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观察与护理
2011-02-12刘立波
刘立波
(大安市安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大安 131300)
颅脑外伤往往来势凶猛,变化快。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引起严重 后果,甚至死亡。而护理工作在该病的诊断、治疗、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年来,我们积极配合医师,开展抢救工作,认真观察病情,做好基础和心理等护理工作,收效良好。
1 积极抢救
大部分患者来院时病情危重,我们积极配合医师迅速作出诊断,分秒必争,及时准确的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同时早期发现和防治合并症,争取最佳预后。
2 病情观察
2.1 意识状态
颅脑损伤的患者、往往出现意识模糊、烦躁、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般我们通过对话、呼吸、痛觉刺激以及是否睁眼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如果患者出现由短暂昏迷变为清醒状态,随后又转为昏迷状态,往往提示有颅内血肿存在的可能。
2.2 瞳孔的观察
脑疝是引起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瞳孔的变化又是判断是否有脑疝出现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必须严密观察瞳孔的变化。一般15~30min观察一次并记录。如有变化应及时通知医师并作出相应处理。观察时可用聚光的光源观察双侧瞳孔大小的形状及对光反射。如果患者出现瞳孔先缩小后散大且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提示脑疝的发生,如果患者出现瞳孔忽大忽小,时而一侧瞳孔散大,时而缩小,或两侧交替散大,光反射消失,提示脑干损伤[1]。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脑组织受损可使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心血管中枢等兴奋性增强或受抑制,从而引起生命体征的变化,急性期每30min观测一次,6h后如平稳1~2h观察一次,48h后改为3~4h观察一次。
2.4 出入量的观察
昏迷的患者应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并记录24h液体出入量,尤其是尿量,尿颜色的变化,以判断患者有否肾功的损害。
2.5 其他症状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因左脑下部,脑干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胃肠、血管痉挛,黏膜坏死,引起应激性溃疡。表现为腹胀、血压下降、呕吐咖啡色液体和解柏油样便等为消化道出血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给予止血,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停止鼻饲,严密观察,注意出血量及血压变化。
3 基础护理
3.1 一般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意识障碍的患者呈仰卧位,头部抬高15~30°,头偏向一侧,常规持续低流量吸氧,及时清理口腔及鼻腔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患者有脑脊液漏时,取患侧卧位,床头抬高30°,可借侧卧位的重力作用,使脑组织压在颅底硬脑膜撕裂处,减少脑脊液外漏,促使硬脑膜撕裂伤的修复愈合。床头抬高30°,又避免诱发颅内感染和减少头皮出血[2]。
3.2 输液护理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为治疗脑水肿常规使用甘露醇静点,每日3~4次,一次剂量的甘露醇必须在30min内输入完毕以保障疗效。在输液时应严密观察输液情况,若药液不慎漏出可引起皮肤坏死。一旦漏出血管可用10%硫酸镁局部湿敷1~3次,每日2h,可减轻或消除组织坏死。
3.3 高热患者护理
颅脑损伤可引起高热,所以应随时注意体温变化,可用冰帽或冰袋保持头部冷敷。从而达到降温和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必要时用冬眠疗法。
3.4 注意安全
由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受损,患者常出现谵妄、躁狂。为防止患者发生坠床、自伤、拔管等意外,可适当使用约束带,必要时用镇静剂,但不应用吗啡,以免引起呼吸抑制。
3.5 防疮护理
床铺保持平整干燥,清除患者头面部血渍及污渍。昏迷及生活不能自理者每2h翻身一次,并定时按摩受压部位,一般每次按摩5min。
3.6 术后护理
颅脑损伤术后的患者,一般给予床头抬高15°,斜坡卧位有利于脑静脉回流。
3.7 加强营养
若是术后患者进食,意识清醒后给予流质饮食,然后逐渐改为普通饮食。如昏迷超过3d可给予鼻饲疗法,由于修复创伤、感染及高热等原因,机体耗氧量增加,因此必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以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脑细胞的恢复。
4 生活和心理护理
对神志清醒的患者要加强心理护理。
4.1 生活护理
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者,根据病情,以启蒙教育开始入手,消除其恐惧与悲观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乐观配合,接受治疗。为保持病室卫生,让患者舒适,护士及时给予更换被褥,清除残渣,定时为患者剪指(趾)甲、理发等。根据天气冷热变化,为其增减被褥等。
4.2 精神护理
护理人员应有高尚的医德,视患者如亲人,为避免不良刺激,应做到开关门窗动作轻,走路脚步轻,说话声音轻,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康复环境。
4.3 督导训练
进入康复期,要督导患者进行活动锻炼,对于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恢复期我们辅导其做简单的力所能及的活动,以利于体力恢复。平时尽量多和患者交谈,经常提问一些往事,诱导其说话,以帮助其恢复语言和记忆功能。对有残疾的患者,交给他们生活自理的技能,并指导家属配合治疗。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健康。
总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急性期通过及时抢救,可降低病死率。细心的观察和良好有序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有扎实的护理基本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使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最大程度的恢复健康,重返社会。
[1]熊秀英.脑外伤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87,2(6):32.
[2]胡志焕.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恢复期的心理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87,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