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综合治疗小儿厌食症

2011-02-11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8期
关键词:症见方用厌食症

桑 莉

(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262700)

厌食是以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长期厌食会导致患者的体重减少或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各种急性感染时常伴有短期厌食;长期厌食者多伴有面色萎黄,体重不增或降,消瘦,常有器质或精神方面的障碍。

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景岳全书》谓:“小儿之疾,非外感风寒,则内伤饮食[1]”。由于小儿乳食不知自节,饥饱无度,或家长缺乏科学喂养常识,过食肥甘、生冷或难消化的零食、水果,使饮食结构不合理,损伤了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乳食停滞,乃生此病。《幼幼集成◦伤食证治》也说:“小儿之病,伤食最多,故乳食停滞,中焦不化而成疾者。”总之,饮食因素是导致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因。

多病久病,损伤脾胃: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皆属不足,但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若患泄泻、肺炎或其他传染病后,体虚,正气亏之,伤及脾胃,或病后失于调理,脾运胃纳失健,可致长期厌食。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先天不足的婴儿,古称“胎怯”或“胎弱”,多见消瘦、胃肠薄弱。出生后往往不欲吮乳。后天如失于调养,脾胃虚弱,不思乳食,难以喂养。

情绪变化,精神因素:小儿“肝常有余”,娇生惯养之小儿,所欲不遂,动辄哭闹要挟,久则性情乖张,或自生闷气,致肝失疏泄,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厌食;或因生活环境改变,情志不畅,思虑伤脾,脾虚不适而致厌食。中医学认为,情志是导致小儿厌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上,饮食指导和情绪疏导也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远大于成人,脾胃功能的相对不足和小儿机体对物质的高需求形成了矛盾,此矛盾是本症发生的潜在原因。加之小儿神识未开,食欲不能自调,饮食不知饥饱,若家长盲目投以肥、甘、厚味之品,超出了小儿正常需求量及生理承受能力,使脾胃受损、纳运失权则致厌食。总之,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

临床分型

辨证论治根据厌食症的病机及临床表现分为6型。

1.脾失健运型:症见不思纳食或食而无味,拒进饮食,精神状态正常,舌质红,苔薄,脉尚有力。治宜健脾助运,开胃增食。方用健脾开胃汤。药用: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神曲 、焦山楂、生麦芽、砂仁。

2.脾胃气虚型:症见厌食、拒食,神倦乏力,形体偏瘦,易出汗,大便不化或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指纹淡红。治宜益气健脾,渗湿和胃。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砂仁、木香、陈皮、神曲。

3.肝气郁结型:症见饮食少进或不食,甚至抛撒食品,不愿言语或脾气急躁,稍拂其意即哭闹不已,夜寐不宁,梦中惊哭,舌质红,苔薄或薄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运脾开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白芍 、枳壳 、佛手 、白术 、茯苓 、鸡内金 、远志 。

4.食滞内阻型:症见饮食懒进,脘腹饱胀,夜卧不安,精神尚可,二便如常或酸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指纹紫滞。治宜消食导滞,健脾助运。方用曲麦枳术丸加味。药用:枳实、苍术、神曲、麦芽、鸡内金、茯苓、陈皮。大便秘结加枳实、槟榔。

5.胃阴不足型:症见不喜进食,口干喜饮,五心烦热 ,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治宜养胃生津,育阴润燥。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用:石斛、沙参、麦门冬、玉竹、乌梅、白芍 、山药、生麦芽、甘草。

6.虫积伤脾型:本证型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常表现为饮食不香,饮食少思,面黄肌瘦,或嗜食异物,偏食香燥,时有腹痛,以脐周明显,或时有便出,巩膜蓝点。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治宜驱虫去积,健运脾胃。用肥儿丸加减,由太子参、茯苓、胡黄连、使君子、槟榔、乌梅、神曲、麦芽、甘草组成。

治疗

1.中药治疗:中药可促进唾液的分泌,增强胃动力;明显降低小肠推进率,增加小肠对葡萄糖、铁、钙的吸收;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驱除蛔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促进骨髓造血。

2.针灸治疗:现代医学认为,胃肠道由人体内中枢神经、外周神经、胃肠神经和自主神经支配,支配胃肠的外周神经系统为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腹腔神经丛的功能紊乱会引起相应的脏器和功能障碍。对背部脊神经及腹部腹腔神经丛进行良性针刺刺激,可改善支配肠胃神经的功能,使胃肠功能正常。

针刺疗法:因为小儿害怕针刺疼痛和不配合,故快速浅刺双侧足三里、中脘、内关,不留针。或者选择四缝穴为主,针刺取血,或挤出少许白色透明黏液即可。

3.穴位贴敷治疗:①耳穴贴压:耳穴贴压因为无痛,操作简便,易为患儿和家长所接受。一般选取胃、脾为主穴,配穴可以辨证或根据个人经验。一般选用王不留行籽,用脱敏医用胶布固定,左右耳交替,5天1次。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耳穴可以有效调理脾胃的腐熟运化功能。②体穴贴敷:药物组成:肉桂40 g,苍术、枳壳、砂仁、焦三仙各30 g,白豆蔻、陈皮各20 g。上方共研细末过筛,装瓶中密封备用。主穴:神阙;配穴:足三里、脾俞、涌泉。方法:敷药前先将选穴常规消毒,取上药粉适量放入水杯中,用生姜汁调成糊状,填入脐中,胶布封贴固定,同时根据病情辨证后选敷配穴。本法有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的整体作用。敷脐治疗较口服药具有简便、无痛苦、用药少、疗效持久的特点。

4.推拿疗法治疗:采用小儿推拿疗法,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柔和刺激,调整脾胃功能,收效甚好。患儿取俯卧位,术者站于患儿侧方,推脾经,按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推七节骨,捏脊,使局部皮肤潮红。推拿小儿腧穴可疏通经络,通调脏腑功能,调和人体气血,平衡阴阳,疗效好,见效快。诸法同用,奏启脾助运、开胃消食之效。现代研究证实,小儿推拿疗法能促进患儿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清蛋白酶增加,并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结语

现阶段儿童厌食症仍存在分型混乱的现象,需建立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且需筛选有效的方剂及方药,开发研制小儿易于接受的有效中成药。对儿童厌食症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药并举;注重营养结构、家庭摄食方式的合理化,亲子关系的良好顺和。依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探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预防、心理指导与治疗相结合的有效措施。

[1]张介宾.景岳全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696.

猜你喜欢

症见方用厌食症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国王的厌食症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养咽止咳桑叶方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