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2011-02-12张玉芹
张玉芹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 741020)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张玉芹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 741020)
该文通过对高职实践教学现状及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内涵特征的分析,从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全面阐述了高职实践教学只有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素质培养为基础、企业为依托、工学结合为导向,才能全面提升实践教学的效能。
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指包括课堂实验、专业调查、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训、课堂论文、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在内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和质量治校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确保学生立足职业社会的关键。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为此,本文结合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的实际,进行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
一、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实训基地不足,实训设备短缺
实验实训器材和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物质保证。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办学经费达不到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要求的高职院校生均教学设备必须达到4 000元的标准。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不足,实验实习设施、设备短缺,实习时7~8人一组,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大部分学生只是旁观,这种局面严重抑制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培养。
(二)“双师型”教学团队不够完善
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在不断加强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内培与外引工作,但师资力量仍然与不断扩招的学生人数不相匹配,具备娴熟实践技能的教师不多。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导致实践教学的效能较低。
(三)实践课教学时数不够
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时数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然而,由于实训器材、实训场地的不足,再加上农林类专业课程开设时间受生产季节限制,若与生产季节错位,有些实训项目就无法进行,只能以理论课代替实践课,致使课程实践教学课时达不到要求。
(四)校企融合度不够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外聘企业技术人员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实践教学中,企业资源在教学中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实践教学仍然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
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内涵特征分析
(一)教学理念突出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等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实践教学为基础,因此课程教学要以实践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直接参加企业生产实践,边学、边干、边提高,学会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从而培养出会做、会讲、能创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教学目标突出综合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教学目标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分析为依据,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学校只有与企业结合,面向职业岗位进行教学,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才能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内容突出岗位需求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要通过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课堂实训、课程设计、课程论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按基本技能、核心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层次构建,将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课程实践教学的各环节中,满足以就业为导向的岗位技术领域的需要,以利于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谋求个性发展。
(四)教学情境突出职业氛围
职业教育的教学本质是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教学过程是为了完成一项综合任务或项目的完整过程。依据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实践教学要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实训现场、企业生产一线),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角色(调查员、设计员、施工员、管理员等)进行仿真实训或完成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形成有助于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情境氛围,最终达到培养职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目标。
三、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一)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和办学特色,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适应人才培养规律和符合学校的实际。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的需求精选教学内容;基于校企合作、校站合作、工学交替选择教学形式;基于实践教学的需要创建教学团队。同时,高度重视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运行保障机制的建立,积极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新模式。
1.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内容的构建
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支撑,从职业岗位的需求出发,由学校和企业组织专家提出实践教学内容组建方案,经论证后,围绕基本能力训练、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岗位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和创业能力培养4个模块,校企共同制定实践教学目标,编制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所有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职业资格等级证的考核,使学生更加满足企业的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2.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着力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是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实践教学内容实施的依据。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在课程建设上要坚持“能力本位、实践为主、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精简课程门类,突出职业特色,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体系,依据行业、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学校现有的办学特色、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按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求,重新更新、整合序化课程结构体系,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增加创业性、创新性实践技能课的时数,突出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建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工学结合课程的内涵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点,也是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例如,我院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森林营造技术”,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思路进行建设,具体作法是: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从岗位能力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充分研讨,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从本专业毕业生的典型工作岗位——森林培育、森林调查、森林管护、森林监测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本着知识够用、适用的原则,总结归纳出课程需要涵盖的3个知识技能模块(造林调查设计、造林施工、西北地区主要树种造林技术)。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首先进行项目设计,根据林业行业、企业实际生产任务,将知识模块重新组合,形成既能涵盖知识要点、又能体现工作岗位典型任务的9个项目,分别为造林地调查与造林树种选择、人工林结构设计和培育、造林地整理、造林方法选择、造林设计、生态公益林营造、商品林营造、幼林抚育管理、造林检查验收;然后进行任务分解,将设计出的9个项目分别分解为23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单元,在教学活动中以9个综合项目为导向,以分解出的教学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发展能力。
3.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形式基于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课堂实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课堂实训、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其形式要基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例如,我院林业技术专业与北京菲菲森旺森林资源开发公司、兰州旺森生态绿化工程、万富春森林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白龙江林业管理局、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太子山自然保护管理局、民勤沙生植物园、黄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监督局、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等多家单位合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并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实现了课程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4.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团队基于“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建设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实施“内培外引,以老带新”的师资队伍建设战略,通过“双高”(高学历、高职称)引进、“双师”(教师、工程师)培训、“以老带新”、教师到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实践、参与企业科研和技术服务活动,以及青年教师承担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任务、参加全国通用的岗位技能培训,学校积极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等形式,正在打造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专业技术过硬的实践教学团队。
(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基于能力本位
要提高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评价管理机制。由于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涉及到校内和校外两个教学场所,学校教师要与企业相关专家共同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分工协作,加强对校内外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检查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
对学生的考评要实行技术与能力并重、实践操作与创新并重、过程考核与总结性考核并重。重点考评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技能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等。可以采取课程论文、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报告、实验实训报告、专业技能考试等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
基于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施,优化了我院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结构,完善了实践教学内容,强化了“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加强了校企合作力度,形成了课程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企业实际操作实训及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企互动,产、学、研、训结合,学院充分利用企业、行业及科研机构的教学资源,把以学校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科研现场环境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创业能力。同时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证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1] 李建斌,李雁舒.论高校“两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改革必要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6(2):78-80.
[2] 赵浩兴.校企联合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7.
[3] 祝红艳.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促进人才技能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10(7):23.
[4] 罗冲.“目标导航、多元灵变、全程互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53.
[5] 黄海哨,陈强.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到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研究[J].科技广场,2009(4):48.
(责任编辑 张仕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