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2011-02-12冯金星
冯金星
(吉林省大安市中医院,吉林 大安 131300)
偏头痛是头痛患者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以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主诉,痛可局限于一侧,或转至另一侧,或以前额、眼眶为甚,或波及整个头部。偏头痛的原因多来自于血管,故也称为血管源性头痛。女性多于男性。2006年8月只2010年7月,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30例,并与应用盐酸倍他司汀片合维生素B2片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①西医诊断符合《实用神经病学》[1];②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医内科学》第五版教材,辨证为内伤头痛,瘀血证;③排除其它继发性头痛。
1.2 一般资料
全部30例均经头颅CT、经颅多普勒(TCD)等检查,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8~56岁,平均(38.6±17.23)岁;病程2~10年;对照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20~55岁,平均(38.6±16.3)岁;病程2~9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基本方:当归20g、生地黄15g、川芎20g、赤芍药15g、桃仁15 g、红花10g、牛膝15g、柴胡10g、枳壳15g、桔梗10g、甘草10g。加减:头痛甚加钩藤15g、元胡10g;头晕加天麻15g、枸杞子10g;气虚加白术15g、黄芪20g;恶心呕吐加陈皮15g、半夏15g、竹茹10g;口干加天花粉12g、石斛12g;胸闷痛加郁金
15g、瓜蒌皮15g;失眠多梦加炒枣仁15g、夜交藤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日2次早晚分服。
1.3.2 对照组
盐酸倍他司汀片8mg,日3次口服;维生素B2片30mg,每日3次口服。
1.3.3 疗程及其他
两组均在治疗期间忌饮酒,勿劳累,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紧张及精神刺激,且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 疗效标准[1]
显效:头痛发作次数减少>70%以上,疼痛虽发作,但能忍受,并能坚持正常工作与学习;有效:头痛发作次数减少30%~70%,疼痛发作时,较治疗前程度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后头痛无好转。
2 结 果
2.1 2组头痛疗效比较
治疗组30例,显效9例,占30.0%;有效17例,占56.7%;无效4例,占13.3%;总有效率86.7%。对照组30例,显效4例,占13.3%;有效14例,占46.7%;无效12例,占40.0%;总有效率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偶见口干和胃部不适,无皮疹症状,未影响治疗。
3 讨 论
本病属中医学内伤头痛范畴。中医学认为,头为精明之府,神明之主 又内藏脑髓,而为髓海。凡五脏之精华、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脏腑经络发生病变或气血运行不畅均可引起头痛。血府逐瘀汤为王清任主治瘀血诸证之基本方,全方具有化瘀而不伤血、疏肝而不耗气的特点。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均为活血化瘀药物,再配以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川芎能行气走血,流而不滞,为血中气药,具有祛风止痛、活血通脉、畅达气血之功效,赤芍药通利血脉,其性偏凉,可制川芎温燥之性,两药合用,温凉相济,祛瘀活血通脉功效更强。方中又根据中医学理论中“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的理论,配以柴胡、桔梗、枳壳等疏肝解郁药物,使气行则血行,达到不仅能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血府逐瘀汤中活血化瘀剂占54.5%,对血液动力学各方面均可有一定影响;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血液粘度;镇痛,镇静作用。且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器官供血,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炎作用[2]。血府逐瘀汤中当归具有镇静,止痛,降体温作用[3];降压、降血脂及抗动脉硬化作用,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释放,抗血栓,降低血液粘度[4];清除氧自由基及保护线粒体,清除有害物质,保护细胞器和细胞功能,具有延缓衰老作用[5]。川芎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缓解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并有抑制胶原纤维合成及抗纤维化等作用[2]。降低脑血管阻抗,改善微循环,修复脑细胞 ,增加脑血流量作用强于罂粟碱,且作用时间较长[6];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功能[7]。本临床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可调整脑血管的不稳定性,促进脑血管弹性和脑血流供应平衡,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为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作用部位、作用靶点提供依据。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85-1090.
[2]李春越.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 (5):317-320.
[3]张成栓,吴荣才.当归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7):301.
[4]杜培良,曾庆大,张宗泽,等.硬膜外注入浓当归术后镇痛的临床探讨[J].湖北医学院学报,1992,13(2):172.
[5]宋守中.关节内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7):923.
[6]王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1994,25(2):13.
[7]郑琼莉.川芎嗪对肾性血尿的治疗作用及疗效与血尿程度的关系[J].临床荟萃,1996,11(1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