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呃逆40例
2011-02-11张永江许春晓
张永江 许春晓
(山东省荣成港西医院,264329)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为“哕”,西医学称膈肌痉挛。表现为患者喉间呃呃作声,气逆上升短而频,有声无物,不能自主。大多数症状轻微,偶尔发作,预后好,持续3天以上不能自愈,用常规药物(肌肉注射胃复安、消旋山莨菪碱、氯丙嗪)亦不能缓解的呃逆,称之为顽固性呃逆。我院近几年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呃逆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
急性者:针刺内关(双侧),采用泻法,一次即愈。
慢性者:①取穴:内关、足三里。②药物:盐酸消旋山莨菪碱10 mg,地西泮注射液10 mg,维生素B1注射液10 mg,生理盐水1 ml。③操作:按穴位注射操作常规进行,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5 ml注射器接7号注射针头,单侧内关穴注射地西泮注射液10 mg,双侧足三里穴各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5 mg,维生素B1注射液5 mg,生理盐水0.5 ml,快速进针于皮下,有酸、麻、胀感觉时,经回抽无回血后将药液缓缓注入,同时嘱患者深吸气,屏住呼吸片刻,后分次缓缓呼出,反复数次。一般1~2次即可治愈,如呃逆不止可继续注射3~5次,直至治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完全缓解;有效:呃逆频率明显减少;无效:无任何改变。
治疗结果:痊愈 35例(占 87.5%),有效 5例(占12.5%)。
讨论
中医学认为,呃逆之证由胃气上逆所致。西医学认为由膈肌痉挛引起,精神紧张、过劳、忧郁、气血亏虚等为诱因。本病可单独发生,亦可并发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药物治疗,特别是顽固性者临床治愈率与远期效果都不理想。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其支者沿喉咙,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胃络脾,具有和胃降逆之功;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穴,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从膈走腹,联络上、中、下三焦,且该穴为手厥阴之络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同时内关亦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阳维脉相通,善治胃,还具有解郁作用。两穴配伍,宽胸利膈,和胃降逆,气机既顺,呃逆自止。临床实验研究证实,针刺内关、足三里穴能缓解平滑肌痉挛。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可对抗乙酰胆碱(Ach)所致的平滑肌痉挛而达到降逆止呃作用;维生素B1是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代谢之药物;地西泮具有镇静安神作用。三药合用,可达健脾和胃、降逆止呃、调畅胃肠气机的作用。穴位注射把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增强延续针刺穴位的治疗作用,从而调整和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