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治探析

2011-02-1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风药运化肝气

李 宁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临床症状以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大便性状异常,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IBS近年已被公认为一类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心身疾病,大致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腹痛型。临床尤以腹泻型多见。本病病情缠绵,久治难愈,西医在治疗方面尚无特效疗法和药物,主要是对症处理,如给予镇痛药、抗胆碱能药、钙离子拮抗剂[1]、止泻药[2]、促胃肠道动力药等,而中医药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上有很大的优越性。

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泄泻范畴

中医学中没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泄泻”范畴,并与“郁证”有一定联系。古代医家对其有所论述,并创立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及辨证论治方法。《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素问·调经论》云:“志有余则腹胀飧泄”,认为情志过极,特别是盛怒忧思可导致泄泻;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载有“泄泻叙论”,认为不仅外邪可以导致泄泻,情志失调亦可引起泄泻,如“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吴鹤皋《医方考》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医学求是》曰:“腹中之痛,称为肝气……木郁不达,风木冲击而贼脾土,则痛于脐下”,指明了本病发病的临床特征。《景岳全书·泄泻》中谓凡:“遇怒气便作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使脾气本强,即有肝邪,未必能入,今即易伤,则脾气非强可知矣。”叶天士云:“肝病必犯土,是侮其所胜也,克脾则腹胀,便或溏或不爽。”阐明情志失调导致泄泻的机理。

2 肝郁脾虚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基本病机

近代医家多倾向于认为,肝郁脾虚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脾胃同居中州,以溉四旁,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无论外感、内伤皆易导致脾胃受损。李东垣曰:“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脾胃虚弱,升清降浊失调,“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即见便溏、泄泻;“浊气在上,则生腹胀”,即见腹痛、腹胀。脾失健运则湿邪郁滞,日久化热,湿热相合,气机升降失常,而见腹泻。肝主疏泄,脾的运化功能健旺,有赖于肝的疏泄,若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肝失疏泄、木横乘土则运化失司,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水湿并走肠间即见泄;肝气郁滞,腑气闭塞,浊气不降,则见腹满。脾虚为本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其他诱发本病的致病因素,皆是通过脾虚这一内在因素而起作用。

据现代医学研究,D-IBS被视为一种功能性心身疾病。本病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其致病和诱发均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近年的研究表明,精神紧张可改变肠道的消化间期动力(MMC)。有学者认为,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能是焦虑和抑郁的躯体化表现,这些躯体化症状又可加重患者的不良精神状态,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这与中医关于本病肝郁脾虚的病机认识不谋而合,同时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往往导致气滞、湿阻、血瘀诸症,与现代医学实验表明本病常有血黏度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和微循环障碍、结肠感觉过敏等相吻合。

3 抑肝木扶中土、畅气机和脾胃为首要治则

在治疗上主要采用疏肝健脾之法,抑肝木扶中土、畅气机、和脾胃,同时针对不同的病理产物和病理演变,灵活加用温化湿浊、消食滞、清热化湿[3]、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温散寒结及温补脾肾[4]等多种治法,代表方剂如痛泻要方、逍遥散等。本病虚在脾胃,扶脾气多选药性平和之品,少用味厚性烈之物,恐其有伤脾胃之正气,代表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薏苡仁、扁豆等气味甘淡之药,其中以扁豆、山药、茯苓为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而白术、薏苡仁2味,则为脾虚夹湿证之要药。《本草汇言》曰:“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药也,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本草纲目》云:“薏苡仁能健脾益胃,土能胜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同时因脾气虚衰,升清不力,若一味益气而不理气,易使气机壅滞,临床常加用陈皮、砂仁等温中行气之品,如病人素体阴血不足,可以梅花、玳玳花、厚朴花、佛手、玉蝴蝶等轻清灵动之品疏调中焦气机。本病如伴有脾气不升,风药的应用也不可缺,风药轻扬升散,同气相召,脾气上升,运化乃健,泄泻可止;湿是形成泄泻的病理因素之一,湿见风则干,风药具有燥湿之性。湿邪已祛,脾运得复,清气上升,泄泻自止,风药多具辛味,辛入肝,具有促进肝气升发的作用,肝气升发条达,疏泄乃治。而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风药尚有抗过敏作用,而本病患者多结肠感觉过敏,故而效之。临床常用药有葛根、荆芥、防风、桔梗、白芷、藁本、升麻、蝉蜕、羌活等,如运用得当,效果明显。

至于本病肝气郁结之一面,临床常以柴胡、香附、枳壳、佛手、香橼皮等疏肝理气而不伤阴之品使肝木调畅。肝为刚脏,职司疏泄,用药远刚用柔,常选白芍、木瓜、乌梅等味酸柔肝之品,并多与甘温之药合用,一则酸甘化阴,柔养肝木;二则甘温扶中,脾土得固,肝木不能克伐。正如《西溪书屋夜话录》中缓肝之法:“一法曰缓肝,如肝气甚而中气虚者,当缓肝,炙草、白芍、大枣、橘饼、淮小麦。”其中淮小麦、炙甘草、大枣3味尤值得玩味,因此类病人多伴情志异常,除去肝气郁结的因素,尚有心气闭郁、心神不安一面,因心主神明,七情过极皆可上扰心神、心神不宁、火不生土,亦可影响脾胃之运化,故以甘麦大枣汤之法益养心脾[5],临证中还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入合欢皮、炒枣仁等解郁安神之品,从而使五脏安和、心志欢悦,收安神解郁之效。

4 心理疏导是其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心理疏导在本病的治疗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患者常伴有严重的精神症状,有的则有恐癌心理。《景岳全书》曰:“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针对此类患者,医者需耐心听其讲述病情,向其作细致的解释,让患者知晓本病,以解除其精神负担,提高对治疗的信心,以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并嘱咐患者少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之品,多食清淡、易消化之物,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减少本病的复发和缩短疗程、加强疗效。

D-IBS病在肠腑,大肠为“传导之官”,小肠为“受盛之官”,前者司“变化”,后者主“化物”,一旦肠腑发生病变必然“变化”无权、“化物”不能,于是曲肠盘旋屈杂之处易形成积滞痰饮浊毒。久之中焦脾胃渐亏,难以运化,积饮痰浊愈甚,或陈积未去,新积又生,循环往复,互为因果。故此久病治疗诸多方法无效者,必有痰饮浊毒积滞肠腑曲屈盘旋错杂之间。因此,于疏肝健脾的同时,对于久病不愈之人采用消积导滞、活血化瘀,甚则攻下积滞之法,可收奇效。

总之,D-IBS属典型的胃肠功能性疾病和心身疾病,随着社会竞争增加和生活节奏加快,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逐步上升趋势。通过整理历代文献,从中医传统理论来认识此病的病因病机,并参照现代医学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可加深中医对身心-胃肠相关疾病的认识,为中医药防治情志病及胃肠功能性疾病奠定坚实的基础。

[1]郑庆春.得舒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3):127-128.

[2]张爱贞.思密达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4,31(15):47.

[3]江月斐,劳绍贤,邝枣园,等.清热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5(16):4-5.

[4]胡彦烨.疏肝健脾补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6,2(15):203.

[5]岳 妍,杨 强,陈大权.清心醒脾法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30 例[J].中医杂志,2010,1(51):56-57.

猜你喜欢

风药运化肝气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东垣倡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溯源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风药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蠢子医》运用风药特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