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1-02-12周颖
周 颖
(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四川 德阳 618000)
溃疡性结肠杨(UC)是一种非特异性溃疡性炎性疾病,其病变部位主要分布在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主要形式为溃疡,其具有连续性、易复发、难治愈等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癌变率,因此治疗、维持、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是治疗UC的主要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从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6年间于粘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8例,男62例,女56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3.69±5.39)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病程(10.42±3.09)个月,回顾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症状:腹泻93例,腹痛89例,里急后重102例外周关节炎3例,腿部溃疡4例,肝功受损8例,118例患者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1],经肠镜检查证实并排除了其他肠道感染性疾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强的松及甲硝唑等联合治疗,外用保留灌肠,辅用饮食治疗和心理治疗,病情严重者使用手术治疗。联合治疗:柳氮磺胺吡啶1g/次,日四次餐后口服,4周后减至日3次连4周,之后减至日2次,连1年半;强的松日40mg,每2周减日10mg,减至日10mg时连用4周后停药;有肠道炎症时可加用甲硝唑等消炎药物。保留灌肠:日2次,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3d,之后改为晚一次连4周。灌肠液为氟美松10mg,甲硝唑100mL(0.2%),锡类散3g,庆大霉素16万单位。4周后再巩固4~8周。饮食治疗:半流质饮食,补充原则少量多次,饮食以高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不产气食物为主,忌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心理治疗: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手术治疗: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影星手术治疗,如中毒性巨结肠、脓肿、大出血、癌变、穿孔等,临床上多采用全结肠加回肠造瘘术。
1.2.2 分析方法
回顾1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方面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1.3 治疗效果标准
完全缓解:临床表现症状消失,大便正常,病情稳定,复查肠镜示肠黏膜正常;显著缓解:临床表现症状消失,大便变为软便,肠镜示溃疡消失,肠黏膜逐渐正常;部分缓解:临床表现症状消失或缓解,仍有腹痛,大便为黏液便,肠镜示溃疡存在,肠黏膜水肿、出血;无效:临床表现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大便为黏液便,肠镜示溃疡无变化或加重,肠黏膜水肿、出血同前或加重。
2 结 果
1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联合治疗、保留灌肠、饮食治疗、心理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完全缓解102例,显著缓解12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0例,总治疗有效率为100%,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93%,其中中毒性巨结肠2例,大出血1例,穿孔2例,癌变1例,脓肿1例。随访1年后无复发,复发率为0。
3 讨 论
3.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起病缓慢,甚至隐匿,病程长,易被遮盖误诊,而且活动、缓解交替反复发作的一种疾病,具有一定的癌变率,难以彻底治愈,患者初期症状较轻,主要出现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粪便主要是黏液便,随着病情的进展,粪便中逐渐混有脓血、黏液,以糊状为主,有时还伴有厌食、恶心、呕吐、嗳气等,如果病情属于急性暴发型重症,则会出现酸碱、离子紊乱,体重下降、营养不良、贫血等。
3.2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治疗、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等,但是尚无特效的手段,本院采用联合治疗、保留灌肠属中西医结合治疗[2],主要是利用了药物的疗效互补作用[3],柳氮磺胺吡啶是治疗UC的首选药物,强的松是激素类药物,具有很好的抗炎抑制炎症反应,同时还能够刺激骨髓造血,预防SASP导致的粒细胞减少[4]。
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通过调整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劳累、紧张,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来预防UC的发生已被广大学者认同。
[1]全国慢性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疗效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554.
[2]姚景濂,张建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杨体会[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1):1573-1574.
[3]郭秋莎,夏冰.CDl4基因C-26T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2):1452-1454.
[4]王建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2例[J].青海医药杂志,2005,35(9):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