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配合拔罐TDP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2011-02-11冯涛
冯 涛
(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江苏 金坛 21320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本病发生突然,影响工作生活,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笔者运用梅花针配合拔罐TDP治疗该病30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0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1d,最长9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用0.5%的碘酊或75%的酒精在疱疹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梅花针中重度叩刺患处,使疱疹溃破出血。对于尚未出现疱疹,但局部潮红处,也施以叩刺微出血。选大中号玻璃火罐,用闪火法置火罐于患处15min左右,见罐内有脓血外溢。起罐后局部擦拭干净,辅以TDP照射治疗。最后,外敷无菌纱布。每日1次,3次1个疗程,每疗程后休息1~2d。
1.2.2 对照组
①抗病毒治疗:口服阿昔洛韦片0.2g,每日5次。②神经痛:布洛芬胶囊0.6g,每日2次。③局部皮肤护理:炉甘石搽剂,每日3-5次。④疗程:10日1个疗程。
2 治疗效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疱疹消退,疼痛消失,局部皮肤恢复正常。显效:疱疹消退,疼痛明显减轻。有效:疱疹消退,疼痛减轻。
无效:疱疹无明显改善,疼痛未减轻。
2.2 统计学方法
应用临床医师统计学助手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查,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2.3 治疗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96.6%,对照组分别为50%和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缠腰火丹”、“串腰龙”等范畴,多因风火湿毒留滞经脉,郁于皮肤不能疏泄而致。《医学源流》”曰:“凡血络有邪者,必尽去之”,《灵枢·龙针论》中曰:“泻热出血”均论述了出血与祛邪的关系。梅花针加拔罐属于刺络放血疗效,它是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尤其对热证、瘀证有良好的疗效。故用本法治疗带状疱疹有泻火泄毒之效,使郁滞于皮肤的邪热迅速透达于体表,泄而散之,达到活血祛瘀、消炎止痛、令“菀陈则除之”之意。根据有关实验证明[2],刺络放血能相对地提高血清溶菌酶的含量,显著地提高白细胞的总数,从而对体内细菌进行吞噬、杀死、溶解、达到退热、解毒消炎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辅以TDP治疗,它能改善微循环,通过热效应,可引起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渗出物的吸收,起到抗感染、加速病愈的作用。因此,三者结合,相得益彰。
治疗时梅花针弹刺要稳、准、快、力度均匀,深浅适宜;拔罐时要紧,出血量不要过少否则效果差, 拔吸时有一过性疼痛,约1~2min,一旦起罐则如释重负,顿感疼痛消失,周身轻松。拔后水疱干瘪塌陷,颜色变红黑色为最佳,这是获得速效的关键,一般1-2次即愈。治疗结果表明,本疗法见效快、镇痛力强、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2]朱兵.针灸的科学基础[M]..山东:青岛出版社,198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