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紫癜60例临床分析
2011-02-11刘素云任献青
刘素云 任献青
1.河南中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四班,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过敏性紫癜 (henoch schonlein purpura,HSP)又称为亨一舒综合征,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临床有多种表现,主要为特征性皮疹,常伴关节痛、关节积液、腹痛、便血及蛋白尿、血尿[1],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其肾损伤发生也增多,现对本院住院患儿60例进行随访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2011年4至7月入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HSP的诊断标准[2]。发病年龄3~7岁8人,7~18岁52人,平均9.2岁,60例中男孩24人 (40%),女孩36人 (60%),男女比例2:3;有呼吸道感染的31人 (51.67%),有流脑疫苗接种史1人,食物 (食海鲜)过敏2人,接触灭蚊喷雾剂发病1人,无明显诱因25人。
1.2 临床表现及肾脏症状
1.2.1 临床表现
60例患儿均有典型皮肤表现,初发48人,复发12人,单纯皮肤型和关节型各11人 (18.33%),皮损多见于下肢伸侧,其次臀部、上肢等,部分患儿发生于腰腹部、眼眶周围等,形态大小不一,部分融合成片,起泡,平均消退时间1~5天。关节病变多累计膝、踝、肘、腕,分别于皮疹前后1~3天出现,平均消失时间2.5天。混合型24人(40%),腹型14人 (23.33%),有呕吐9人 (15%),便血4人 (6%),不完全肠梗阻、肠套叠、左上腹肠管扩张各1人 (1.66%),(见表1)。
1.2.2 肾脏症状
出现肾损伤15人 (25%),其诊断标准为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定量阳性、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5g同时定性阳性、或红细胞〉5/高倍视野。其中皮肤型和关节型各3人 (27.27%),腹型 4人 (28.57%),混合型 15人(20.83%)。发生时间 3天 ~2年,小于 2周 1人(6.67%),2~8周 9人 (60%),大于 8周 5人(33.33%)。
1.3 实验室检查
肾损伤15人 (25%),持续性蛋白尿和一过性蛋白尿各4人 (26.67%),持续性血尿2人 (13.33%),一过性血尿1人 (6.67%),镜下血尿加蛋白尿4人 (26.67%)。大便潜血阳性9人,占15%。
1.4 其他检查B超示不完全肠梗阻、肠套叠、左上腹肠管扩张各1人 (1.66%)。幽门螺杆菌阳性1人。
1.5 治疗
中医辨证对症治疗,风热夹瘀者以疏风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主;血热夹瘀,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阴虚夹瘀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瘀为主,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气阴两虚夹瘀者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咽喉疼痛加冬凌草、射干、桔梗;紫癜反复加徐长卿、地肤子;皮疹发痒加白鲜皮、防风、浮萍;腹痛加白芍,倍甘草;关节疼痛加牛膝、木瓜;热毒盛加黄芩、公英、地丁,板蓝根;咳嗽有痰加桑白皮、川贝、海蛤粉;气滞明显加佛手、香橼皮、陈皮;瘀滞明显加桃仁、益母草;大便溏薄党参易太子参;纳差加砂仁、鸡内金;湿热重加薏苡仁、车前子;盗汗加煅牡蛎、地骨皮、山萸肉;心烦失眠,加夜交藤、酸枣仁。西医以抗炎、抗过敏,口服维生素C、芦丁片、氯雷他定片、肝素钠,复方甘草酸苷、丹参制剂及免疫抑制剂等,腹痛者静点糖皮质激素、西咪替丁,出现胃肠道出血口服云南白药、枸橼酸铋钾,静点止血敏等对症处理。
2 结果
本组60例患儿有58例得到有效治疗,出院后紫癜未再复发,皮疹1~5天消退,关节痛1~3天缓解,腹痛2~4天缓解,2例复发,占3.33%,再次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由于感染、接触过敏原等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临床类型可分为皮肤型、腹型、关节型、混合型,可累计多个器官组织,肾损伤的发生与否直接影响本病的预后,本临床观察及相关文献报道腹痛与肾损伤发生有较密切关系,部分患儿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以急腹症治疗效不佳而耽搁病情,导致肾损伤发生,在提高对本病认识同时,应积极寻找预防肾损伤发生的药物,减少肾损伤发生,减轻患儿及家长负担。
[1]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6.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9-690.