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1-02-11雷启荣赵琳珺邓小青
雷启荣 罗 君 赵琳珺 邓小青
1.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2.贵阳新天卫生服务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2
鸢尾属于鸢尾科,约有300个种,广泛的分布于世界各地[1]。中国约有 60个种及13个变种,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2]。鸢尾 (Iris tectorum Maxim.)为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味苦、辛,性冷,有小毒。生于林缘、水边湿地及向阳坡地。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3],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品种。鸢尾以根茎入药,主治食积胀满,咽喉肿痛,便秘,牙龈肿痛,跌打伤肿,疮疖肿毒,蛇犬咬伤。现代研究表明,鸢尾含有丰富的异黄酮,有抗病毒、抗炎、镇痛、止咳等作用,近年来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在四川等地常代替射干人药,称为“川射干”。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鸢尾,现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对其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促进鸢尾资源的开发利用。
1 化学成分
对鸢尾化学成分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从鸢尾中已分离出的和作了鉴定的化合物主要异黄酮类化合物、糖苷类化合物、挥发油等化合物。
1.1 异黄酮类化合物
鸢尾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是异黄酮类化合物,赏后勤[4]等从鸢尾中提取了鸢尾苷元 (Tectorigenin),鸢尾甲黄素A(iristecterigeninA)、野鸢尾苷元 (rigenin),鸢尾苷(tectoridin)、鸢尾新苷 B(iristectorinB)、野鸢尾苷 (Iridin)、鸢尾苷元-7-0-葡萄糖-4/-0-葡萄糖苷。袁崇均[5]等分离了鸢尾甲苷A(iristectorinA)、二甲基鸢尾苷元(Dlmethylteetorigenin)、野鸢尾黄素 (irigenin)。
1.2 其它黄酮类化合物
赏后勤[4]等人鸢尾中提取了花色素类的鼠李柠檬素,茶叶花宁 (Apocynin)苯并吠喃衍生物,取名为BelameandonesA-D。
1.3 挥发油成分
秦民坚[6]等从鸢尾中提取了6种挥发油成分,十四酸甲酯、十四酸、5-庚基-二氢呋喃酮、6-庚基-四氢吡喃-2-酮、二十-烷、3-羟基-苯甲醛肟。
1.4 其它成分
鸢尾中尚含有B-谷甾醇、胡萝卜苷、草夹竹桃苷、正丁基-B-D-吡喃甲糖苷、点地梅双糖苷[4]等化合物。
2 药理活性
2.1 抗炎作用
鸢尾根乙醇提取物13g·kg-1灌胃,对组胺、醋酸所致的小鼠皮肤或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巴豆油所致耳肿胀均有抑制作用。8g·kg-1灌胃,对大鼠的透明质酸酶或甲醛性足肿胀及棉球肉芽组织增生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所含鸢尾黄酮苷和鸢尾黄酮,在试管中有抗透明质的酸酶的作用,且不为半胱氨酸阻断,还能抑制大鼠的透明质酸酶性浮肿,而不抑制角叉菜胶性浮肿。对大鼠因腹腔注射氮芥引起的腹水渗出亦有抑制作用。[8]
2.2 镇痛作用
刘亚宁[9]通过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1.0、0.5 g·kg-1均能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延长小鼠热板痛阈时间。
2.3 抗过敏作用
鸢尾黄酮对大鼠因卵清蛋白诱导的皮肤被动过敏的抑制率为 40% 。[10]
2.4 抗癌作用
鸢尾苷、鸢尾苷元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SO值分别达到了 176.2μg·mL-1和79.8μg·mL-1,而鸢尾甲黄素 A 抑制作用不明显。[11]
2.5 其他作用
鸢尾根有明显祛痰作用,鸢尾根乙醇提取物25g·kg-1灌胃,能显著增加小鼠呼吸道排痰量[12]。鸢尾提取物制剂具有止咳作用,对浓氨水引咳小鼠和枸橼酸诱导豚鼠咳嗽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3]。10%鸢尾根对京防 (甲1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14]。
2.6 毒副作用
鸢尾根提取物小鼠灌胃的 LD50为 39g·kg-1[7],也有报道认为大于 50g·kg-1[15]。
3 结语
鸢尾作为民间常用草药,具有抗病毒、抗炎、镇痛、止咳等作用。近年来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在癌症的临床治疗上也显示出较好的成效。但迄今为止,对鸢尾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报道还很有限,生物活性作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导致鸢尾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局限。另外,鸢尾在我国广泛分布,易于栽培繁殖,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因此,挖掘这一丰富的宝贵资源,进一步深入研究鸢尾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特别是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上,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1] Mahmood U,kaul VK,Jirovetz L.Alkylated benzoquinones from Iris kumaonensis[J].Phyto chemistry,2002,61:923-926.
[2] Qin MJ,Xu LS,Tanaka T,et al.A preliminary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isoflavones in rhizomes of Iris from China and its systematic significance[J].Acta Phyto Sinica,2000,38:343-349.
[3]杜江.中华本草 (苗药卷) [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44-45.
[4]赏后勤,秦民坚,吴靳荣.川射干的化学成分[J].中国天然药物,2007,5(4):312-314.
[5]袁崇均,陈帅,罗森.川射干化学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444-446.
[6]秦民坚,王强,徐珞珊,等.射干和鸢尾的挥发牲成分[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7,6(2):54-55.
[7]吴泽芳.射干与白射干、川射干的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6):28.
[8]江崎俊治.Tectoridi与Tectorigenin的药理作用[J].日本药理学杂志,1968,64(2):186.
[9]刘亚灵,宁楠,李利民,等.咽喉康胶囊的镇痛和止咳作用[J].华西药学杂志,2007,22(6):647~649.
[10]Abe F,Chen RF ,Yamachi T et al.Iridals from Belamcanda chinensis and Iris japonica[J].Phytochemistry,1991,30(10):3379-3382.
[11]潘静.川射干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2009:19.
[12]吴泽芳,熊朝敏.射干与土射干 (鸢尾)抗炎祛痰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00):153.
[13]零陵地区卫生防疫站.561种中草药抗菌作用筛选报告 [J].湖南医药杂志,1974,1(5):49.
[14]吴泽芳.射干与白射干、川射干的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 床,1990,6(6):28.
[15]吴泽芳.射干与鸢尾抗炎作用的比较[J].药物分析杂志,1985,5(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