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研究①
2011-02-11刘玉美李培军
刘玉美 李培军
(1.山东省潍坊市第六人民医院 山东潍坊 261021; 2.山东省昌乐县中医院 山东昌乐 262400)
呼吸机作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常用工具,极大的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但是,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合并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简称VAP)成为儿科医疗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患者在气管插管前不存在肺炎也不存在潜伏性肺炎,而在机械通气后发生的一种获得性肺炎,成为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的首要疾病。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直接影响到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为此,我们对我院43例确诊为VAP的新生儿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 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新生儿中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总共有141例,发生VAP病例43例。其中,新生男孩29例,女孩14例。机械通气治疗前原发病分别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5例,胎粪吸入综合症6例,肺出血3例,吸入性肺炎10例,复杂先心病4例,重度破伤风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4例。
1.2 呼吸机治疗情况
全部患病新生儿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按照维持PaO2>8.2Kpa,PaCO2<6.67Kpa的标准,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呼吸机平均治疗148h。
1.3 VAP的诊断标准
(1)呼吸机通气治疗2d后,气管分泌物培养呈阳性或者出现新的病原菌。(2)临床出现发热症状。(3)X线显示肺部出现新的浸润阴影,同时出现增多的啰音。所采取病例诊断均符合国内VAP的一般诊疗标准。
1.4 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以及药敏实验
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2d之后,取呼吸道分泌物在30min之内送到化验室做细菌培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分离出的细菌做k-b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
本组送检功培养出11种51株细菌。43例VAP细菌培养均呈阳性。其中,革兰氏阳性杆菌31株(60.8%),包括克雷伯氏菌属10株,不动杆菌属6株,大肠埃希氏菌5株,假单胞菌属5株,阴沟杆菌2株,黄杆菌1株;革兰氏阴性球菌17株(33。3%),其中包括葡萄球菌属8株,链球菌属8株;真菌3株(5.9%)。43例新生儿患者中混合细菌感染34例,单一细菌感染9例。
2.2 药敏实验结果
主要是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抗生素敏感率为:头孢曲松8.9%,头孢哌酮32.7%,头孢他啶54.5%,环丙沙星65.7%,阿米卡星67.6%,舒巴坦39.3%。2.3 治疗结果
43例患病新生儿呼吸机治疗后均给予头孢硫咪联合氯唑西林或者氨苄青霉素联合氯唑西林治疗,感染严重者给予三代头孢抗生素。通过药敏实验,病原菌清晰的前提下,联合2种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配合新生儿患者的呼吸道清理和全身支持综合治疗。本组43例,共治愈39例,4例转院治疗。
3 讨论
随着现代呼吸机运用的增多,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成为重症监护病房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发生率国内外报道在10%~70%之间,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之间的发生率为30.5%,与国内外报道相符合。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病机制是因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湿化不足等原因破坏了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导致部分寄生菌和呼吸系统的分泌物进入肺部,损害了呼吸系统的纤毛上皮黏膜,影响了分泌型lgA功能。
新生儿尤其是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本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所以新生儿较之成年人更容易发生VAP。各种研究表明,VAP的病原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在我们的实验中,分离出来的革兰氏阴性菌达到了60.8%。同时,由于人们滥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了耐药菌属的出现,我们的药敏试验结果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正是如此,国家正在规范抗生素的运用,同时也提醒我们广大医疗工作者在治疗中要合理应用抗生素。
本院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愈率为90.7%,治愈率是比较高的。我们的治疗经验是早期合理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对VAP的预后起到关键的作用。最初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抗菌谱足以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菌,包括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从而提高首次用药的成功率。避免VAP治疗不足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细菌培养和严明实验,缩小抗菌谱,对症下药。
[1] 杨秀芳.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分析及其炎性介质水平变化[J].中国临床医学,2010(12).
[2] 应艳芬.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变迁的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
[3] 张旭铭.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检测及药敏分析[J].吉林医学,2010(6).
[4] 梁大康.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析及临床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