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针透刺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2011-02-11洪东方顾一煌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1期
关键词:腰腿痛腰部腰椎间盘

洪东方 顾一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国内外流行病调查表明,本病发病率和绝对数值均呈上升趋势,显示研究这一疾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长针透刺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0例患者均为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0~56岁,平均36岁;病史1d至2周。诊断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执行。 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年龄20~60岁;(3)病程急性发作期者;(4)坚持遵医嘱治疗者。 排除标准:(1)大块髓核突出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马尾神经受压及有其他手术指征者;(2)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非椎间盘源性腰腿痛;(3)内脏疾病、肿瘤、传染病和其他精神疾病以及不能坚持治疗者;(4)由于偏头痛、心绞痛等其他慢性疼痛性病症而影响对腰腿痛的评价者。

1.2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位,暴露腰部皮肤,嘱患者大致指出疼痛部位。术者立于患者腰部一侧,找到压痛点,左手拇、食二指捏紧腰部压痛点周围皮肤,右手拇、食二指捏持5寸长针之下1/3针体,针体与肌肤呈约35°夹角,方向朝患者身体下方,快速进针,达软组织内部,针体与肌肉纤维行走方向一致,然后进行小幅度提插和快速振颤,同时嘱患者全身放松,用力咳嗽数次。开始时针下有沉紧滞涩感,施术15s左右,渐觉针下松软,如进棉絮之感,此时即可将长针快速退出。长针退出后,令患者自由行走,并询问患者的疗效如何。

1.3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 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结 果

好转44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8.00%。

3 典型病例

患者马某,男性,27岁。因“腰及左下肢酸胀、疼痛3周”就诊。由门诊拟“中医诊断为腰痛;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于2009年12月23日11:00收住入院。患者2周前负重后自觉腰及左下肢酸胀、疼痛,行走欠利,不能久坐。查体:腰椎生理弧度存在,两侧腰肌紧张,L5~S1棘旁左侧压痛(+),叩击痛(+),左侧秩边、环跳、风市穴(+),直腿抬高试验左(+)、右侧(-),加强试验左侧(+)、右侧(-),屈颈试验(+),挺腹试验(-)。 X 线骨盆平片无异常,CT示:L5~S1椎间盘后中央偏左突出。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推拿、针灸、牵引等治疗,病情一度有所缓解后突然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弹,且较最初严重不能耐受,按上述长针操作方法给予患者长针透刺后,即感疼痛明显减轻,后继续结合推拿、牵引等治疗方法治疗,前后共10余日,基本痊愈出院。

4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纤维破裂、髓核突出、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疼痛疾病。本病属中医学“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2]。急性腰痛的主要病因为外伤、外感风寒湿邪、长期劳损等,导致气滞血瘀,瘀血阻脉,络脉不痛,不通则痛。采用长针斜刺腰部阿是穴,以行气通络活血止痛,疏松、松解紧张、痉挛的肌肉,从而达到解痉止痛的目的。长针透刺法在临床中应用很广泛,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以增强疗效。长针透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首先要把握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目前,医学界已基本形成共识,只有10%左右患才需手术治疗,90%可经保守治疗缓解和控制。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除少数需手术外,绝大多数可使用长针透刺法治疗。第二,使用长针的最佳时机。腰椎间盘突出症按照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和康复期。使用长针透刺最佳时期应在急性发作期,同时还应把握“度”即疼痛程度,最佳程度应是患者疼痛较剧时,此时施术疗效亦最好。如果患者疼痛较轻,可以不采用长针透刺。若长针透刺治疗后疗效不佳,疼痛仍较剧者应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如静滴甘露醇、激素和中药丹参注射液等。第三,由于长针透刺不能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根本问题,因此在临床中,除一般治疗外,尚需结合推拿、中药、牵引、理疗等方法。第四,要重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长针透刺对实证型如风寒湿型、气滞血瘀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好,而对于肝肾亏虚型相对较差。第五,针感应觉针下松软。如进棉絮之感,而不是常针之酸重胀麻。第六,使用长针透刺法体现了中医学“急则治其标”的治则。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疼痛较剧,解除疼痛就成为当务之急。长针透刺虽不能彻底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可缓解患者的急性疼痛,且疗效立竿见影,因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

[2] 何兴伟,黄建华,曾利元.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4):264.

猜你喜欢

腰腿痛腰部腰椎间盘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针刺结合艾灸仪治疗寒湿腰腿痛的临床观察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颈肩腰腿痛独特蜂疗 创造外敷治愈前列腺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久坐当心腰“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