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述情志致病与心理疗法

2011-02-12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6期
关键词:情理心理治疗情志

孙 浩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情志致病与心理疗法被历代医家所重视,长期以来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而且也被“医学心理学”、“身心医学”等新兴学科所重视。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对于心理情志因素致病的理论认识,尤其是临床上“心理疗法”运用方面的宝贵经验,还没有得到充分肯定和重视,甚至有医者不注重心理情志因素致病,也不懂得用心理疗法治病,而造成“医源性心理因素疾病”。在祖国医学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进一步探讨研究心理因素致病与心理疗法的运用,大有必要。

1 心理情志失常 百病而起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界及社会密切相触,在此过程中,人人则有着不同的心理变化,发生着“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不同的情志改变。正常的心理情志活动,依赖于脏腑功能活动的正常,气血的充盈平和,阴平阳秘。若气血不和,阴阳失衡,脏腑能活动失常,则人体的心理情志变化亦失常。异常的心理情志变化,又可逆乱气血,损阴伤阳,使脏腑功能活动紊乱而发生各种不同的疾病。诸如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冠心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神经官能症、脑神经衰弱、精神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癔病等精神性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乳腺增生、乳腺瘤、乳腺癌等妇科疾病皆不无情志有关。患病以后,若能适时无误地采用心理疗法以调畅心理情志,则百病可祛。

2 和调心理情志 百病可祛

一般人认为,医生治病必须用药,甚至有人认为:“治病不用药,等于瞎胡闹。”向来治病用药是不容质疑、天经地义的。“药物疗法”在防治疾病中固然重要,不可否认。但众所皆知,当一个人患病以后,他(她)的心理活动即发生了很大的波动和变化,出现了一种异常的心理情志活动,这种异常的心理情志若不能及时的和调,则可使疾病进一步加重,或影响疾病的治疗。如果是以心理情志因素为主导作用的疾病,单纯地进行药物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必须运用“心理疗法”与“药物疗法”相结合,或根据情况单独采用“心理疗法”进行治疗,方能奏效。

所谓“心理疗法”,是指不运用药物、针灸、理疗、手术等治疗手段,而借助语言、表情、行为、情志相制论等,对患者进行言语开导,帮助教育,体贴关心,情理感化以及运用情志相制等,以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以和调心理情志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临床上有单独运用心理治疗者,但多以配合其他治疗

3 情志致病的“心理疗法”应用

手段而用。现就临床上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略陈于后。

3.1 言语开导法

言语开导法,主要是以语言为工具,通过患者的心理进行顺势引导。这是临床上常见的较为方便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耐心细致的给患者说明疾病发生的原因、转归、危害、后果以及心理因素致病和影响治疗的机理等,以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及行为等,消除患者的病理心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笔者在临床上不论是常见病症,或是疑难怪病,均先用言语以开导,再以药物治疗,每获良效。

3.2 情理感化法

情理感化法,主要是通过医生的行为、语言、表情等,来影响患者的心理,使患者得到至深的感化,心情舒畅地配合医生的治疗,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一般来说,这是一种多与药物治疗配合的心理治疗方法。

作为一个患者,不论地位高低,职业、经济如何,都希望能够得到医生的重视和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希望得到没有差异的同等诊治待遇,把医生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健康的寄托。再者,患者大多通过医生的表情来猜测自己疾病的轻重、予后等。如医生表情难堪,双眉紧锁,则患者就会怀疑自己病重,予后不良;若医生表情严肃认真,胸有成竹,常可使患者心情舒快,信心倍增。

作为一名医生,如果只知道诊断、开药,而不关心、体贴患者,不了解患者在想什么,有何顾虑,应该如何向患者作解释等,也就是说,不会运用情理感化的治疗方法,这样,即便你辩证、诊断、用药是正确的,其治疗效果是不会好的。甚至由于医生的行为过失,态度冷淡或傲慢,或因言语不妥等,反而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所以,情理感化的心理治疗方法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3.3 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法,包括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自我暗示,主要是通过患者本身的自我开导、自我劝说、自我心理调整、自我努力,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下进行的。他人暗示,既可来自于医生,也可来自于病患家属及亲朋好友。来自于医生的心理暗示,是在有意或无意之中进行的。主要是通过医生的语言、行为手段,以改善患者的心理、行为和机体的生理机能,使原来的变态心理得以纠正,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是一种较为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典型案例如下:

笔者曾接诊1例神经官能症患者,表现以持续性自觉腹部发热,感热气自内向外而发,但腹部扪之不热,各项检查均正常。半年来经中西药治疗罔效。经详细诊察后,余表情认真,胸有成竹地对患者讲:“你这种病见怪不怪,小事一桩。一则中药调理,二则采取一种独特的穴位注射,定能使您恢复常态。”言后,患者表示接受治疗。取维生素B1针剂100mg,选“足三里”穴位进行注射。注射前告诉患者:“此药是治疗腹部发热的特效药,选用的是特殊的给药途径,且能产生酸麻沉胀等特殊感觉,可使药物直达而作用于腹部,用药后即可见效。”结果,拔针后片刻患者即感腹部发热有所减轻。又处中药六帖,后又穴位注射两次,患者奇迹般的痊愈了。

上述案例可见,笔者采用了语言心理暗示(一般多为夸口语言)而获奇效。这充分说明了语言暗示的治疗价值。有人称此法为“吹牛疗法”也不无道理。但是,在什么情况下去“吹”,究竟如何“吹”的使患者心悦口服,深信不疑,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却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情志控制法、转移病痛法、行为治疗法、消除幻觉法、激情刺激法等,本文不再一一赘述。

猜你喜欢

情理心理治疗情志
事实与情感——儒家“情理合一”思想的再认识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情理之外
致新敏队长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主持人语:情理与法律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