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致肝损伤2例
2011-02-12孙少梅
孙少梅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山东 烟台 264100)
何首乌是一味传统中药,首载于《开国宝典》,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何首乌以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两种形式入药。生何首乌具有润肠、解毒、截疟之功效;制何首乌具有补肝、益精血、壮筋骨、乌须发之功效,其地上部分具有养血安神、祛风湿、养经络等功效[1]。近年来,研究发现何首乌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炎、抗癌、抗诱变及保肝、促进红细胞生成、补血等作用[2]。由于何首乌是一种常用的补益药物,民间有许多地方自己种植何首乌,把何首乌作为一种保健品来使用。今年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2例服用何首乌引起药物性肝炎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1
患者女性,39岁。患者因患过敏性鼻炎服用何首乌。方法:新鲜生何首乌15~20g,煮沸后代水饮,约1个月。因食欲不振伴小便黄6d于2011年1月21日上午8:00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不振,巩膜及全身皮肤黏膜黄染,肝区叩击痛。化验示:ALT842.6U/L、TBIL195U/L、DBIL912U/L、IBIL103.8U/L、GGT108U/L,凝血四项:PT 62%;肝胆胰脾彩超示:肝实质回声欠均匀、胆囊壁厚。各种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均为(-)。入院后给予保肝、退黄等对症治疗。患者共住院28d,治愈出院。随访2次,2次查肝功均正常。
1.2 病例2
患者女性,72岁。患者以提高免疫力为目的服用何首乌。用法:生何首乌10~20g/d,煮沸后代水饮2月余。患者因食欲不振,小便黄10d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好,巩膜及全身皮肤黏膜黄染,肝区叩击痛。化验示:ALT778.8U/L、AST849.6U/L、TBIL591.2μmol/L、DBIL312.3μmol/L、TBIL278.9μmol/L、GGT15.7U/L,凝血四项:PT%75%。各种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均为(-),肝胆胰脾彩超示:胆囊壁厚、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给予保肝、退黄等营养支持疗法。共住院42d,治愈出院。随访2次,肝功均正常。
2 讨 论
2例患者起病急,肝细胞受损严重,入院初时考虑为病毒性肝炎,反复查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均为阴性,因有服用何首乌史,故考虑为何首乌所致。文献报道,何首乌有保肝作用,但其肝损害作用也屡有报道,何首乌导致肝损伤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何首乌导致肝脏损害可能与患者的特异性体质有关[3];有的学者提出何首乌所致肝损伤的发病原因可能于患者的肝脏同工酶代谢及其蛋白质分泌缺陷或缺乏有关,与机体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与体内大分子物质共价结合的复合物发生免疫反应有关[4];有的学者提出何首乌的代谢产物可引起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致肝细胞坏死,而其中的毒性物质会阻碍肝细胞摄取血中胆汁,并破坏细胞膜运载胆盐的受体,影响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使正常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肝脏受损[5]。何首乌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蒽醌类成分即可保肝也可损肝,大黄、虎杖、决明子等多种中药材中均含有蒽醌类成分,而这些药物并非都有肝损伤的不良反应报道。动物实验显示:何首乌水煎剂对肝脏的影响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低剂量的何首乌提取物并没有肝脏损伤的作用,甚至还有一定的肝脏保护作用,然而随着剂量的升高,何首乌的肝脏保护作用消失,肝脏损害程度逐渐升高。
目前国内所报道何首乌引起的肝损伤,经对症治疗后多可恢复,即使偶有少数重症病例的报道,经对症治疗后也可恢复,尚未出现肝移植、肝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另外,据报道何首乌还有胃肠道反应、极少数患者出现家族性过敏反应、药物热、眼部色素沉着、精神症状、尿潴留、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在目前研究基础尚不充分的前提下,应对何首乌及其制剂的使用进行必要的提示风险。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告诫人们任何药物都是双刃剑,包括治补中药或中成药,疗效与毒性相辅相成。一旦出现肝功异常、黄疸、尿色变深、恶心、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加强国家监测,制定对何首乌及其制剂的监管政策。
[1]傅立国,陈谭清,郎楷永,等.中国高等植物(第4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
[2]谭凯丽,廖海民.何首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0,29(1):72-75.
[3]何汉明,郑守杰.何首乌致急性肝损伤2例[J].陕西中医,1996,15(6):382.
[4]袁伟东.中药何首乌致急性肝损伤1例[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2,12(2):416.
[5]张栩,丁向春,杨岩,等.口服何首乌致肝脏损害6例报告[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0,22(2):1152-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