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院系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方法
2011-02-12蒋玮
蒋 玮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浅析基层院系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方法
蒋 玮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当前,研究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开始显现。随着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的实施,重心下沉,研究生就业工作成为基层院系研究生管理的重要内容。该文分析了当前基层院系研究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层院系要以职业生涯教育、就业信息系统建设、就业政策宣传工作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注重个性化服务,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
研究生就业;基层院系;重点工作;方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毕业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加,据《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毕业研究生37.13万人,比上年增加2.65万人,增长7.69%[1]。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为服务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端人才。但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以及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在一些高校研究生就业出现了压力增大、求职困难、就业率下降的现象,研究生就业难也逐步引起社会、家庭和学生多方面的关注。
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多,为了便于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管理,大部分学校由原来的学校统一管理研究生逐步转变为校院二级管理的体制,重心放在基层,院系直接面对研究生的学业管理、思想教育和就业服务等工作。其中,细致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也成为基层院系研究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必然要求和重点任务。因此,明确基层院系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方法,做好充分的准备,真正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层院系研究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一)研究生就业压力增大,对基层研究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林业大学在2010年9月分别对155名在校生、78名已毕业研究生以及10名基层研究生就业工作老师进行了调查。根据此次调查分析,在校生和已毕业学生感到就业压力大的占到了88.9%和85.9%,特别是在校生的压力感更加明显。因此,基层院系研究生工作就需要帮助研究生调适自我,增强自信,化解压力,积极准备,正确面对就业。
(二)毕业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多,基层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工作量加大
近几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呈现跳跃式增长,根据每年的教育统计公报,从1999年开始扩招至2009年,年平均递增速度达18.7%,研究生毕业生也逐年增加。这要求基层院系需要更多地关注研究生这个群体的就业管理和服务,给予公平、开放的就业环境,给予规范、科学的就业指导,给予个性化、人性化的就业服务。然而,研究生数量的增多无疑给基层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三)就业工作力量的相对薄弱和流动性,造成研究生就业工作的连续性不好和深入程度不够
目前高校基本都设置了专门的就业工作机构,但大多数机构人员少、工作量大,普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研究生实际需求的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2]。笔者调查了北京某高校的10名基层院系研究生就业工作人员,其中有8人认为“专职人员不专、杂事太多、精力不够是当前最大的不足”,有6人评价研究生就业工作只占其总工作量的20%~50%,甚至有2人只占了2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研究生就业工作力量本已相对薄弱,还存在专人不专的问题。同时,大量的研究生辅导员转岗,也给基层研究生就业工作造成连续性不好和深入程度不够。
1.二级管理的模式,将进一步加大基层院系研究生就业工作的范畴。目前大部分高校开始实施基层院系主管研究生的二级管理模式,从学业管理到学术科研,从生活服务到就业指导,都归入了基层院系的工作范畴。这样便于整合资源,理顺研究生培养和就业的关系,但这样的趋势,势必造成基层院系研究生工作的范畴扩大,就业的职责更加重大。
2.专业类硕士毕业生的大规模出现带来新的情况。从2010年开始,国家开始加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并将此类硕士作为未来研究生扩招的主要途径[3]。因此,2年后,大批的专业硕士毕业生和学科硕士毕业生造成研究生毕业生数量的一次急剧增加。同时,新类别的硕士毕业生是否能得到就业市场的认可?就业前景如何?也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3.经济形势的好转,给基层研究生就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大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目前已经处于经济危机的逐步恢复期,经济形势正在走向逐渐好转,我国的经济也进入快速复苏期。另外,今年年初《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的发布,提出未来10年要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4],这样的大环境,将为研究生就业提供越来越好的就业环境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4.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课程调整、评价机制改革,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将为基层研究生就业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提出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5]。同时,高校加大与社会、与用人单位的互动和反馈,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课题,也更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
二、基层院系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个性化的就业服务越来越受到欢迎
研究生相对本科生学历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自身期望较高和个性化的就业意向较多,要求基层院系研究生就业工作更加注重研究生的个性特点,根据研究生的不同情况和就业意向,做好分类指导,做好就业服务。
(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越来越成为必须
就业工作更加注重生涯的概念,从研究生入学开始的职业生涯教育,到毕业阶段的就业指导,成为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全过程的任务。同时,研究生就业也成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精细化的就业工作理念越来越实际
随着学生工作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到一个就业信息的发布、就业数据的统计、大到就业政策的宣传、签约手续的规范,都越来越需要精细化。
(四)体系化的就业工作方式需要越来越完善
就业是一个牵扯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就业工作也需要在就业指导服务、就业市场开拓、就业信息传递以及就业咨询等各方面加强体系化建设,自成体系,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就业。
(五)全员化的就业工作队伍需要越来越强
就业工作队伍专职化,专家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要求与研究生培养和就业有关的人员全员参与,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作用,动用全体教师的资源,开拓就业市场,推荐优秀研究生就业。
三、基层院系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重点
基层院系研究生就业工作直接面对研究生,要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必须处理好就业政策、就业市场、就业数据统计和分析等问题,工作量大,工作任务重。通过对在校生、已毕业学生和就业工作老师的调查,可以了解他们对基层院系就业工作重点的看法。
(一)从新生开始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辅导是基层就业工作的重点
分别有52.3%和53.8%的在校生和已毕业生,把这一项作为首选项,也足可以看出,从学生的角度看,无论是在校还是已毕业工作,均意识到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一个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决定了其学习方向、求职意向和工作目标,因此也成为学生共同关注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有3名基层老师认同此看法,在所有选项中也排在第2位。
(二)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是基层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根本
在调查过程中,“提供更多的人才需求信息”的选项作为首选项的占到了19.7%,排在第二位。如果不考虑排序,只考虑被选次数的话,有77.3%的学生选择了该项,排在第1位。因此,基层院系提供数量充足、质量较好、符合研究生就业需要的招聘信息,是最直接、有效促进研究生就业的手段,也是基层院系就业工作的重点。
(三)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是促进研究生成功就业的前提
研究生长期在校园生活,对职业市场较为陌生。但无论是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还是在成功就业的前期准备阶段,都需要充分了解职业市场,了解进入的途径,了解职业的体系,了解职场的规则,了解以前毕业生的单位去向。调查问卷分析中也有71.7%的学生选择了该项。
(四)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和咨询是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的保障
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就业政策,同时,也还存在很多就业体制的约束,加大对这些促进就业政策的宣传,引导研究生关注国家就业政策,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潮流,规避就业体制的约束,是基层就业工作的重点,也是做好就业工作的保障。
四、基层院系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方法
当前,研究生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基层院系“个性化、全程化、精细化、体系化、全程化”的就业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基层院系研究生就业工作老师认真分析,注重研究,准确把握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更加高效地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
①加强研究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培养生涯意识,针对不同研究生的特点开展分类指导、个性化服务。
②注重开拓就业市场,搜集就业信息,搭建畅通的就业信息平台。
③以研究生学科为单位建立职业信息库,分析整理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
④注重就业政策的研究,吃透精神,用好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特别是《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做好国家促进就业的项目。
⑤调动导师和其他力量服务研究生就业,发挥学科、教研室作用,形成全员就业的格局。
就业的问题,关乎每一个研究生的前途和命运,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别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最高层次人才——研究生的就业问题,更引人注目,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中,基层院系必须抓住重点、明确难点、理清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全程、全员、全方位做好就业工作。
[1] 鹿鸣.浅谈研究生就业现状[J].科技信息,2010(4):70.
[2]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