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股静脉紧急床旁气囊心脏临时起搏40例分析
2011-02-11沈琦博鄢春喜
沈琦博 鄢春喜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启东 226200)
自临时起搏漂浮电极于上世纪80年代发明以来,为床旁无X线辅助下准确植入电极、缩短抢救危重患者提供可能。此项技术已成熟并向基层县级医院扩展,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自1998年开展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此项手术来以实施多例,其中40例为经股静脉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效果良好[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中均为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与心内科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19~80岁,平均56岁。其中冠心病25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陈旧性下壁5例,病窦综合征14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5例,重型颅脑外伤2例,肾功能衰竭致高钾血症3例。心律失常类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8例(HR<45次/分);窦性静止(长R-R间期>5.0s)5例;Ⅱ度AVB数4例:Ⅲ度AVB数10例;慢-快综合征5例;心脏停搏8例。
1.2 仪 器
床旁心电监护仪、YKE202型临时起搏器(西安永康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5F漂浮起搏电极(美国DAIG公司生产)、6F血管鞘及扩张管、18号穿刺针等。
1.3 操作方法
用常规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股静脉。穿刺股静脉成功后,置入血管鞘,气囊电极沿鞘管插入静脉后应向心腔方向缓慢推送,进入25-30cm左右,向气囊电极内注入1mL气体,使球囊充盈,利用血液循环动力,使球囊漂浮到右室,同时通过连接临时起搏器,设置起搏频率较自身心率10次/分,缓慢推送电极边观察,当出现第一个起搏图形后,立即放气,继续推送电极5~10cm,多次测试起搏功能稳定后,起搏阈值电压<5V时固定起搏电极,以≥2倍起搏阈值的电压起搏。如起搏阈值的电压≤1V,提示电极位置良好,其中28例后续行永久起搏器手术的,术后与床边摄X线胸片进行比较[2]。
2 结 果
本组40例中除1例穿刺时因出现持续室速至起搏失败外(血压测不出),余39例均获成功,成功率97.5%。无心包填塞,血胸,气胸,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手术开始至起搏成功的时间为15-30min,电极导管保留时间3~7d。其中30例待病情稳定后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
电极位置28例经术后床边X线摄片证实,17例电极在右心室心尖部,11例在右室流出道附近,与术中经心电监护体表起搏图形基本一致。所有电极均无打圈现象。35例起搏阈值电压≤1V,另有3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钾7.3-8.0mmol/L,起搏阈值大2.5V。
并发症:本组例中除1例在穿刺时发生持续室速外,余未发生心包填塞,血胸,气胸,栓塞,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其中3例(7.5%)因患者不自觉床上活动,致电极移位,后在DSA室X线指引下复位。
3 讨 论
对抢救严重致命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所出现阿斯综合征的患者,争分夺秒是关键,且药物的疗效往往不佳,必须实施紧急安装人工心脏临时起搏器,以恢复有效心脏泵血维持血液动力学,或过度到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通常需在DSA室于X线透视下行临时起搏电极放置,但对危急生命、不易搬动的患者极为不利,不能因第一时间得到心脏有效起搏救治而丧失抢救机会。在临床中确有部分患者需辅以其它治疗设备(如使用呼吸机、床边血液透析等),不能搬动,实施床边非X线下普通临时电极放置时,因缺乏X线指引电极无法定位。采用气囊漂浮电极可使床边操作成功率极大提高。
通过上述40例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操作并学习文献,我们体会到成功关键的操作要点包括三方面:①穿刺部位:选右侧股静脉,尤其对初学者,此静脉粗大,易定位,并发症相对锁骨下如误入动脉,血气胸不易发生,因右下肢相对制动,有可能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但控制留置时间,可避免发生,本组无一例出现。②电极位置:国内有关临时起搏研究证明临时起搏右室心尖部VVI稳定性优于其它部位[3]。电极顶端跨过三尖瓣环的导管深度为50cm(目前气囊电极往往有刻度标示),但须结合患者的身高预先估计。当送入的电极接近此距离时,及时观察导管心电图变化,减缓导管送入速度并密切观察心电监护,一旦起搏心室立即放气(防止三尖瓣返流影响电极放置),顺势送入电极5~10cm,此时Ⅱ导联QRS主波多呈向下,提示电极顶端已送至心尖部,术后床边摄X线胸片可以证实。③起搏频率:在具体操作可视病情而异变化,一般情况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患者可设置频率60次/分左右。如过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不利于缺血损伤心肌恢复。若合并心功能衰竭,可适当增加心率有利于改善心脏泵血。当患者窦性心率恢复,且心室率>60次/min,病情稳定1-2d后,建议降至50次/min以下,观察1~2d,无起搏心率后可予以拔除。④脱位率:临时气囊起搏电极因柱状,不易在心脏内壁固定,且有患者如扩张型心肌病,肌小梁减少,内壁光滑,故脱位率较高,本组为3例达7.5%。
经股静脉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操作简单、快速,安全有效,适合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1]卢才义,李怀斌.临床心血管操作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9-43.
[2]卢正飞,鄢春喜.气囊电极起搏脉冲引导下的床边紧急心脏起搏[J].交通医学,2001,15(5):5.
[3]魏少波,周定标,张纪,等.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1,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