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思想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1-02-12王艳洁龙晓凡丁小康于仕兴
王艳洁 龙晓凡 丁小康 于仕兴
(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北京 100083)
大学生专业思想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王艳洁 龙晓凡 丁小康 于仕兴
(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北京 100083)
专业思想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思想问题是大学生因不满于自己的专业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专业意识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和发展方向不明确等学习生活上的各种问题。专业思想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高考录取志愿、就业及市场经济价值取向、人文环境、大学学习适应能力、专业教学等多因素的影响。专业思想问题的危害性很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包括进行正确的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并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强化通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开展分类的专业思想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等,以帮助学生消除专业情绪和克服专业学习障碍。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大学生;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问题是大学生因不满于自己的专业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专业意识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和发展方向不明确等学习生活方面的各种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危害很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1]。
一、专业思想问题的表现及危害
(一)专业思想问题的表现
专业思想问题,是高校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悲观情绪和失落感,进而发展为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的一种心理状态,通常会贯穿于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迷茫困惑,缺乏学习、生活的目标
从高中阶段的一切有家长、老师安排的生活到大学阶段以自我管理为主的学习生活模式,不少大学生感到迷茫、无所适从。身边有太多的诱惑、有太多需要自己选择的事情,以及“解放”“自由”的思想,都使大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生活的目标。游戏、娱乐、网络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使他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2]。大学生困惑于“大学生活到底该怎么过”“大学该得到什么样的收获”等问题。
2.学生学习意识淡漠,缺乏上进心
“60分万岁”的口号让不少大学生学习没有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入大学校门的新鲜感、好奇心逐渐被无聊、郁闷所取代,不少大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厌学,迟到、旷课、早退现象严重,缺乏上进心,漠视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一些大学生甚至觉得大学就是“混”过去的。
3.学生生活消极,不参加学校活动,心理问题突出
一方面,对大学学习的迷茫造成一些大学生对生活产生消极情绪,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公众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从心里抵触学校、老师的教育。另一方面,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和社会残酷的选择都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
(二)专业思想问题的危害
首先,大学生的专业思想问题会对学习产生影响,使学生对学习感到麻木,甚至可能在4年的大学学习中没有学到多少知识,这与高等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初衷和目标是相悖的。
其次,有专业情绪的部分学生生活过度散漫,个人发展不能聚焦于正确的方向;并且可能会在长期散漫的生活中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而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伤害。
第三,大学生的专业思想问题使其在大学碌碌无为,学习、生活各方面的能力都没有得到提高,这将直接影响到其就业。
第四,大学生的专业思想问题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较大隐患。对意志薄弱者而言,悲观、消沉的人生基调可能会对他们的一生造成深远的影响。
二、专业思想问题的成因
专业思想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主客观原因。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数学专业学生的调查,笔者认为,专业思想问题的成因主要来源于志愿填报、就业及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人文环境、学生对大学学习的适应能力和专业教学等方面。
(一)高考录取志愿的影响
许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有很强的“他主性”[3],而非出于自己的意愿。大多数学生的专业选择是听从了家长或老师的意见与安排;一些学生是根据高考分数做出的专业选择;还有一些学生是通过调剂专业录取的,所以这些学生的专业选择完全是被动的。
即便有些学生是自主选择的专业,但是由于高考前的学习压力大、时间紧,所以也未能较为详细地了解所报考专业的情况和专业所在高校的情况,更难以冷静地思考“自己适合读什么专业”“所选专业的特点和前景”等问题,也缺乏能力对自己进行详细的专业定位或专业设计与构想。
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其认知水平受他人(家长、同学、高中教师)的影响较大,填报志愿存在盲目性。到了大学以后,由于学生被录取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所以当在生活学习转型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就容易对学校、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其具体表现为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不愿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继而影响到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和学校的校风校纪。
(二)就业及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影响
大学生对就业及社会生存的焦虑是造成专业思想问题的主要因素。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就业制度是“统包统分”。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已使大学生失去了昔日的优越感,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显著[4]。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利益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行业间收入待遇巨大差距的客观存在,社会和家庭等外部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对专业的选择。学生及其家庭对专业的认识较为肤浅。有的学生片面追求“实惠”,倾向于选择物质利益回报高的热门专业,笼统地认为容易找到工作、收入高的专业就是好专业,而对工作艰苦、待遇较低的专业嗤之以鼻。有的学生对专业及其发展前景缺乏充分的认识,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例如,数学专业是北京林业大学较为“冷门”的专业,该专业就业形势的严峻造成了学生较为严重的专业思想问题。
(三)人文环境的影响
人文环境对专业思想问题的影响,主要是指来自学生周围的人如父母对学校和所学专业的看法,以及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和学校提供的人文关怀所产生的影响。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大学新生刚进大学时对所学专业的认知不够,会向老师和学长咨询,如果高年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已经形成了悲观思想和消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就会向询问者宣泄自己的不满,往往还会夸大其词,从而造成专业思想问题恶性循环的传递链。
其次是学校提供的人文关怀所产生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自理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如果学校,特别是辅导员,不能给与其较多的关心和帮助,学生在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安排时就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的自我转变过慢,或转变失败,就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专业思想问题,甚至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5]。
(四)大学学习适应能力的影响
首先,进入大学以后,学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必须及时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否则,面对其他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就会产生自卑感。同时,学生还应尽快明确学习目标;否则,在学习上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使学习陷入被动。
其次,与中学的学习方式相比,大学的学习主要以自学为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而大学新生对自主学习在心理上准备不足。从中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依赖教师转变为大学阶段的先自主学习再与教师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对此,学生多少会感到迷茫,因为实际的大学生活和学习与学生心目中“浪漫”“自由”“轻松”的大学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反差。
上述这些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快的解决,学生就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专业情绪和专业思想问题。
(五)专业教学的影响
专业教学对专业思想的影响,主要是指学生认为现在的专业教学与就业后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不能有效地传授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尤其是专业实践不够。有的学生甚至片面地认为大学4年的学习内容,到工作岗位上只需要用半年的时间就都学到了,而且还记忆深刻、能够直接应用[6]。这种认识使大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而这种负面的心理情绪又会逐步发展成为专业思想问题。
三、解决大学生专业思想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进行正确的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并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
高校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应及时、有效地对新生特别是“冷门专业”的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学专业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稳定其专业情绪,帮助他们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
①开设“专业导论课”。通过“专业导论课”系统地介绍学科、专业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使大学新生一入校就清楚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以及明确大学4年应该学好哪些知识,从而方便学生调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明确学习方向。
②开展“名师启航行动”。组织各专业的知名教授和优秀教师开展一些具有吸引力的、精彩的、能最大限度地展现专业魅力的讲座,或者通过教师所授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名师的人格魅力和引导教育,感染和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科学地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使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激发学生潜在的专业兴趣、爱好和学习热情[7]。
③开启“学长导航行动”。组织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进行有关学习和生活的交流,通过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为大学新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强化通识教育
随着研究生教育大规模扩招,本科教育将逐渐成为一种基础性学历教育。如果本科专业划分过细,将导致本科人才知识结构的单一,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不强、社会融合度不高。这对人才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是很不理想的。
因此,高校应通过淡化专业、拓宽专业口径,拓宽本科生的知识面,强化技能培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这不仅有利于本科生加强基础课的学习,成为基础扎实、知识宽广、后劲足的人才;而且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深造[8];特别是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使学生在大学真正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等。这无疑加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增强了其社会竞争力。同时,随着专业的淡化,学生的关注点会从对专业的过度关注转变为对如何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的关注,专业思想问题也会随之逐步淡化。
(三)增强学生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
学习的动力有很多,并不只有兴趣。生活经验和心理学研究都表明,很多时候人在一种略感压力的状态下,尤其是在感受到生存危机时,会被激发出超常的毅力和斗志。竞争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所决定的。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只有积极地参与社会竞争,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当学生认识到这些,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如果能够适时引导,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认真学习,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情。
(四)开展分类的专业思想教育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思想和变化规律也各不一样,所以高校要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从学生进校直至毕业,开展侧重点有所不同的专业思想教育[9]。特别是对大学新生来说,没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而入学教育是专业思想教育启动的最佳时机,高校要及时把握这一专业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
同时,高校的专业思想教育要与就业指导教育相结合。许多大学生之所以存在专业思想问题,主要是因为担心将来找不到工作,对自己择业产生惧怕心理。因此,高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步树立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通过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了解相关职业的演化、发展、分类及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学学习是又一次新竞争的开始,从而促使学生积极转变角色,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高校开展分类的专业思想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邀请校外的专家、职业经理人到学校开设就业观念、求职方法和人才需求信息等方面的讲座,帮助学生解除各种疑惑;二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大中型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三是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到企业实习、自主创业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准个人的发展方向。
(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正常地进行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顺利参加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而且,只有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才能进一步培养他们乐学的专业情绪。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心理要予以重视,并为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提供保健咨询[10]。高校应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从学生最需要得到帮助的方面去关心他们,让他们有说心里话的机会,有宣泄内心抑郁和痛苦的场所,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宣泄;要给与大学生专业的心理指导,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从而顺利地度过心理危机,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总之,专业思想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同时,解决专业思想问题的方式方法很多,但关键是要把握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注重实践,探索切实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认识。
[1] 黄解军,袁艳斌.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路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7(8):51.
[2] 陈麦秋,陈其煌,李欢.浅析大一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问题与方法[J].消费导刊,2009(7):183.
[3] 沈银花,陈毅广.对大学生转专业的“另类”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5):89-90.
[4] 王淑敏.加强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 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J].时代人物,2008(4):15.
[5] 蔡连玉,傅书红.本科新生“定位”的行动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27(5):81.
[6] 何生平,郑贵宝,姜雪峰,等.大学生专业情绪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3(4):11.
[7] 朱艳红,梁家君,高秀丽.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措施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2):9.
[8] 滕丽,蔡砥.试论大学生专业情绪的产生与对策[J].兰州大学学报,2000,28(素质教育专辑):145-146.
[9] 陈文武,许德华.新形势下大学生专业思想激发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07(1):58-59.
[10]臧玉红,关荐伊,张玉凤.高校新生入学学习教育初探[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4):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