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胃肠病50例临床分析

2011-02-12王韶明母凯萍贾云杰吴素铭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6期
关键词:胃肠病心理治疗功能性

王韶明 母凯萍 贾云杰 吴素铭

(1 长春市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吉林 长春 130001;2 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1)

功能性胃肠病(FGIDs)在人群中十分常见。是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胃肠道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的相关症状,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且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需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方可确诊。主要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1]。本文回顾了长春市人民医院50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长春市人民医院消化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6.1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以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为主的29例,以肠易激综合征(IBS)为主的21例。均符合罗马标准Ⅲ[2]。其中腹痛或腹部不适患者3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患者30例,伴有或仅有早饱及餐后饱胀症状者24例,伴反酸、恶心、呕吐者10例,以腹泻为主10例,便秘为主7例。2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忧郁、失眠。本组20例行胃镜检查,HP感染者15例。7例行结肠镜检查。23例行消化道钡透检查。

1.2 治疗

1.2.1 心理指导及生活指导

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耐心解释,消除患者恐惧及紧张、焦虑、疑虑、悲观心理,保持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情绪乐观,避免个人生活中会诱发症状的食物摄入,适当安排休息与活动,定时进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以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为主的患者减少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应用。以肠易激综合征(IBS)为主的患者避免产气的食物摄入。便秘为主者调节饮食予以高纤维食物。

1.2.2 有不同程度上腹痛患者选择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应用;下腹痛为主的选择匹维溴胺应用;有上腹胀或早饱症状者予以餐前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可予以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片。以腹泻为主的加用止泻药物及肠道菌群调节药物,如蒙脱石及洛哌丁胺。便秘为主者加用聚乙二醇口服。不同程度的焦虑、忧郁、失眠,予以选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新的5-HT再摄取抑制剂。有22例患者予以中频胃肠理疗及联合针灸理疗治疗。强调不同症状选择不同药物,且结合患者经济条件,避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

2 结 果

本组50例患者,经过有针对性治疗辅助心理治疗,30例症状消失,病情好转。15例症状明显减轻,5例症状无改善。随访6个月,仅4例患者症状略有反复,经联合治疗,病情有所改善。余患病情稳定。

3 讨 论

功能性胃肠病(FGIDs)在人群中十分常见,近年来的资料表明,许多FGID患者有症状重叠表现,如患者有上腹部不适、饱胀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表现,又有腹痛、腹胀和便秘或腹泻等肠易激综合征的表现。部分患者出现两组以上FGIDs的重叠表现[3]。本组资料也表明大多数患者存在症状重叠情况。对于FGID的研究在不断进行中,其发病机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如有报道指出有30%~80%的FD患者存在消化道运动异常现象,推测可能与胃肠道平滑肌活动、胃腔内压力和张力周期性变化有关[4]。还有资料表明FGIDs与动力障碍和内脏高敏有关,资料显示FGIDs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动力障碍,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近端胃适应性调节功能和胃排空延缓异常等情况,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结肠动力紊乱和胃结肠反应异常现象。所以,在FGIDs的治疗中,促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有一定意义。本组资料显示促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可以有助于改善症状。有文献报道FGIDs患者与胃肠感染有关,一部分患者胃黏膜活检检测HP阳性,但环境因素及HP感染、慢性胃十二指肠炎对FGIDs患者的影响较小,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患者的症状与胃镜、结肠镜下所见严重程度无正相关性,但应注意有确切的细菌感染时抗细菌治疗有一定意义。随着心身医学和精神医学的发展,已经逐渐认识到胃肠动力疾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由于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如抑郁、焦虑、应激、负性生活事件等,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神经系统导致胃肠运动和激素分泌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42%~61%FGIDs患者伴有精神心理障碍,其中以焦虑、抑郁为主[5],存在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及早期环境影响有关,这些因素形成对本病的易感性身体素质,在成长过程中,脑中枢受到多种精神及环境应激影响,并通过脑肠轴影响消化功能形成FGIDs。所以心理治疗及干预不可忽视,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及一般治疗效果不佳者,及时加用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本组患者经过有针对性治疗辅助心理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如存在胃肠功能严重紊乱时,除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外,祖国传统医学也会有一定帮助,此外物理治疗如一些理疗器会对治疗有一定帮助,部分文献亦有报道;对一些难治性、顽固性胃肠动力性疾病应用手术治疗亦有报道,但应慎重,有些患者对手术后的心理阴影更加加重病情。基因治疗无疑是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但仍在研究中。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无特效药物。且目前尚不存在统一治疗标准。结合对50例患者的治疗分析,笔者觉得治疗上应重在综合治疗为主,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及病程较长的患者,因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最好强调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应强调个体化治疗,一定会取得满意疗效。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4-426.

[2]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61-762.

[3]柯美云,宋志强.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的新思考[J].胃肠病学杂志,2006,11(8):449.

[4]杨云生.功能性胃肠疾病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东医药,2009,49(28):109-110.

[5]钱家鸣,吕红.心理社会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13(4):342-343.

猜你喜欢

胃肠病心理治疗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胃肠病学》征订启事
《胃肠病学》征订启事
《胃肠病学》征订启事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舒肝解郁胶囊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治疗价值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