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整体观护理病人心理分析与探讨

2011-02-11刘荣名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8期
关键词:中医科易性情志

刘荣名

(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264300)

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的最佳护理。中医病种纷繁复杂,对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的要求高,要采用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心理护理方法缓解其心理问题。以下浅论中医科住院病人可能产生的几种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

紧张、恐惧、忧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内经》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恐惊。”又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不仅将人体情志活动称为七情,并且认识到七情所伤是重要的致病原因。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情志改变,而不同的情志,又可以直接影响不同的脏腑功能,从而产生新的疾病。如何设法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忧虑、愤怒等情绪因素的刺激,是中医科护士实施心理护理的首要任务。

1.调畅情志法:首先,热情服务病人,解除其紧张情绪,令其放松心态,诱导病人主动讲述心中所思所想,进而了解病人所需。大多数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较为忧虑,甚至感到恐惧,护士应及时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鼓励病人自己查询相关疾病资料,或者与相同疾病病友交谈,了解自己疾病需要注意的事项,加强治疗信心。

2.移情易性法:移情易性的心理护理方法是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使思想焦点从病所转移到他处,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患者不与不良刺激因素接触;或改变病人的内心焦虑的指向性,使其从某种情感转移于另外的人或物上等等。通过学习、交谈活动,消除病人的杂念,或改变其错误的认识与情绪,或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惯与思想情操等。古人认为:“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护士应鼓励住院病人多看书,听广播、音乐,与家属朋友谈心,用良好的情绪去抑制不良情绪,起到调神去疾的作用。

对中医治疗不信任

就笔者多年的经验看,大部分人到医院还是主要看西医,如果生了病,很少愿意首先看中医。中医科有一部分病人是通过西医治疗或手术后转入中医科,平时对中医不太了解,对中医治疗持怀疑态度。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用专科知识,娴熟的治疗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及认可,及时讲解中医科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疾病,有些疾病如术后康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不是单纯的吃中药,同时讲解中医治疗的原理及作用,中药的服用方法及作用,与病人共同监测中医中药治疗疾病的效果,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病人接受中医中药,信赖护士,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讲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中西医标本兼治对其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轻视病情

有些病人病情不是很重,希望入住中医科调理康复,这部分病人大多对自己病情不以为然。例如部分痔疮病人,常常认为术后就可痊愈,护士应着重强调术后保健的重要性,例如起居、饮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对预防疾病复发也是很重要的。护士应严格监督,改变其轻视病情的心理。护士认真做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告知病人重视病情,取得积极配合。

对治疗失去信心

有些恶性疾病晚期和患慢性疾病的病人,入住中医科时往往对疾病治疗已经失去信心,从而产生不配合情绪。中医说:“神藏气中”,“气载乎神”,所谓“神气”在该类病人的心理护理中更为重要,很多慢性病人在承受了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而没有了精、气、神。

1.清净养神法:为其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提醒病人保持清净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使其少思少虑,做到精神内守,心平气和。

2.顺情解郁法:对于这类悲郁情绪的病人,不要压抑其感情。首先,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顺应其意志和情绪,满足其身心需要。应理解病人的悲郁和愤怒,不可与其相争。病人大多因病生愤,发脾气是对自己患病感到不满,而非针对护理人员。其次,应引导其向医护人员或家属哭诉倾泻苦衷,借此使其悲郁之情得以发泄而舒展,使气调而有益疾病。解除其悲郁情绪后,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总之,中医科护士应根据病人不同心理,应用言语开导、清净养神、移情易性、情志相胜、顺情解郁等中医护理方法,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摆脱疾病困扰。

猜你喜欢

中医科易性情志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中医科临床带教中一对一及一对多教学法教学效果对比
综合医院中医科奖金二次分配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浅谈中医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在中医科护理中的作用
中医科主动服务模式构建探讨
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易性人会爱上同性还是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