.“沙河玻璃城”是怎样崛起的[J]. 经济论坛,1996,21:38.

[2]杨京安,丁现立. 沙河玻璃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探讨[J].玻璃,2006,5:7-10,29.

[3]丁淑杰.沙河市玻璃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 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0.

[4]兴连根.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沙河玻璃产业优化升级[J].建材发展导向,2010,4:44-46.

猜你喜欢

沙河市沙河研究院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沙河板鸭营销策划方案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白沙河
不要摘花
白沙河
河北省沙河市第二中学附属小学李明璇
河北省沙河市第二中学附属小学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