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文化研究的时代思考

2011-02-11郑晓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中医学思想文化

郑晓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记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根本[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思想思维、气质行为的基因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特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中医、中国特质、中医人、中国人思想情感体系的民族群体文化,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的基因构成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医文化研究的历史、时代、世界视域进行探讨,为中医未来发展提供战略思考。

1 中医文化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1 着眼文化较多,时代亟需立足中医的系统中医文化研究

近20年来,对于中医文化的研究较多,主要包括中医文化内涵研究、中医学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释道)的关系研究、中医的哲学及方法论研究、中医文化的多学科研究、中医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中医文化与中医人文精神对于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研究等。有一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从事中医文化研究者中鲜有中医人,而以文学、哲学、史学学者居多。这些研究较为深入地解决了中医典籍中的一些文字、版本校勘问题,对于中医文化内涵、中医哲学及方法论也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但脱离中医医学谈中医文化、脱离中西医学及现代科技谈中医文化、脱离中医学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人类健康事业的关系谈中医文化,这样的中医文化研究难免流于泛文化研究,总有隔靴搔痒之感。时代亟需立足中医的系统中医文化研究。

1.2 对于中医文化是中医学主体部分、实力部分的认识研究不够

中医文化是中医学发端生存的土壤、思想方法的源泉、理论体系的基础、各家学说的渊薮,是中医学的根脉和灵魂,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医学的本质,而且决定了中医学的历史形成和未来走向,割裂中医文化,中医学将不复存在。目前,对于中医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认识研究高度、深度不够,中医文化一致被认为具有软实力,事实上,中医文化不仅是中医学之根,也是其脉,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治疗原则、遣方用药交构在一起,具有文化固有的软实力的同时,无庸置疑是中医学的主体部分和实力部分。如中医高等教育,中医药院校普遍对于中医文化与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够,中医文化是中医药院校的灵魂,21世纪的高等中医药教育,只有重视中医文化、中医思想方法乃至中国文化的传承问题,才能解决人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中医学的传承问题,服务人类健康,服务社会发展,中医文化对于中医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术创新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1.3 中医学被肢解,核心价值分解

近20年的中医临床及科学研究,使得中医学已被肢解为中医、中药、针灸、养生保健、中医文化等各自传习运行的“体系”。中医不通中药、针灸,针灸不懂中医、中药,中医、中药、针灸都不重中医文化,已司空见惯。中医与中医文化被割裂,我国具有完整的原始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理论体系被分割,中医文化中所蕴涵的核心价值被分解,中医文化实力弱化的直接后果,是中医学将不断沦为一门低水平、经验性、不稳定、没有多少“科学性”与学术价值的医疗保健技能[2],而即便是一门医疗保健技能,其使用价值也正伴随着韩医、汉医的蜂起兴旺而衰减、削弱。中医是5000年中医文化根系的枝干叶花,中医文化根深脉畅,中医才能叶茂花香,中医的核心价值观方能涵养于中、弘扬于外,原创力和生命力才能不断显现。确立了中医文化之于中医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其是中医学的实力部分,中医才不致被简单复制、移植、嫁接,这一点必须成为中医人和中国人的共识。

2 中医文化研究的主要任务

首先,立足中医学的系统研究,立足历史背景视域、时代背景视域、世界背景视域的系统研究中医文化的历史时期已经到来。要给予中医文化较为科学的定义,明确其内涵、内核、研究方向和研究意义。

其次,通过对中医文化的系统研究,总结凝炼中医文化的内核,即较为公认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普世价值观。深入研究阐发中医文化的现代价值,着重研究其对于医学发展的意义,对于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的影响和意义,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再次,深入研究中医文化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中医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中国人特质基因(思想思维、气质行为等)构成的意义;中医文化对于中国文化国际化的意义。

3 中医文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3.1 立足中医学的中医文化系统研究

3.1.1 理论体系研究 当前,对于中医文化研究要立足中医,基于中医整体(包含中医、中药、针灸等),开展系统、全面、深入的理论体系研究。要通过对中医学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科学内涵、理论架构的研究,厘清中医文化交构其中的脉络,从而科学地确立中医文化的作用和地位。中医药学融道、儒、佛等中国传统文化[3]。从思想基础、理论基础而言,“气一元论”、“和”、“仁”,在奠定中医学思想方法的同时,也是重要的防治疾病的方法手段,贯穿于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辨证论治、预防治则之中。如“和”,不仅是“天人合一”、和于自然的养生却病的指导思想、方式方法,同时调和脏腑气血、调和五味,渗透于理法方药之中,也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中医学的藏象学说(心为君主之官等)、遣方用药的君臣佐使、中和调理、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与归经等,无不是融儒家文化的中医文化的体现。

3.1.2 中医历史人物研究 对有史记载以来的中医人物进行全面的研究,包括个人成长经历、习医经历、行医经历、学术流派、学术思想等,通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厘清历代中医文化、中医人文精神传承的脉络。

3.1.3 思想方法研究 重点加强中医文化中所蕴涵的核心思想,“气”、“和”、“仁”、治未病等对于临床实践意义的研究。

(1)对“气”的研究主要包括“大气一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和灵魂[3]。要深入研究“大气一元论”这一哲学理论与中医学这一生命科学的契合关系及相互影响;气对于生命的意义、对于人身生理病理的意义和影响。

(2)对“和”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医学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人类和于自然,和于生命,和于人体,和于生活的养生保健、防病却病的思想方法;和阴阳、和脏腑、和气血、和方剂、和五味等防病治病的思想方法。

(3)对“仁”的研究主要包括:仁,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对周围的世界深切的关怀,仁是“和”的精神动力、智慧源泉和推行保障,仁爱保障和谐;仁体现为以人为本,中医学独特的以人为本起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以病人为本,二是充分发挥医生的智能优势,三是惠及全民。

(4)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方法、临证特点(如十问、重视气候体质等)以及辨证施治规律等,均渗透着和与仁的思想方法,同时又深入人心、影响广泛,值得深入系统研究。

3.2 中医文化的内核(核心价值体系、普世价值观)研究

3.2.1 中医文化的历史选择与中医思想史研究 通过对中医学及历代中医人物的研究,梳理中医文化、中医思想传承的特点,发展的脉络;同时,跳出时代和学科的框架,探讨经历了时空的筛选,哪些积淀为中医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医学的思想和灵魂。

3.2.2 中医文化的内核(核心价值体系、普世价值观)研究 目前对于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研究较多,说法也较多,主要包含和、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以人为本、治未病等观点。中医的核心价值观、普世价值观,既源于中医文化的本体,同时也是历经千年,中国人、中华民族的选择、认同和恪守,在今天对全球充满了吸引、感召和认同。要通过纵向、横向、超历史、超学科、超国界的研究调查,明确人们的选择和认同,明确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及普世价值观。

3.3 中医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

3.3.1 中医文化在当前对于医学的意义

(1)中医学的医疗是医人而不仅是治病。中医学是人的医学,其中80%是不生病的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方法将为全球认同。

(2)和的思想及中和、调和、非对抗。这一思想贯穿于生命和生活的全过程。

(3)医乃仁术而非仅为技术。这一点在当前对于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4)文化具有先导作用。中医文化的传播弘扬、深入人心,直接关系到中医学的认可接受度。中医在中国医疗领域广泛发挥作用,较之其他国家将成为解决医疗这一重大民生问题、构建中国特色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因素。

3.3.2 中医文化对现代科学研究思想方法的影响、对“科学”标准科学化的意义 当前要通过对中医文化的深入研究,系统凝炼中医学整体观、自然观、系统论、个性化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科学研究方法等,这些蕴涵在中医文化中的思想方法,必将对现代科学研究思想方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能够影响当前对于“科学”标准的认识,直接促进“科学”标准的科学化而更加科学开放、客观全面、丰富充实。“科学”的标准将因中医而改变。

3.3.3 中医文化对于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的影响和意义 中医学不仅是应用科学,同时更重要的是自然之道、生命之道、生活之道。

中医文化中的自然观源于中国传统自然价值观。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人是自然的产物,在中国人文文化及农业文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文化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价值观,尊重自然、尊重人,做到“天人合一”。自然观强调时空的整体性、统一性,人与自然是彼此相应、交感和谐的关系,对于现代生态自然观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将宇宙之生命进程定义为和谐,相信这是宇宙的本质和真相[5]。中医学(古代称之为医道)这门关涉宇宙与生命内在统一性的性命之学,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创造。中医学关注的是人生命的本质、规律,生命过程的自我实践、自我发展与发展的和谐,而不是直接针对具体的病。它是人的医学,而不是西方医学的治病的医学,这也是中医学作为未来生命科学的优异之处[6]。

中医学特别重视养生保健、摄生防病的生活观且影响深远。强调要顺应天时,固护正气,燮理阴阳,调摄精神;要食饮有节,五味调和,起居有常,劳逸适当;要形神共养、动静相宜、刚柔并济,无过无伤。

3.3.4 中医文化对于发展观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中医学认为,发展的意义在于体认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把握自然规律,把握人在天地自然中的地位、作用和命运,不断地进步和修养,完善自然生命,完善人的心灵,达到人与自然的持久和谐。

中医文化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主要在于,一是中医学所倡导的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实践,有利于人们提升幸福观;二是中医学在防治疾病、解除民生疾苦中的作用;三是中药产业已呈现经济增长点产业特征,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量,成为事关国计民生的民族产业、经济发展的强势产业,具有高度知识产权,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四是养生健康产业将成为一大新兴产业,在服务人民群众保健卫生的同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可以肯定,这一中国特色的健康产业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全球的逐步认同而不断发展壮大。

3.3.5 中医文化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国际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文化的内核具有一致性。正如亚里士多德指出:哲学应从医学开始,医学最终要归于哲学。因为生命和死亡是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而宇宙和生命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自然科学的革命实际上就是生命科学的革命[6]。中医学几乎完整地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当部分因中医文化与生命、生活的息息相关(生命的代代延续,生活方式的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传习久远。

《美国物理学杂志》曾言,当今科学发展的某些方向所显露出来的统一整体的世界观并非同中国传统无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问题正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显出其特异性和无可比拟的一种优势,而所有这些特点在中医学中均有所体现[6]。中医药养生医疗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已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和载体。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中医海外孔子学院相继设立。近年来,多位欧美政治作家在著作中谈及中国核心竞争力、中国对世界的影响问题时,均不约而同地谈到中餐和中医。中医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思想方法、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携着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中医在海外的传播散发出东方独特的魅力,正不断渗入全球千家万户。我国中医药的全球发展要跟上中医文化、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态势,当务之急是辅轨建轨,让世界与我们接轨。

3.3.6 中医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中国人特质基因构成的意义 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特质鲜明。主要表现在思想思维的特点、气质行为的特点方面,表现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中医文化哪些成分在历史的长河、人身的血脉中沉积,逐渐构成了中国人的基因,成为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特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值得研究。

[1]张其成,刘理想,李海英.近十年来中医药文化发展回顾[J].中医药文化,2009,1.

[2]黄建银.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提升我国软实力[J].中国当代医药,2009,11:2-3.

[3]张其成,刘理想.中医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N].中国中医药报,2009-6-1.

[4]李 耳.老子[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51.

[5]美·杜维明.刘诺亚译存有的连续性:中国人的自然观[J].世界哲学,2004,1:86-91.

[6]曲黎敏.试论三阴三阳[J].中国医药学报,2002,1:19-23.

猜你喜欢

中医学思想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思想与“剑”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谁远谁近?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